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别人的想法里

活在别人的想法里

作者:李广生

活在别人的想法里,这也许不是世上最悲哀的事情,因为毕竟还活着,但如果走不出来,或非要走出来,则毫无疑问地会酿成人生的悲剧。

何小曼拨通萧穗子的电话,告知她刘峰追悼会的时间,她们已经分开40年,中间没有任何联系。凭感觉萧穗子断定电话那端的人是何小曼,何小曼没有否认但赶紧声明:我们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关系。

出现在严歌苓的新作,小说《华芳》中的这个场景,让我忍不住的为之唏嘘。这足以说明,在何小曼给萧穗子打电话之前,非常清楚萧穗子得知她和刘峰在一起之后会如何想象他们的关系,所以在第一时间声明、解释。分别了40年、曾经共同的战友阴阳两隔,有多少话题要说,有多少心事要倾诉,但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澄清对方心中的想法,告诉对方:我们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关系。

何小曼和刘峰的关系,只是她们两个人的关系,与其他人毫不相干,既不会伤害其他人的利益,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感情。即便如此,何小曼还是要向萧穗子说明,好像只有得到萧穗子的理解之后,他们的关系才算是正常的。

何小曼是不是想多了?答案是否定的。萧穗子确实在揣摩探寻陪在刘峰身边、陪他走过人生最后的旅程的那个神秘的女人是谁。她和郝淑雯几次去找刘峰,除了关心、怀旧、愧疚之外,探秘的心理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的悟性被点燃,姓沈的一定是刘峰的女朋友。就是说,刘峰凡是在城里做化疗,就住到女朋友家。”萧穗子找寻刘峰未果,从电梯工口中得知,他们拿到的地址住户不姓刘,而是一位姓沈的女士,“五十来岁,显年轻”。之后,她的悟性不仅被点燃了,好奇心也被点燃。一个月后,她又来找刘峰,开门的竟然是刘峰本人。刘峰心里也很清楚,萧穗子不仅是来看他的,而且是来解密的——那个陪着他的人是谁。小说中这样写道:“他看我眼睛不老实,往各处溜,就说,她不在家,去老龄大学教西藏舞了。”这里的“他”是刘峰、“我”是萧穗子,也就是小说的作者。作者以人物介入到小说的叙事中,而不仅仅是旁观者,似乎更有利于推进故事。部分的解开谜团的萧穗子,也就是作者,此时心里想的是“原来他的女朋友跟我们还不隔行。”但是随后,“到底病得怎样了、好点儿了吗?该问的话我一句也问不出来了。”

小说讲述了四女一男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工团的故事。刘峰是故事的主角,小说从偶遇刘峰开始,以刘峰病逝结尾,通过追忆、讲述的方式,把五个人物的四十年间的命运变迁展现给读者。但只有作为主角的刘峰,没有机会表白他的内心。郝淑雯把想说的都说了,林丁丁、何小曼还有作者本人萧穗子,都有机会倾诉,把自己的活法做一解释,以实现与别人的想法的融合,惟有刘峰,至死都活在别人的想法里。

刘峰的悲剧在于他的活法和别人的想法不一致。他热情的帮助每一个人,完全到了忘我的程度,简直是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这让其他人,包括那些得到他无私帮助的人,产生怀疑:第一,他怎么会没有缺点呢?第二,他怎么会没有企图呢?这两种略带阴暗的但可能每个人都有的想法,像两条毒蛇,丝丝的吐着信子,等待进攻的时机。刘峰因为乐于助人,被称为雷又峰,这戏谑的背后,潜伏着某种人性的恶毒。他被评为模范,四处作报告,鲜花和掌声扑面而来。刘峰的活法没变,依然热情的帮助别人,这更刺激了那些心存疑惑的人。那两条毒蛇纠缠到了一起,变成一条更大的毒蛇,那就是等待,等待刘峰出事,等待他露出马脚,等待他变成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

终于,刘峰出事了。他向自己爱慕的姑娘表白,用手碰了那姑娘,“触摸事件”就此爆发。刘峰被人们群起而攻之,攻击他的人中有他帮助过的人、保护过的人、关心过的人。刘峰离开文工团,下放到连队,参加对越战争,失去一条手臂,然后婚姻破裂、创业失败,直到罹患癌症,不治身亡。总之,他一生命运的坎坷,都源于那次发自真心的表白。

正如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所言:每个人都对刘峰怀有一丝愧疚,就连没有参与揭发批判的萧穗子。因为每个人都弄不懂刘峰的活法,都希望他的活法与自己的想法相一致。虽然不能说是这些人直接造成了刘峰命运的坎坷,但他们的想法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刘峰推向了这条路。

另一个活在别人想法里的是何小曼。这个幼年丧父随母改嫁进入另一个家庭的小姑娘,差不多一直生活在别人的想法里,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为了改变自己的活法她进行过一次大胆的尝试——装病,但很快被识破。她也被下放,随后作为护士进入战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成为英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就连亲生母亲对她的态度也发生变化。或许幸福来得太突然、太猛烈,她承受不起,所以患上精神分裂症。患病住院期间,她的丈夫牺牲在战场。

