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康:临床40年惯用秘验方 37首】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无锡市。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月应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皮肤病中以红、肿、热、痒等炎症表现者居多。朱仁康先生根据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温病学说,同有热证表现的疾病,把其共同点归纳为“在卫汗之,到气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四大治法,并对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竹叶石膏汤等综合分析,撷其要领,创制皮炎汤,对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旋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多种急性皮肤病症有卓效。1978年前后开始整理40年的临床经验,1979年《朱仁康临床经验集》问世。1981年发表“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研究”(附108例疗效观察),分为血热风燥、血虚风燥两型,总有效率达94.9%。1983年完成“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成果,被评为卫生部甲级成果奖。1985年主编《中医外科学》,充实了当代外科临床成就和科研成果,代表了当代中医外科的最高水平。

1.一味全蝎散治缠腰火丹 皮肤病痒者居多,疼痛者间或有之,唯有缠腰火丹(南方称蛇丹)疼痛显著,尤以老年患者为甚。朱氏早年在家乡行医,曾遇七旬老翁患此症,经前医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疮疹虽平而痛如锥刺,经久不除,乃求治于其。遂拟于乡间铃医所授本方,全蝎30克,研末分为10包,早、晚各服1包,药后遣子来告,疼痛逐渐缓解。又嘱继续服前药30克,仅服2剂,痛止病愈。全蝎,辛平、有毒,入肝经。本草诸书均言其有息风镇痉、解疮肿毒之功,有用以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者;有治小儿惊痫抽搐者;有治破伤风者,亦有治诸疮肿毒者。诸说不一,但未见用此药止痛的记载。缠腰火丹乃湿热毒邪为患,热偏盛者投龙胆泻肝汤,湿盛者用除湿胃苓汤,大多获效。然而,往往由于湿热未尽,余毒未解,滞留经络,遗痛不止。今取全蝎以剔解毒邪,毒解络通,故能止痛矣。学习和使用体会 朱仁康先生自从摸索到全蝎粉可以止痛的经验后,以后临症五六十年,治疗很多缠腰火丹后遗疼痛的病例,均获显效。若患处久留色素沉着,可配桃仁、红花、赤芍等药;若病发于头面者,可配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

2.利湿清热方(湿疹一号方) 生地30克,黄芩、猪苓、泽泻、车前子各9克(包),木通4.5克,六一散9克(包)。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利湿清热。主治急性湿疹,下肢丹毒,带状疱疹等。本方由龙胆泻肝汤精简而成。生地凉血清热;黄芩燥湿清热;猪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车前子、木通导湿从小便而泄。用于湿热型,见舌红、苔黄腻,脉滑等。

3.健脾除湿汤(湿疹二号方) 苍术、炒白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桂枝各9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理湿。主治泛发性湿疹,带状疱疹(水疱型),天疱疮等。本方由除湿胃苓汤增减而成。苍术、炒白术、陈皮、厚朴健脾化湿;猪苓、茯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桂枝通阳化气。用于脾湿型诸证,身起水疱、渗水,而具有脾胃症状,如脾运不健、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等。

4.滋阴除湿汤(湿疹三号方) 生地30克,玄参、当归各12克,丹参15克,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各9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阴养血,除湿止痒。主治亚急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天疱疮等。生地、玄参滋阴清热;当归、丹参养血和营;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白鲜皮、蛇床子除湿止痒。用于湿疹反复不愈,日久伤阴耗血,舌淡苔净或光之证。

5.小儿化湿汤 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各6克(包)。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化湿,主治婴幼儿湿疹。苍术、陈皮健脾燥湿;茯苓、泽泻、六一散渗湿清热;炒麦芽消食和中。用于儿童湿疹,而有消化不良、纳食不多、乳积之证。

