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这样学,一学就会,成为高手靠悟性!

中医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在临床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临床,学再多的中医理论也没有用。因此,临床的时间越早,越长,中医水平越高。就象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学了几年理论,毕业了还是什么都不会,关键就在于临床时间太少。
为什么临床对中医那么重要呢?原因就在于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这个规律无形无象、无所不在,要想从书本上学是学不来的,它来源于临床。过去很多人以为学中医和学西医一样,只要把书本上的理论学会了,再把操作流程熟练,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医生。但对中医不一样,你学的理论是否正确,需要临床去检验,没有临床,你连学的东西是否正确都不知道,又何以指导临床呢?比如,当下的很多中医学了书本上的中医理论,可他们却不知道这早已是已经西化的理论,根本无法指导临床,这样的理论即使学再长的时间,毕业了还是无法临床。
传统的中医主要是通过师承的方法,长期跟在老师身边,一直揣摩老师诊疗的各个过程,思考背后的原理,之后才是去跟教师学中医理论,学中医临床。这样一般跟师学习三五年就可以独立行医了。而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由于大量缺乏临床老师,加之一个老师要带很多学生,真正到了学生那的临床时间极少,这样五年下来,还是对中医一窍不通。
由此可见,大量临床是学好中医的不二法门。可是,要学临床,就必须先学中医诊断,否则何以指导临床?传统的中医诊断是四诊,可它比较难学,就拿脉诊来说,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也没有学好,如此临床的时间远远滞后,耽误了学中医的大好时光。
如果才能够更快地进入临床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从学习五运六气入手,通过出生时间来推理先天的体质偏性,通过发病时间来推理后天对人体质偏性的加剧量,这种诊断方法非常简单,一学就会,而且准确度极高。学了之后,马上就可以来指导临床。比如用它来预测疾病在什么时间容易发生,来指导养生,来指导治病。
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一句话: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它不象西医,用外力来杀死病变细胞,中医治病靠的是整体的力量,中医不过是用来恢复整体管理的一种手段,只要整体的管理好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简单地说,不管什么病,中医都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调平衡,调管理,身体的管理恢复了,百病皆消。
在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物质系统当中,都有一种普遍联系方式,中心就是通过它控制了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让他们都听中心的话,保持着系统的秩序。普遍联系方式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媒介的周期运动来传递信息,信息的区别仅仅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如果媒介失去了平衡,信息就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和变形,整体的管理就乱了,疾病就是整体管理失控的一种结果。而要使局部病变改邪归正,最好的方法就是调平衡,因为身体平衡了,普遍联系就能够准确传递信息,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此时,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人体的不平衡是由两部分造成的,一部分是生来就具有的,即先天的体质偏性,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生日速查出来,可以看成是疾病的内因,内因是疾病的根本,它在疾病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部分是后天自然变化对人体质偏性的加剧,这一点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发病时间来推理,可以看成是疾病的外因,外因是疾病的条件,它在疾病中占据了次要地位。内因和外因都知道了,中医辩证的核心就找到了。
何为体质偏性呢?《内经》上讲,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体质偏性其实就是主不明,或者说心病,更确切地说是血液对组织的不对称供应。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通过生日,我们可以查出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它们分别是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指导养生和治病。无非就是虚则补,实则泻,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身体平衡了,疾病就好了。比如一个人肝功能亢进,必然对应脾胃功能低下,以及肺功能弱,气虚。此时,就要疏肝健脾补气。这就是中医治病的方法。
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从一出生虽然有体质偏性,有的功能亢进,有的功能低下,但由于偏性不太大使人体现不出疾病状态。不过,当人在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加剧了这种体质偏性,使某些组织偏上加偏,即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达到一定程度,局部细胞就会发生病变 ,产生西医学上的疾病。
我们通过出生时间和发病时间,就可以推理出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然后,用中药来分别平衡它们,偏得狠的一般为主要矛盾,对应的是君药,次之的一般为臣药,为次要矛盾。然后再根据发病特点,急则治其表,找出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两者综合起来,就是中医的治病方法。
显然,通过学习五运六气,我们马上就可以临床。一开始可以先学养生,查找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虚则补,实则泻,当然也可以用针灸和按摩来进行补泻。之后就可以学治病,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种体质都对应着几个经方,比如,寒湿体质,便秘用肉苁蓉汤;感冒用桂枝汤,心脏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皮肤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掌握了经方,再在经方上根据体质特点进行加减,你就成为一个不错的中医了。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就需要学四诊,更准确地判断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用对应偏性的中药和量上的组合正好来平衡身体之偏,此时治病就能够立竿见影。当然,要想成为大医,还需要掌握各种治疗方法,遇到不同的病人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掌握偏性大的中药以及中药的炮制,以期找到治疗某些病的特效药,这样治病才能够出神入化,花钱很少,疗效很快。
中医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会非常容易,基本上一学就会,无非就是根据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虚则补,实则泻。要成为大医非常难,它需要大量临床实践做基础,以及有极高的悟性。这就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够掌握的了。不过,要做一个普通的中医并不难。
学中医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随便一个疾病的治疗就可以让你省下一大笔钱,在关键的时候还可以救命,不再被无良的医生忽悠,花了无数冤枉钱还丢了命。更重要的是,万物一理,掌握了中医之道,就掌握了人生之道,它能够让你事业更成功,身体更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