许振东:文安周惠达——北朝时期的西魏忠良相
周惠达(?~ 544),字怀文,是我国历史上北朝时期的章武文安(今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人,曾先后任北魏、西魏的大将军府司马、吏部尚书、右仆射等职,晚年于西魏朝行宰相之权,对社会的稳定与礼教的维护起到过重要作用。生平事迹,可见《北史》《周书》的相关记载。
现存对周惠达记载得最早,也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史料为《北史》列传第五十一、《周书》列传第十四的周惠达本传。两传对周惠达的籍贯及家世有着大致相同的记载,且都记其为“章武文安人”。章武是古县名,西汉置,治在今河北黄骅西南。东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在渤海郡中划出部分县设立章武郡,属冀州刺史部,章武县为郡治所在。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曹丕建魏以后,章武郡治迁至东平舒(今廊坊大城县境内)。陈桢修、李兰增等纂民国十一年《文安县志》卷一《方與志·沿革》载:“晋属章武国。《晋史》泰始元年置,章武国县四,文安其一。魏属章武郡。《魏史》章武郡领县五,文安其一。”据这些材料,可知“章武文安”,应即是今文安县境及附近地区。
周惠达出身于一个仕宦之家,自幼心胸远大,喜好读书,举止有节,仪容俊雅。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王朝如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替,士庶多奔走流离,朝不保夕。在这样的时代,品节极难坚守,而周惠达却做出非常好的榜样。魏国的齐王萧宝夤任瀛州(今河间、高阳一带)刺史时,征召周惠达至衙署中,礼遇甚高。萧宝夤回朝时,周惠达随着到了洛阳,后又紧随西征。在萧宝夤任雍州刺史的时候,周惠达被派出使洛阳,还没来得及返回,萧宝夤谋反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因是萧宝夤的使者,他差点被捉。急急赶至潼关,有熟人遇到劝他说:“明知有危险,何必去陷虎口?”周惠达回答说:“萧王肯定是为身边人诱惑,我回去,希望能劝阻他。”可是,重归旧处,局面已难以挽回,周惠达仍选择留下。很快,萧宝夤的叛乱败散,只有周惠达等数人跟随着他。萧宝夤极为感动地说:“在荣华富贵之时,左右都喊尽节,及遭厄难,就看清人们的本来面目啦!”
名将贺拔岳也非常赏识周惠达的才华,在萧宝夤失败后,招周惠达任府祭酒,给他衣服马匹,与他商议政事,每次出征,又总是令他留守。后来,贺拔岳被人谋害,捉到周惠达并想让他做官。周惠达托病坚决推辞,逃入到汉阳的麦积崖躲藏。此乱平后,周惠达归附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后来北周政权的奠基人宇文泰——周文帝,先后任府司马、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
当时,天下混战,周惠达负责营造军械,储积仓粮,演练军马,对于提高军队与国家的实力作用十分重大,深得朝廷内外称许,被授安东将军,拜太子少傅,进爵为伯,增邑三百户;后又擢中书令,进爵为公,增邑九百户,加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大统四年(538),兼尚书右仆射。西魏皇帝率兵东征,令周惠达辅佐太子留都守卫,总管后方政务,并向他深切地说:“此去无后顾之忧,只有委托你了。你身负萧何、寇恂那样的重任,是我最可依赖的支柱。”当前方军情发生突变的时候,判将赵青雀趁机作乱,周惠达掩护太子逃向渭桥以北抵抗,保护了国家的命脉。乱平,周惠达迁吏部尚书,后又复为右仆射。
在此动荡的岁月,潼关以西地区曾礼失乐坏,周惠达和礼官们一同增删过去的规章,才使朝廷上下的仪轨基本完备。听到响亮的朝乐奏起,皇帝向周惠达夸奖说:“这都是你的大功呀!”随即又予他仪同三司的新加封。
周惠达虽然长期身居显要职务,但是为人谦虚退让,善待部下,尽心奉公,提拔贤才,深得人们的敬服。大统十年,周惠达去世,其子周题承袭爵位。隋开皇初年,由于周惠达在前代功绩卓著,被追封为萧国公。
有人说周惠达为一代名相,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当时的尚书仆射即相当于宰相,周惠达曾担任过此职,且在当时社会较有社会地位和影响,故有“名相”之说。但当时,小国林立,时局变幻不居,曾拥有过行政中枢权的人太多了。如有人根据《北齐书》《魏书》等的记载,统计出在北齐政权中担任过宰相的官员就达七十人,颇可见其一斑。
此文原刊于《廊坊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8版,题为《周惠达:北朝时期的西魏忠良相》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