6.凉血消风散(消风一号方) 生地30克,当归、荆芥各9克,蝉蜕6克,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消风清热。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等。本方从《医宗金鉴》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生甘草凉血润燥;知母、生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蜕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7.养血消风散(消风二号方) 熟地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火麻仁各9克,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荆芥、白蒺藜、苦参消风止痒;苍术健脾;火麻仁、甘草润燥。适用于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之证。

8.消风清热饮(风疹一号方) 荆芥、防风、浮萍各9克,蝉蜕6克,当归、赤芍、大青叶、黄芩各9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消风清热。主治急性荨麻疹。荆芥、防风、浮萍、蝉蜕疏风清热;黄芩、大青叶苦寒清热;当归、赤芍和营活血。适用于风热型,舌质红、苔薄,脉细滑等。

9.祛风胜湿汤(风疹二号方) 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蝉蜕6克,茯苓皮9克,陈皮6克,银花9克,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祛风胜湿,佐以清热。主治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本方由《局方》消风散精简而成。荆芥、防风宣散肌表风邪;羌活祛风胜湿,蝉蜕散风热、消瘾疹,合而用之使湿随风去;陈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银花、甘草清热化毒。适用于风湿热类型的皮肤病。用法:水煎服。儿童用三分之二量,幼儿用半量。

10.固卫御风汤(风疹三号方) 炙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7枚。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调营固卫,以御风寒。主治冷激性荨麻疹。本方为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组成。炙黄芪、炙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日久发作不休可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

11.健脾祛风汤(风疹四号方) 苍术9克,陈皮6克,茯苓、泽泻、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木香3克,乌药9克,生姜3片,大枣5枚。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理气,祛风散寒。主治肠胃型荨麻疹。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大枣健脾助运;荆芥、防风、羌活、生姜祛风散寒;木香、乌药理气止痛。用于身发风癗,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腹疼阵作等。

12.活血祛风汤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荆芥各9克,蝉蜕6克,白蒺藜9克,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本方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重用活血药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佐以荆芥、蝉蜕、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

13.止痒息风方 生地30克,玄参、当归、丹参、白蒺藜各9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炙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润燥,息风止痒。主治皮肤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等。生地、玄参滋阴润燥;当归、丹参养血润肤;煅龙骨、煅牡蛎、白蒺藜息风止痒;炙甘草润燥。用于血虚阴伤,皮肤干燥发痒,舌淡苔净,脉细弦。

14.养血息风方 黄芪15克,当归、白芍各9克,川芎6克,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主治皮肤瘙痒症(老年性)。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玄参滋阴润燥;红花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黄芪补气,气行血亦行;荆芥、白蒺藜消风止痒,甘草润燥。本方适用于老年气血日衰,血不养肤,皮肤干燥发痒,舌质淡、苔净。

15.乌蛇驱风汤 乌蛇9克,蝉蜕6克,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白芷、黄连各6克,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搜风清热,败毒止痒。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结节性痒疹等症。乌蛇、蝉蜕搜剔风邪;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祛风止痒;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金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败毒。用于风热之邪内郁日久,未经发泄,皮肤剧痒,使风湿之邪复从表而出。

16.皮炎汤 生地30克,丹皮、赤芍、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金银花、连翘、竹叶各9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营凉血,泄热化毒。主治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植物日旋光性皮炎。本方由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增减而成。生地、丹皮、赤芍清营凉血;知母、生石膏清解肌热;竹叶轻清风热;金银花、连翘、生甘草重在解毒。适用于中药毒及风毒肿之证,见舌质红绛、脉滑数等。

17.增液解毒汤 生地30,玄参12克,麦冬、石斛(先煎)、沙参、丹参、赤芍、天花粉各9克,金银花15克,连翘、炙鳖甲、炙龟甲各9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阴增液,清热解毒。主治剥脱性皮炎,红皮症。生地、玄参、麦冬、石斛、天花粉、沙参养阴增液;炙鳖甲、炙龟甲滋阴潜阳;丹参、赤芍凉血和营;金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用于毒热伤营耗液而致皮肤剥脱、潮红等。

