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网约车抽成高达25%还“入不敷出”,为哪般?

4月22日,滴滴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在官方微信号“有问必答”栏目回应了关于滴滴抽成的问题。陈熙回应称:滴滴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即俗称的“抽成”)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

陈熙还称,2018年第4季度,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约占总流水(乘客实际支付车费总额)的21%,超过实际收取的服务费(19%)。

也就是说,滴滴目前还是亏损的。

陈熙回应遭吐槽

陈熙在回应中列举了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的占比情况:其中返给司机的奖励约占7%。这个费用主要为了让司机在出行高峰的时段、需求旺盛的区域多接送乘客;业务运营成本约占10%。这个费用包括技术研发、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成本;纳税、在线支付手续费等刚性成本约占4%。

各项成本费用总和为21%,超过19%服务2个点。这两个点属于亏损部分,由滴滴补齐。

回应中,陈熙还说:“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其中费率较高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但比较容易被传播,使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以为平台每单(或者平均)费率都是25%。

这种印象也和我们的司机账单显示不够清晰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抓紧改善。

虽然陈熙的账目算的还算清楚,但他的回应由于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差异,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引来众多吐槽。

按照陈熙的解释,滴滴平台上8成以上的订单,其抽成都不足25%,甚至还有不少低于15%。然而就在陈熙回应发出后,网上就有不少的车主列出自己实际运营情况,对他的说法进行了反驳。

车主们反映称,目前跑滴滴的网约车,一天下来流水也就二、三百左右。而且,在在二、三百的流水中,滴滴号称的各种“补贴和奖励”其实非常有限,一般补贴、奖励部分也就十几元。有位老司机则表示,自己在三年多,近两万单的滴滴运营经历中,“从没见过”哪个单子抽成低于23%。而据另一位司机则晒出最近的订单详情显示:乘客付款10元,司机到手只有7元,实际抽成为30%。

总得来说,陈熙关于滴滴抽成的回应由于存在争议,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共鸣。

滴滴诉苦抽成“入不敷出”为哪般?

陈熙在回应中说:作为一家企业,这种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否则总有一天会因为资金消耗完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

在陈熙口中“入不敷出”的滴滴,日子相比前几年确实不算好。

据滴滴2019年2月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整个2018年的运营中,滴滴录得108亿元的巨亏。通算下来,滴滴每天的亏损额近3000万元!

滴滴2018年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平台给予司机的各种补贴。那么,滴滴为什么不削减补贴争取盈利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一旦补贴数量减少,本就在盈亏线上徘徊的车主们,立刻就会离开滴滴,投入其他平台、甚至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怀抱中去。

骑虎难下的滴滴,一边继续补贴,一边则喊出了“过冬”的口号。2019年2月15日,滴滴在月度全员会上,提出了一句让所有员工倍感紧张的口号——“过冬”。随即,公司就宣布今年的任务就是向主业聚焦,并对主业以外的业务线进行“关停并转”。

滴滴“聚焦”和“关停并转”的任务,落实到行动上则分为两个方向:实施大规模组织升级,缩减运营支出、并“优化”2000个工作岗位。同时对“关停并转”后形成重叠的岗位进行重组。

一边诉苦“入不敷出”,一边在大喊“过冬”口号,滴滴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吗?

事实上并不如此。滴滴的觉得日子不好过,只是因为和前几年比不好过而已。

我们知道,从2012年的数百万元天使轮开始,滴滴得到了国内国外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巨额的投资。这些投资到2017年已经累计超过240亿美元。现如今,滴滴账面上还躺着数百亿美元的现金。而且,陈维也曾在多种场合喊话竞争对手,滴滴现金储备雄厚,不差钱!

滴滴诉苦“装可怜”,更多是在“装穷”,为争取舆论同情而已。

诉苦、装可怜无助滴滴摆脱当前困境

以往,滴滴依靠政策上的“宽松”,实现了迅速扩张并成为了网约车市场事实上的垄断者。可是在去年两起恶性事件后,有关部门开始全面收紧对网约车的政策管理,滴滴开始陷入困境。

2018年9月份,北京、上海等多地都出台紧急规定,要求限期对网约车驾驶员进行合规检查、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人员。新规一出,市场对滴滴的信心便产生了动摇。严格的网约车新规,令滴滴多年来赖以向全国扩张的“宽松”优势不再,开始陷入困境。

在顺风车业务方面,滴滴受到的打击更大。在全国网民的一致口诛笔伐下监管部门直接下令滴滴的顺风车进行关停整改。滴滴顺风车何时能重新上线,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在滴滴顺风车下线缺席的日子里,哈啰顺风车已快速崛起,抢占了滴滴顺风车的市场。即便滴滴顺风车能够在不久后重新上线,也无法再回到以前一家独大的局面。

从网约车到顺风车,滴滴今天的困境是因为缺钱吗?显然不是。

玺哥认为,从资本宠儿到荣耀加身,从是非不断到裁员诉苦,滴滴如今的困境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在战略上缺少远见。

在市场环境经宽松、手握2百多亿美元融资的时期,滴滴对网约车业务面临的政策风险预估严重不足,也没有规划好“抗”风险的“第二、第三战略”方向。

曾经,无人驾驶是滴滴的战略方向。2015年6月,滴滴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企业用车等四大领域进行了合作。2017年,滴滴在一份官方通稿中明确宣布:“将加大在AI人才储备以及技术上的投入,持续为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的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然而,随着滴滴无人驾驶领头人何晓飞的离职,市场上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起滴滴无人驾驶战略。

无人驾驶作为大交通的未来趋势,虽然如今尚未到爆发期,但作为概念来说,它本可以成为滴滴的“第二个故事”。只可惜,滴滴未能坚持!

时至今日,陷入战略困境的滴滴并不是装一下可怜,对外诉苦就能解决的。

市场活动,还得按照市场规则来解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