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坊:消失的古街古寺古胡同
“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就是老北京的城门布局。右安门就是外城七门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唯一一座坐落于白纸坊辖区的老城门。抗战时期,右安门被拆除。1949年前,右安门地区十分荒凉。
右安门西街一角
右安门街巷胡同群
右安门,又称“南西门”,建成之初叫“宣武外门”,位于今天西城区与丰台区交界处,城外为丰台区右安门街道辖区。右安门内大街,是明代白纸坊与宣南坊的分界线,在礼拜寺街(即今牛街)南部,直达城门,清代称右安门大街。20世纪30年代,更名为右安门内大街。1966年因北通牛街,一度改称民族团结路。
右安门内西街西口
外城西南角的老住户,除了明清的菜户和造纸工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产业工人。他们在一片荒废的水洼、菜田、义地和果园里建起了一栋栋的高楼大厦。这有点像20世纪90年代的朝阳区洼里乡,因为1990年亚运会的缘故,一下子成为城北新贵的代言人。
夕阳下的右安门内西街
右内前二巷
右内前一巷
右安门西街,原是右安门西城根,右安门外沿城墙外侧与护城河之间的一条土路。1949年后拆除城墙,形成街巷,1965年定名右安门西城根。1988年拓宽后(城门西侧遗留的一段约50米的旧城墙,198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改称右安门西街。其东侧是右安门东街。街旁的绿化很好,夏天有遮阴的小桌椅,常有老人在此打牌。也算街头一景。
小区大门口的招牌
护城河边有专门的步道,不论是健身还是休憩散步,花树杂植的灌木丛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切都活泼泼的,是那么的自然、美好。更不消说心情了。春天是一波波的梅花、杏花、桃花、海棠花、玉兰花,加上黄色的迎春和连翘,能持续两三个月左右。
迎春里
清末称右安门后身的,其实是两条路。一条南北向,位于右安门内大街西侧,今天大致在右内后巷和新安中里二巷一线。右内后巷,南通右安门内西街,北接右安后巷。一条沿北京印钞厂南墙,东起右安门内大街,西至南菜园街。这条路今天被分成了两段,东段是右安后巷,西段是一路折向西北的右安门内西街。右安后巷位于右安门内西街北侧,西至新安中里二巷,长168.2米。胡同不宽,很是幽静。
右内后巷
右安后巷
右安门内西街呈波浪形,一路曲折向西北,沿途分别经过右内后巷、右内前一巷、迎春里东侧路、右内前二巷。四条胡同沿南北两侧交叉分布,夕阳打下来,路旁的车身上映出桔色的光。右内前二巷西侧有一个露天的菜市场,在临时搭起的绿色帆布大棚里,摆满了桃、葡萄、西瓜、香蕉等各色水果和蔬菜,附近小区的人在认真选购。
右内后身社区服务站
这种路边大棚,在现在的北京已经不多见了。树荫下是老人和孩子的领地,怀抱婴儿的女人们在拉家常。有人在遛狗。有特色的小餐馆里坐满了人,学生辅导班放学了,赶时间的妈妈正带孩子找座位。
徐悲鸿中学
著名的徐悲鸿中学就位于右内前二巷。为弘扬徐悲鸿精神,北京市于1996年设立徐悲鸿中学。2009年,学校性质由体制改革试点校转为北京市公立艺术特色高级中学。与其他公立高中不同,徐悲鸿中学坚持文化课、专业课和专业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型人才。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已经成为国内外很多知名艺术院校的优质生源地。
小区一角
盆儿胡同和三教寺
先说盆儿胡同。盆儿胡同北起南横西街,南至白纸坊东街,长512米。胡同源于明代,属宣南坊,是白纸坊辖区内的一条古老街巷。清乾隆年间曾向南拓展,延伸至南城墙。胡同在清末成型。因当地居民以烧制磁盆为生而得名,名称一致沿用至今。胡同北侧有岳云别墅,是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祠堂。原胡同内曾有鄞县西馆,为举子应试居息之所。
盆儿胡同南口
资料显示,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等革命先辈曾在盆儿胡同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并召开学会成立一周年年会。许多革命者曾在此开展革命工作。抗战期间,这里曾为侵华日军警备司令部,许多被捕的中共党员和爱国人士,在这里遭受迫害和摧残。1949年前夕,改为京华美术专科学校。
盆儿胡同
现胡同东侧有北京十五中春明校区和喀什驻京办。驻京办对面,胡同西侧是万寿公园东门。胡同人并不多,相对宽阔的胡同南段两旁停满了私家车,几乎找不到空位。胡同中间和两侧遍植行道树,以家槐为主,高大的林荫道,更显城市的宁静。
三教寺幼儿园
三教寺位于盆儿胡同东南角,具体位置在经济日报的西侧,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原名玉皇庙,清初地图显示为龙泉寺。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盆儿胡同”条记载:“井二。华严寺俗称圣贤庵,井一。南有玉皇庙,道光年间重修,改名三教寺,详寺观,井一。”