18.消炎方 黄连6克,黄芩、丹皮、赤芍、蚤休、金银花、连翘各9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疖肿、毛囊炎、脓疱病、丹毒、脚气感染等。黄连、黄芩苦寒泻火;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金银花、连翘、蚤休、生甘草清热解毒。适用于一切火毒诸证。大便干结,可加大青叶、大黄。

19.凉血清肺饮 生地30克,丹皮、赤芍、黄芩、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枇杷叶各9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肺胃经热。主治痤疮、酒渣鼻。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生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渣鼻等。如大便秘结,可加大黄、大青叶。

20.白疕一号方 生地、生槐花各30克,山豆根9克,白鲜皮、草河车、大青叶、紫草各15克,黄药子12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凉血清热,解毒治疮。主治牛皮癣进行期。生地、生槐花、紫草凉血清热;山豆根、草河车、大青叶清热解毒;白鲜皮消风止痒;黄药子凉血解毒。用于牛皮癣进行期,血热风燥之证。

21.白疕二号方 土茯苓30克,忍冬藤9克,生甘草6克,板蓝根、威灵仙各15克,山豆根9克,草河车、白鲜皮各15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牛皮癣早期。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祛风除湿;板蓝根、山豆根、草河车、忍冬藤、生甘草清热解毒。

22.去疣二号方 马齿苋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解毒去疣。主治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马齿苋清热解毒;生薏苡仁除湿去疣;紫草凉血清热;蜂房以毒攻毒。合而用之,去疣解毒。每日水煎服1剂,7剂为1个疗程,至多服2个疗程,进行观察。

23.去疣三号方 马齿苋60克,败酱草、紫草、大青叶各15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解疣毒。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马齿苋、败酱草、大青叶清热解毒;紫草凉血清热。综合起来,清解疣毒。水煎服,7剂为1个疗程,至多服2个疗程,进行观察。

24.去疣四号方 当归、赤白芍、桃仁、红花各9克,熟地12克,牛膝9克,赤小豆15克,山甲片9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去疣。主治多发性寻常疣、跖疣。本方以山甲片为主药,取其攻窜之力。其余均为养血活血,以助其势。每剂水煎2次,另加黄酒50克,早、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至多服2个疗程,进行观察。

25.皮癣汤 生地30克,当归、赤芍、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主治泛发生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丘疹性湿疹。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生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此方适用于血热风燥之证,起红色丘疹,瘙痒极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26.风癣汤 生地30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和营,消风止痒。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生地、当归、白芍、丹参养血和营;玄参、生甘草滋阴润燥;茜草、红花活血;黄芩除湿清热;苦参、苍耳子祛风除湿;白鲜皮、地肤子除湿止痒。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之证,见皮损肥厚浸润,瘙痒剧甚,舌质淡、苔薄等。

27.通络活血方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香附、青皮、王不留行、茜草、泽兰、牛膝各9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主治结节性红斑、硬结性红斑、下肢结节病。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王不留行通经活血;青皮、香附理气,气行血亦行;茜草凉血清热;泽兰活血破瘀;牛膝引药下行。用于风湿阻于经络,气滞血瘀,结聚成核,红肿疼痛。

28.凉血除湿汤 生地30克,丹皮、赤芍各9克,忍冬藤15克,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豨莶草、海桐皮、六一散(包)、二妙丸各9克(包)。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凉血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性湿疹(粟疮)。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忍冬藤清热解毒;豨莶草、海桐皮、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除湿止痒;六一散、二妙丸利湿清热。

29.温肾健脾方 吴茱萸6克,蛇床子12克,补骨脂、仙茅、益智仁、苍术、茯苓、小茴香各9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肾助阳,健脾理湿。主治肾囊风(慢性阴囊湿疹)。吴茱萸、补骨脂、仙茅、益智仁温肾助阳;苍术、茯苓、小茴香健脾理湿。用于肾阳不足,脾湿内生,阴囊发凉、潮湿、出汗、发痒之证。

