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豆瓣屏蔽,揭秘红色舞蹈家如何叛逃祖国?

漫电影 慢生活
当时光变快,我们需要慢下来

前言

“艺术无国界”,这句话不假。但它的下一句话却是“但艺术家有国界”。当纯粹的艺术形式被擅自冠以了政治的名义,这份作品仍然算是“艺术”吗?也许创作者们会被各自的政治枷锁捆绑住了手脚,但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匠人之心”可以坚不可摧。远远没有当今开放的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就有这么一位不惜被剥夺国籍,仍一心追艺的舞蹈艺术家。他就是著名芭蕾舞演员李存信。今天漫电影为大家带来改编自其亲身经历的影片《最后的舞者》,揭秘为了艺术众叛亲离的故事。

1

也许,这是一部永远不会在中国公映的作品,因为它所讲述的是,上世纪那个众所周知的“特殊年代”里一位中国芭蕾舞演员的特殊经历。当李存信把这段回忆写成书《舞遍全球》的时候,他可能也没想到会如此的受欢迎——在人口仅有2000万人的澳大利亚,销售了五十万本,更别说海外了。
李存信出生于中国青岛的一个小农村,如果不是上天眷顾,也许他也会像祖上三代那样,一辈子在农田里生活。11岁那年,他被选中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1979年李存信作为学院最优秀的学生成为第一批官派艺术留学生送去美国学习,结束后他竟然选择留在那里。这一“叛逃事件”引起了中美两国严重的外交纠纷,在西方世界轰动一时。最后据说是邓公发了话“让他留在美国吧!”,这一事件才得以平息。
事件平息之后,李存信通过努力成为了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担纲过多部经典舞剧的主演,并获得了世界芭蕾舞大赛的一枚铜奖与两枚银奖,被当时的《纽约时报》评选为了世界十大优秀芭蕾舞演员之一。如此成就在华人舞者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但在当时他却被切上“叛国”的标签,并被禁止永远不得踏入国土一步。

2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中国北方农村的男孩,他的童年生活贫苦而无趣。但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被人发现有学习芭蕾舞的天赋。时下正当红色芭蕾舞剧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排演,他也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很幸运地被挑选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在表演了一段时间的红色舞剧后又被送往美国进修学习。
国外的风情自然让这位从没有走出国门的年轻人大开眼界,随后他便与另一名外国女芭蕾舞者不可抑制地相恋了,在回国前他经过痛苦地挣扎最终选择留在美国,由此引发了一场掩埋在历史中的风波......
影片围绕李在美国滞留期间的心路历程,徐徐展开。在两难之地,李存信躺在现代化的浴缸里,回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在他临走之前用来教育他的一则故事——井底之蛙,他决定将这些艺术之外的事物抛之脑后,潜心锻炼自己的舞艺。
但随着浸泡在崇尚艺术自由与思想自由的氛围里,李存信知道了芭蕾舞的真谛,知道了艺术的个体与自由的表达,知道了自己在国内所跳的“样板戏芭蕾”并不是真正的芭蕾舞,而是糅杂了“主旋律”的政治宣传手段。
但无奈,这位少年纯粹追逐艺术的想法,却被“爱国”的大人们扣上了“叛国”的帽子,永世不得踏入国土一步。就这样,为了艺术追求,李存信被迫与家人分离,而他自己也陷入了内疚与被害妄想之中不可自拔。
影片结尾处,返乡的李存信在亲人的包围下,与舞伴在黄土地上翩翩起舞。尽管没有动人的交响乐团,没有奢华的舞台背景,没有名流观众,但那段舞依然是李存信生涯最精彩的演出,因为那段芭蕾,是爱与艺术战胜了政治枷锁的最好的奖赏。

3

一部如此贴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气质的影片,竟然是出自一位英国导演之手。布鲁斯·贝尔斯福德,曾凭借《为黛西小姐开车》荣获奥斯卡的著名导演,其代表作包括《根》、《丘奇先生》等。
尽管《最后的舞者》已经是2009年的作品,但布鲁斯依然坚持使用老式胶片电影机进行拍摄,其所特有复古颗粒感也瞬间将观众拉回到了三十年前的中国与美国,精妙的手持摄影与摇镜也将演员飞驰的舞姿完整,精彩的记录下来,让观众不仅为李存信的故事所感动,同时也深深的被其中精彩绝伦的芭蕾舞表演所征服。
除此之外,饰演“李存信”一角的演员曹驰同样贡献了精彩的演出。非专业演员出身的他,因为有着与李存信相似的经历,而被李存信推荐给导演在影片中饰演自己。曹驰的父母为李存信在北京舞蹈学院时的老师,从小便与李存信有过交集。而成人后的曹驰同样有着惊人的成就: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
最为让李存信“羡慕”的一点是,曹驰所在的年代,国内的开放程度是前代无法比拟的,他不用进行政治立场的选择,自由的往返英国与国内,最为重要的是,曹驰可以选择自己所向往的舞台呈现自己的芭蕾艺术。而且高超的芭蕾舞技艺也赋予了曹驰得天独厚的演绎天赋,他在片中舞动的身姿,与刘存信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友情提示:该片已被豆瓣屏蔽,资源难得,抓紧看吧!昨天的文章已经没了,想看的朋友的可以去新片库观看!

我们的资源都来自于网络

若侵犯您版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