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餐具小心细菌翻倍还毁肠胃
饭后洗餐具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事情,很多人觉得麻烦就“偷工减料”。然而,错误的清洗方法可能会为食品卫生埋下隐患,那么常见错误的清洗方式有哪些呢?
【本期重磅】
>洗餐具小心细菌翻倍还毁肠胃
----------------
错误方法一:将待洗的餐具长时间浸泡在水池中
吃饭后把餐具泡在水池里,等到需要用时再洗是很多人洗餐具时的常态。然而,长时间把餐具泡在水池里会造成食物残渣发酵,大量微生物滋生,不但给洗餐具带来不便,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炒完菜后,应趁锅底还有余热时清洗,油污很容易就清洗掉了;碗筷等餐具用热水泡10分钟左右即可清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有研究单位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在装水的碗和干燥的碗里各放入1克至5克的肉类、鱼、米饭、蔬菜,并放置在室温环境下10个小时,结果前者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数目是后者的7万倍,就算用海绵加洗涤剂清洗,碗碟上还是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残留。所以,将待洗的餐具长时间浸泡在水池中是不可取的,会加速细菌的滋长。
错误方法二:把洗涤剂直接涂在餐具上清洗
有的人觉得把洗涤剂直接涂在餐具上的去油污效果更强,然而,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水资源,滥用的洗涤剂还会造成水污染,一旦冲洗不干净,人体摄入洗涤剂后会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的症状。
应先将几滴洗洁剂滴到半碗水中,然后用洗碗布蘸着稀释后的水来刷洗,洗干净的餐具应放在另一个漏篮中控干后使用。
错误方法三:餐具摞起来一起洗
油腻腻的餐具摞在一起洗,只会造成互相污染,增加刷洗的工作量。正确的洗碗顺序应该是:先给餐具分类,没油的和有油的餐具分开放,先清洗没油的餐具,油污较多的餐具要最后洗。
>“超加工食品”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
近日在法国召开的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了对一项长期健康跟踪调查的新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摄入含有工业添加剂和保鲜防腐剂、不需要过多烹饪即可食用的“超加工食品”,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见的“超加工食品”包括大量生产的面包甜点、即食食品、早餐谷物、深加工的鸡排鱼排等肉制品、方便面、果脯和含糖饮料等。
新的分析是以2001年至2012年间在希腊进行的健康跟踪调查为基础。有2020名志愿者陆续参与了这项调查,他们平均年龄45岁,男女比例均等,且入组初期没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在入组后10年中,调查人员定期问询志愿者过去7天内饮食的频率和份量,并随访记录志愿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
结果显示,在10年内,上述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周摄入15份“超加工食品”,共发生了317起心血管事件,且随着“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平均每人每周分别摄入7.5份、13份和18份“超加工食品”的群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8.1%、12.2%和16.6%。
研究作者之一、希腊雅典哈罗科皮奥大学营养学博士马蒂娜-库瓦里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了摄入“超加工食品”与多种慢性病之间的关联,因此需要公共卫生建议和相关营养政策来进一步促进营养食品的选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