30.活血疏风方 当归、丹参各12克,赤芍、红花、荆芥、威灵仙、白蒺藜、苦参各9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疏风,除湿止痒。主治阴囊湿疹,皮损暗黑、瘙痒略见出水。当归、丹参、赤芍、红花重在活血;荆芥、威灵仙、自蒺藜、苦参重在祛风,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

31.疏风清热饮 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各9克,蝉蜕4.5克,生地15克,丹参、赤芍、炒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生甘草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疏风清热。主治荨麻疹(风热型)。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蝉蜕疏表祛风;生地、丹参、赤芍凉营清热;黄芩、炒栀子、金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

32.乌蛇搜风汤 乌蛇6克,羌活、独活各9克,防风、炙僵蚕各6克,生地15克,丹皮、丹参、赤芍、黄芩各9克,金银花15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搜风祛邪,凉血清热。主治慢性荨麻疹。乌蛇、炙僵蚕搜剔风邪;羌活、独活、防风祛风外泄;生地、丹参、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金银花清热败毒。适用于风邪久羁,缠绵不愈之证。

33.搜风流气饮 荆芥9克,防风6克,菊花、僵蚕各9克,白芷6克,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乌药各9克,陈皮6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疏风达邪,和营理气。主治赤白游风(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肠胃型)。风热阻于营分则发赤肿,风热阻于气分则发白肿,又称风注。又有风热阻于脏腑,气机失利则腹疼泄泻,均宜此方治之。

34.清暑解毒饮 青蒿9克,厚朴、黄连各3克,丹皮、赤芍、金银花、连翘各6克,绿豆衣9克,生甘草3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暑邪,解热毒。主治小儿头面痱毒、热疖。青蒿、厚朴、黄连清暑热;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金银花、连翘、绿豆衣、生甘草清热解毒。

35.消炎方治疖肿 黄连6克,黄芩、丹皮、赤芍、金银花、蚤休、连翘各10克,三棵针15克,生甘草6克。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于发际及臀部的疖肿,反复发作,俗称“坐板疮”、“发际病”。也可用于毛囊炎,脓疱病、丹毒,脚气感染等。每日1剂,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泻火;丹皮、赤芍清热凉血;金银花、连翘、蚤休、甘草清热解毒。发际疮可加荆芥10克,桔梗5克;坐板疮加牛膝10克,赤芍1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黄(后下)、大青叶各10克。学习和使用体会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随处可生,临床上见到多个疖在一定部位反复发作者称为疖病。最常见是生在臀部的,称“坐板疮”,发于颈后际部位的,称“发际疮”。除服药治疗外,还应要求发际疮患者宜勤理发,坐板疮患者宜勤洗澡、勤换衣服。此外还应忌食辛辣、鱼腥等发物,少食甜腻饮食,经常保持皮肤清洁。病例1:崔某,男,35岁。臀部常起疖肿已两年,诊断为坐板疮。经常发生小硬结,潮红疼痛,渐兼破溃出脓而愈,时隔一两个星期,又发生两三个结节,如此反复不断,甚为痛苦。内服消炎方,先后共20余剂,未再复发。病例2:张某,男,31岁。头部长小脓疮已5年,开始在头部起几个小红疙瘩,渐成脓疱疼痛,继之此起彼伏,成批出现,波及整个头部、颈部、额部,诊为发际疮,屡治少效,后用消炎方加荆芥、防风各10克,随症加减,共服30余剂,不再复发。

