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厕所欺凌事件:谁为留守儿童的生存承担责任?有转折吗?
一群年轻的女孩子挤在狭小的公共厕所里,为首的女孩用力掌掴一个比她矮半个头的小女孩。
打人的女孩穿着粉色吊带,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而被打的女孩从始到终不反抗,也不说话,只是低着头。
当被连续掌掴时,她会用胳膊挡脸自卫。
这不是在演电影,是发生在安徽歙县厕所真实的一幕。
这段视频早在8月中旬就被网络传播开来,被打的女生那么无助,但围观的女生们纷纷笑着叫好。她们笑得那样开心,仿佛得了什么奖励似的。
据悉,这名被打的女孩已经14岁了。有媒体采访她,得知她是三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之后又各自再婚生子,可想而知,她就被“留”在爷爷奶奶家。
在这个家里,没有同龄的玩伴,只有奶奶的唠叨,还有做不完的家务。这些本不该她这个年龄段承担的,但没人管她,以至于她被家人“软禁”在深渡镇的家里。
网传的欺凌视频大概也被她的家人知道了,所以她的父亲对她多了一些关心。但具体他们一家人与打人的那一家人是如何协商的,从结果来看,因为都是未成年人,很多事情可能也无法上升到某种刑责的程度,只能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以及让监护人多加管教等等。
不过,安徽歙县厕所欺凌事件之后,令人揪心的是,还有多少女孩也会像被打的女孩一样,不得不承受暴力相加?
看到类似的事件,我心情很复杂。
一是,留守儿童数量之大,早已经超过我们的想象,但谁能够为所有孩子的生存承担责任呢?
二是,如何让这些孩子的父母关系变得更融洽,以至于至少有一方是留在家中,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的呢?
三是,面对穷困,谁能够忍饥挨饿,只为孩子可以有一个更明亮的未来?
四是,如何开导那些同样处在贫困中的孩子,不要再用暴力去伤害自己的同伴呢?
这些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家家户户那么多年的挣扎与煎熬,有多少人可以扛得住?
我觉得,光是指责受害者的父母也是不行的,甚至谴责打人的女孩,也是不够的。事情背后的问题仍旧得不到更好地解决,只是让皮毛有了一些缓和罢了。
一个未成年人一旦开始有了暴力的生活,就很难擦去这样的阴影,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总归会被过去的事情所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父母可以挪出来更多时间,多一些正确的指导,或许可以减少未成年孩子心中错误的恨意,也会让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炫酷”而去伤害他人。
那些错将暴力当成燃料的人,最后都会滑向无底的深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不过,对于“安徽歙县厕所欺凌事件”,我也并不觉得会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除非有一天,我们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愿意花代价与精力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或许会有所改善,但在这之前,这些孩子的生存问题怎么解决?
但愿我们都可以听得见弱者的声音,也可以指导更多迷茫的孩子可以清晰地看见黑暗中的自己,从而勇敢地告别晦涩与暴力。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