里仁街一角
三教寺的来历,还和宏仁万寿宫有点关系。宏仁万寿宫,也叫万寿东宫,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有文昌殿,内祀诸葛亮、文天祥塑像,后殿祀雷神,毁于十八世纪中叶。据记载,因同为道教衣钵,宏仁万寿宫的塑像便移到了盆儿胡同的玉皇庙内。清初龙泉寺的经历,则让三教寺名正言顺拥有了佛教的传承。
里仁街
由于供奉的神明众多,有道教的玉皇、雷祖,儒教的孔子、朱熹,佛教的释迦摩尼、菩萨等,三教人物俱全,故得名三教寺。这一段历史成文的资料不多,但至迟在清中期,三教寺已经成为民间的俗称了。
敕建护国关帝庙碑
历史上,三教寺分别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和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尤以顺治年间重修最盛,顺治皇帝曾经亲临三教寺拜谒。据《北京寺庙资料》显示,三教寺面积为六亩,共有八十一间殿房。
宏仁万寿宫旧址
从玉皇庙,龙泉寺,到三教寺的变更,显示了这块风水宝地宗教和文化相互融合的变迁。1949年后,三教寺被政府接管,于1955年改造为三教寺幼儿园。2005年,幼儿园迁移到里仁街12号。原寺中所存的神像、铜器都被运到了白云观供奉。
宏仁万寿宫一角
双槐树胡同和大小川淀胡同
双槐树胡同,在南横西街南侧,盆儿胡同西侧,万寿里北侧,呈南北走向。清朝末年,因此地有两棵较大的槐树而得名。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此地分别命名为双槐树胡同、头条、二条、双槐里、双槐里一巷、二巷。据《宣武区地名志》记载,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地尚存一棵古槐。今天是双槐里小区所在地,如今有街牌的,仅剩下双槐里中街,已经成为小区内部道路,曲折向南,至院墙止。
双槐里中街
大、小川淀胡同,位于盆儿胡同东北侧。清乾隆年间得名大穿店,清末形成大川淀和小川淀胡同群落。历史上,这一带北高南低,整体地势低洼,水塘遍布。大川淀在西,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南横西街,西至盆儿胡同;小川淀在东,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南横西街,东到自新路。在清代地图上,两条胡同呈北窄南阔的喇叭口形状,应是因水就势的结果。
平原里胡同
1937年后,侵华日军在此设立很多“白面房”,专门出售毒品,卖给市民,以此毒害国人,牟取暴利。周围大川淀一至五巷、小川巷等胡同名,均由此派生。今大、小川淀胡同早已不存。随城市的发展,这里形成了平原里北区、平原里小区等住宅小区和北京十五中春明校区。
平原里北区和平原里小区中间有条小胡同,叫平渊里,东临菜市口大街,西接盆儿胡同。1949年后,政府填平臭水沟和苇塘,建起居民住宅,把这一带统称为“平渊里”,取“平填水渊”之意。1965年,附近街巷分别命名为平渊里、平渊东里、西里、南里、北里一巷、二巷和平渊胡同。
小区一角
当年,平渊胡同至白纸坊东街,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斜街,叫更新胡同。胡同形成于民国年间,原称猪营,也称西猪营或西珠营,今已无迹可寻。
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大致就是以前的万寿东、西宫所在地。
万寿公园南门
万寿东宫,就是宏仁万寿宫,此处不再赘述。万寿西宫,乃“护国关帝庙”,因在东宫西侧而得名。“护国关帝庙”,同样建于明万历年间,有山门、关帝殿、吕祖殿、斗姆阁等。殿内塑张飞、张巡等塑像。
万寿公园“寿”石
万寿公园的雕塑
万寿公园一角
张巡,唐代安史之乱中殉难的名将。守城时“城中尽矢,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围兵以为偷营,“争射之,久及藁人,不,得箭数十万。”这妥妥是守城版的“草船借箭”。有人看《三国演义》能看出兵法精髓,有人看《三国演义》,却只读出了七十二疑冢。虽然都是研究国学,差别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
护国关帝庙碑
护国关帝庙门口的汉白玉石雕
关帝庙地势略高,重阳节成为周边居民的登高祛灾之地。解放前,此地多为臭水沟、苇塘、菜田,较为荒凉。其西北角附近(原北京卫生学校)曾为晒粪厂,南侧为黄土贩卖场。抗战时期,侵华日军警备司令部曾设于此。
公园一角
解放后,万寿西宫曾改为幼儿园,后逐年整治,大力植树,辟为街心公园,取名“万寿公园”。这是北京市第一座以福、寿为主题的老年公园。公园并不大,环境雅致,山石环绕,树木葱茏。虽说四周高楼环抱,但移步换景,小环境精巧穿插,并不觉压抑,可说是现代城市街心公园的典范。
万寿公园的太湖石
20世纪90年代,原宣武区拨重金重修万寿西宫。现公园内仍有遗留的庙堂建筑和碑刻。
又到重阳,公园步道上,不时可见昂首健步的老年人。
(请看下篇,白纸坊的收尾之作,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