36.治疗银屑病 (1)克银一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化裁加减:伴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口渴加麦冬、玄参、鲜芦根、鲜茅根;心烦者加栀子;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瘙痒显著者加白芷、白鲜皮、白蒺藜;鳞屑干而厚者加虎杖;皮损鲜红,面积大者,重用生地、丹皮、赤芍,加紫草;皮损灼热,加生石膏、知母。外用药物:朱仁康先生强调进行期皮疹宜安抚,可用性质温和、刺激性小的单软膏、凡士林软膏、玉黄膏等治疗,切忌使用刺激性强的角质剥脱剂,或用热水烫洗。若无明显干燥瘙痒等不适,可不涂外用药物,仅以内服为主。学习和使用体会 银屑病辨证分型方法很多。朱仁康先生认为,虽然临床表现各异,但以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最为多见。血热风燥证特点:本证多见于进行期,发病急骤,身起点点红粟,部分扩大或融合成斑块,基底鲜红,鳞屑层层,易于剥离,有点状出血,周围绕以红晕。皮损新出者不断,常波及耳孔、乳晕、脐凹、阴部及头面、躯干、四肢伸侧,并可有同形反应。常伴有心烦燥热,咽痛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病例:鲁某,男,25岁,工人。1992年4月28日初诊。半年前,患者躯干、四肢泛发玉米至核桃大小的红色斑丘疹,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瘙痒不著。1个月前因患扁桃体炎用青霉素针、冬凌草片等治疗,咽痛渐止,但皮损突然加重。查体:躯干、四肢可见片状、地图状皮损,色鲜红,高出皮肤,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上覆较厚的银白色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头部散在数片钱币样大小皮损,头发呈束状,伴心情焦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朱仁康先生辨证为血热风燥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法。处方:土茯苓30克,北豆根、白鲜皮、板蓝根、忍冬藤各15克,甘草6克,大青叶15克,竹叶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以此方为主加减用药,连服2个月而愈。朱仁康先生认为,血热风燥型银屑病大多由于素体蕴热,或性情急躁,心火内生,或恣食鱼腥、辛辣,或外感风热而致血热内蕴,郁久化毒,外壅肌肤而发病。本证型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治以克银一方为基础,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忍冬藤、北豆根、板蓝根、草河车、白鲜皮清热解毒;威灵仙辛温,辛能走表,温能通络,既可引诸药达表,又可防止苦寒药伤中之弊;更加大青叶、竹叶、生石膏、知母以清气分之热;配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之功。故证属血热毒邪炽盛、生风化燥所致者,均屡屡取效。(2)克银二方化裁伴有口渴者加天麦冬、天花粉;便秘者加何首乌、当归、肉苁蓉;瘙痒者加白鲜皮、白芷;皮损颜色暗红者加当归、桃仁、红花;皮损厚硬者加三棱、莪术;皮损干裂者,加北沙参、麦冬;鳞屑厚者,加当归、鸡血藤。外用药物:朱仁康先生认为本证宜内服药物为主,配合红粉膏外涂以润肌止痒。学习和使用体会 血虚风燥证特点:病久不退,皮疹小如钱币,大似地图,皮肤干燥,呈淡红色斑块,鳞屑层层,干燥疏松,抚之即落,甚则皲裂,招致出血,瘙痒或痛,舌淡苔净。治法:养血活血,滋阴润燥。病例:李某,女,40岁,干部。1992年10月18日初诊。15年前全身出现多处片状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轻度瘙痒,冬重夏轻,反复发作,曾多次诊治,效果欠佳。此次复发2个月余,伴头晕、乏力、睡眠差。查体:精神不振,消瘦,面色少华,皮肤干燥,躯干、四肢均可见点片状、钱币形淡红斑,上覆干燥银白色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血虚风燥。治拟养血润燥,清热解毒。处方:生地30克,丹参、玄参各15克,火麻仁10克,大青叶15克,北豆根10克,白鲜皮、草河车各15克,连翘、当归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先后调治3个月而愈,血虚风燥型银屑病多因身体羸弱,气血不足;或久病伤阴耗血,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本例治疗以克银二号方为主加当归组成,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玄参清热养阴;火麻仁润肠通便;大青叶、北豆根、白鲜皮、草河车、连翘均能清热解毒;诸药合用,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故获良效。