郝淑雯和林丁丁的命运似乎好一些,虽然他们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但至少不像刘峰和何小曼那样坎坷悲惨。她们的成功在于能够隐藏自己的活法。郝淑雯暗中与萧穗子的男朋友偷情,还背后鼓动他揭发萧穗子。林丁丁更是发展到极致,让人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她。而作者本人,也就是那个萧穗子,如果说她也算是成功的话,那她的成功在于精于揣测别人的想法,从而避免了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活法之间的冲突。所以她最后以写作为生。

很多人都会这么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起吧。其实,自己的路并不难走,难的是无法穿越别人为自己设计好的路。为什么非要顾及别人的想法呢?众口铄金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你背叛大家的想法,大家就会让你死得很难看。背后对人议论和猜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处在这个文化中的每个人。所以我们有这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想想挺有意思的,其实也挺可怕的。就连这部小说,其实也是背后说人之作,所以我说它不够大气。

听说拍成了电影,一定卖座,因为正迎合了很多人的某种心理。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

  • “芳华”掩映下 个体命运的颠沛流离

    一     在集体记忆的芳华掩映下,其实是个体命运的颠沛流离.零落成泥.张艺谋的<活着>如此,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如此,如今,冯小刚的<芳华>亦是如此. 非常佩服冯 ...

  • 《芳华》:以青春的名目,行伤害之实,本身可以抵消多少罪孽?

    追求者和首饰一样,都是女人最好的打扮 那是一九七七年的九月,文工团的女兵们都做着首长儿媳的梦,夜里多的是出去遛弯的男女.林丁丁还在两个追求者之间摇摆不定,她允许医生和摄影干事同时追求她,那天戴什么表取 ...

  • 《芳华》丨命运浮沉,唯真情不可辜负

    每天20分钟,带你真正读懂一本书. 今天我们为你准备的书是<芳华>. 有这样一个青春故事,上世纪70年代的某部队文工团,一群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少男少女,他们因为有文艺才能被挑选出来,担负 ...

  • 谁的青春不是绚烂梦想开场,一地鸡毛结束

    明媚的阳光洒在操场上,心仪的男孩子正踢球,看似漫不经心的目光却始终聚焦在一个人身上: 晚上,昏黄的灯光下,敲着鼓,弹着吉他,努力地练习那个即将上场的节目: 洒脱不羁地追求却始终没有实现过的嚣张的自由一 ...

  • 芳华无情

    电影<芳华>简化了小说<芳华>的内容,更唯美和催人热泪,但少了小说中的犀利和冷酷.这一点恰恰是为什么众多影评批判冯小刚意淫了一代人的青春,在世外桃源般的文工团里,美丽的青春肉体 ...

  • 芳华:好人其实很好做,这本书本来也就没在讲关于好人的故事……

    正文共: 2871字   责编:晓风 预计阅读时间: 8分钟 前言:前段时间严歌苓的小说<你触碰了我>因为冯导的电影<芳华>在国内在此引起关注,由此引发了一些媒体对于好人问题的 ...

  • 一先生说:三十岁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三十岁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吧

    一: 30岁以前,我喜欢XX,喜欢励志歌曲,电影,小说,成功学.以前遇到个女人,就想请她吃饭,就想带她回家.曾经读些鼓舞人心的东西,我就想大喊大叫,义愤填膺.现在看到鼓舞人心的东西就有点头疼,有些东西 ...

  • 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你的自卑情结作祟

    将一个人唤醒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来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自卑情结比较弱的体现在自己对某一方面的东西的回避.掩盖或者是隐藏.也就是在自己与大家的交往当中,有意的不想让别 ...

  • 庄子:别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活成你喜欢的自己!【老子微言】

    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不是在谈论别人.我是在谈论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说话一样,通过另一个身体,另一个名字,另一个化身······[孙得一] 点上方视频欣赏[老子微言]主讲:孙得一 大海中的一滴水,沙 ...

  • 女人,千万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深度好文)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象.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酸甜苦辣咸,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个人才知道.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 ...

  • 你若活在别人的眼神里,终将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

    这个世界,因每个人都不愿活成孤岛,才显得如此喧嚣与繁杂. 一个总被欲望驱使的人,却又总渴望活成简单,一边在复杂的人群里打转,一边又想获得精神的宁静,这样的人,注定永远活在挣扎之中. 喜欢偏居一隅,走在 ...

  • 《你不知道的故事都活在别人的梦里》

    我们不期许太多的故事,就像蓝天依旧蓝,白云依旧白.         在那三万天的日子里我记录一些美好,我会记录那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我会羡慕那些让人嫉妒的美丽风景,即便它微不足道,即便我不曾拥有过.世界 ...

  •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

    身心灵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象.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酸甜苦辣咸,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个人才知道.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 ...

  • 千万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正文: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象.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酸甜苦辣咸,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个人才知道.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 ...

  • 不随意评价别人,也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不随意评价别人,也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