37.治疗异位性皮炎 (1)湿热型多见于发育良好的肥胖儿童。由于血热脾湿,浸淫肌肤。症见面颊部及全身发生潮红,表面起红色粟米样丘疹,破溃后糜烂、渗出,结黄色痂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1岁以内儿童用牛黄清热散,每日3次口服,儿童及成人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生地、牡丹皮、龙胆草、黄芩、栀子、茯苓皮、泽泻、木通、车前子、六一散。外治:渗水多时用地榆30克,马齿苋30克煎水取汁,置于盆中待凉,用6~7层纱布浸汁,稍拧,湿敷于皮损上,每10分钟重复1次,每次共30分钟,每日2~3次。然后用祛湿粉(黄柏、白芷、煅石膏)香油调搽或湿疹膏(青黛、黄柏、煅石膏、氧化锌、凡士林)外搽。病例:宋某,男,4岁。2003年6月初诊。全身起疹反复发作3年,加重4天。患儿出生2个月即患“婴儿湿疹”,且有过敏性哮喘病史,来诊时头面部散在红斑、丘疹伴渗出、糜烂,结黄色痂。眼周及颈、背部也有相同皮疹,双肘屈侧、双下肢有大片红斑,伴严重瘙痒。平素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为主。处方:生地、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各8克,龙胆草、黄芩、茯苓皮、泽泻、车前子、滑石各6克,甘草2克。外用生地榆、马齿苋煎水湿敷面、颈、双肘屈侧及下肢,湿疹粉10克香油搽。其余有皮疹部位用湿疹膏与去炎松软膏混合外用,每晚予扑尔敏2毫克口服。3天后来诊,渗出已停止,疮面缩小,仍有潮红丘疹。大便干结症好转,上方加丹皮、赤芍各6克,续服7剂。三诊:服7剂后,皮疹基本消失,继续用湿疹膏外搽。(2)脾湿型多见于2~4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症见皮肤内大量密集水疱,色暗淡不红,搔痒后渗水,后期干燥脱屑。面色无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舌体胖伴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滑等,治以健脾利湿为主,以除湿胃苓汤加减。处方:苍术、陈皮、厚朴、猪茯苓、泽泻、六一散、白鲜皮、地肤子。外治:若有渗出时,除同上述湿热型治疗外,慢性皮损肥厚浸润者可用皮湿二膏(地榆、密陀僧、凡士林)。病例:李某,女,5岁。2003年10月初诊。全身起疹反复3余年,秋冬季易发。来诊时颈部、背部、四肢皮肤粗糙,可见散在丘疹,丘疹色暗红,伴血痂及融合成片状的脱屑斑块,轻度肥厚,伴瘙痒,纳差,便溏,消瘦。患儿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治宜健脾利湿为主。处方:薏苡仁8克,苍术、陈皮、厚朴、猪茯苓、泽泻、滑石、白鲜皮、藿香、佩兰各6克,甘草2克。每日1剂,水煎服。局部用皮湿二膏、五石膏(炉甘石、煅石膏、滑石、青黛、枯矾等)外搽。服药7剂来诊,已无渗出,瘙痒减轻,饮食增加,大便正常,面色红润,体重增加2千克。(3)阴伤型多见青少年或成人。由于病延日久,长期渗水过多,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之品或淡渗利湿之品,造成伤阴耗血。症见头面、四肢及躯干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呈苔藓化,伴抓痕及血痂,瘙痒剧烈,部分患者皮损肥厚干燥或伴皲裂。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脉沉细。治宜滋阴除湿止痒。处方:生地、玄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病例:吴某,男,18岁。2003年l2月来诊。周身起皮疹已10年,自8岁开始患湿疹,10余年来时好时坏,反复未愈。来诊时,全身散在大面积集簇性疱疹,部分糜烂,四肢皮肤粗糙,色暗,轻度脱屑,伴明显抓痕及血痂,尤以肛门、会阴、阴囊外为重。脉细滑,舌质淡,苔净。治宜滋阴养血,除湿润燥。处方:生地30克,玄参、丹参、当归、滑石、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各9克,甘草2克,5剂,每日1次,水煎服。并予口服西替利嗪10毫克,每日1次。外搽湿疹膏与去炎松膏混合使用。5天后复诊,称药后瘙痒明显减轻,皮损好转。上方加地肤子15克,继服5天,外搽五石膏。三诊药后复诊,躯干、阴囊、肛门等处皮损已消,仍嘱服上方7剂,外用药同前。后未来复诊,2006年5月其父来院称前年治愈后,2年未复发。学习和使用体会 异位性皮炎又名遗传过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等,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于型、型并发的变态反应,与祖国医学提及的“四弯风”、“奶癣”、“顽癣”等相似,如《医宗金鉴》所载:“四弯风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其在临床分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3个阶段。临床治疗缠绵难愈,且易复发。朱仁康认为,本证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食五辛发物,遗热于胎儿所致;或后天饮食失调,致脾胃虚弱,湿从内生,外感风、湿、热邪,郁于皮肤腠理而成本病。病因以内因为主。不外湿、热、风三者。异位性皮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越来越高,无论所发部位在何处,要以辨证论治为准,重在寻找内因,病因是心火还是脾湿。其证表现虽在皮肤,其根源则在中焦脾胃,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本病的症状轻重,所以健脾养胃十分重要。长期使用苦寒燥湿之品易伤阴耗血,使用生地、玄参、当归等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健脾除湿而不伤阴的药物用于反复不愈者,疗效较好。

录自《著名中医临床家惯用方精选》杜惠芳主编

(0)

相关推荐

  • 韦氏百年家传秘方【下】

    14.消炎退障方 柴胡.黄芩.川芎各6克,白芷5克,薄荷.夏枯草.牛蒡子各6克,生大黄9克,木贼草6克,炒枳壳9克,石决明24克(先煎),蛇蜕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肝祛风,退翳明目,泻火导滞. ...

  • 民间高手,公开验方!

    桑叶15克,杏仁10克,沙参20克,浙贝母10克,栀子皮10克,淡豆豉10克,梨皮20克. [功效]清宣凉润. [主治]外感燥热,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脉数等证.水煎服每日一剂      人 ...

  • 皮肤瘙痒疾病六张验方

    瘙痒症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西医对此病的治疗仍停留在症状控制上.本病祖国医学称之为'风瘙痒'.'血风症'.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风热.血热蕴于肌肤不 ...

  • 朱仁康临床40年惯用秘方验方37首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无锡市.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 ...

  • 朱仁康临床40年秘方验方37首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无锡市.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 ...

  • 朱仁康临床40年秘方验方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无锡市.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月应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 皮 ...

  •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

    发表者:赵东奇 1.冠通汤 党参12-15克,丹参15-20克,当归.鸡血藤各12-15克,瓜蒌15-30克,薤白10-12克,红花12-15克,延胡索10-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活血.用 ...

  • 【邵长荣:临床惯用秘验方6首】

    邵长荣,男,1925年生,浙江省慈溪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首届名中医,1996年被评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

  • 【赵心波:临床惯用秘验方13首】

    赵心波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1918年考入京兆医学讲习所,1920年毕业,遂与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名中医)单士魁拜清末名医王旭初为师,学徒4年,1925年挂牌行医.从事临床近50余年,经验丰富,疗效卓越 ...

  • 【名医临床惯用秘验方13首】

    赵心波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1918年考入京兆医学讲习所,1920年毕业,遂与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名中医)单士魁拜清末名医王旭初为师,学徒4年,1925年挂牌行医.从事临床近50余年,经验丰富,疗效卓越 ...

  • 【老中医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

    盛国荣,福建省南安人.生前系福建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厦门苏颂学术研究会会长,<中医药通报>编委会名誉主任,福建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院校 ...

  •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上)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