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恩大原创散文丨童年时的年味

童年时的年味

文/姜恩大

我的童年是在六七十年代度过的,那时最高兴的事就是盼着过年了,女孩子能穿新花衣服,男孩子,能吃好的,放鞭炮,还不用上学。

过了腊月二十三,当地风俗叫小年,据说灶王爷回天庭,汇报一年的情况,有着“上天言好事,明年到你家”的诗句,街上鞭炮陆陆续续不断响,有了过年的味道。

那年代家家养一头猪,到年底父亲与街上的叔叔大伯,自己把猪杀掉,有的四邻八舍分分,有的就去集市场卖掉,留下几斤过年,家庭条件好点的,人口多的就把猪下货自己烹煮过年吃了。

母亲打扫卫生,蒸馒头,要蒸好几样,不是现在蒸年糕,蒸花卷,而是白面馒头蒸得少,吃一两顿,多招待年后的客人,其他掺上玉米面蒸成卷子,还有玉米面豆腐渣一块蒸成发糕,母亲再摊几盆煎饼,准备年后吃。

生产队分几斤大豆自己做成豆腐,天不亮母亲把我和哥叫起床推磨,磨豆沫子,一小半勺子就推十几圈,十几斤豆子要推五六个小时,推得头昏脑胀。

经过母亲多遍手续豆腐成脑,先给奶奶盛一碗,再奖励我们每人一碗,然后出锅压成豆腐块。

到了晚上,父母开始做新衣服,家家都穷,没钱买新成品衣服,只有自己织的粗布做成衣服,我家有台缝纫机,给东家小哥做一件上衣,西家弟弟做一个裤,就这样算是过年穿新衣服了。

说起赶集,腊月二十六是我们这一带年前最后一个大集,人山人海,根本走不动,路窄桥也窄,两边有卖东西摆摊的简直人挤人,我与哥哥跟着父亲去赶集,主要是去买鞭炮。父亲一手牵我的手,哥哥揪着父亲衣角,怕人多走丢了或让别人踩着,好不容易走到鞭炮市,问问这卖鞭炮摊,再问问那摊上,要转到快下集,各摊上鞭炮都降价了,每人买上三五挂,高高兴兴回家了,兄弟俩分开,为了让鞭炮响,每天都要拿到太阳中晒晒,然后藏起来,等年三十晚上,除夕夜里各人放各人的,有一年为了不让哥哥他们偷我的鞭炮,把鞭炮藏在屋梁上,从上面掉下来,摔炮仗引着其他鞭炮,街上不知发生啥事,都跑到我家,知道后才放了心,我连吓带心疼哭了,父母劝我说,响了就响了,明天让父亲给你再买几挂,这才不哭了,第二天天刚亮,父亲早起步行去十里以外大集上为我买回几挂鞭炮。

家家户户贴门联,那时春联不像现在百花齐放,都是红色词,“社会主义金光道,幸福不忘毛主席,翻身不忘共产党等”,情啊调啊,花啊叶啊,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四旧东西。三十晚上,每个村里都传来鞭炮声,炮火连天,大街上每个大门口前点着一个麦秸,这就是照庭,说避邪赶妖,如日本鬼子进村,雾烟滚滚,街上有一个爷爷自己会配礼花药,用大青砖挖上窝,把药放进去,用鞭炮芯子引着能起七八米高,全街上人都围着看烟花。

全家人炒上几个小菜,吃着水饺,大人喝上几杯酒,虽然不富裕,一家老少一年来在一块团团圆圆过年也挺幸福。

吃罢饭,小孩子放滴滴鸡,猴子花,老人喝着水,吃爆米花,拉着家长里短。说起爆米花,我家东邻大爷,有一个爆花机,冬闲时就下乡给人家爆玉米花,每年三十晚上,不要钱给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爆上一两锅,那时街坊邻居真是有情有意,不是现在只有钱什么亲情街意都没有了。年轻男女几个人打扑克,有的下棋,没有电视,没有春晚,家庭好点有个半导体收音机,过了十二点,开始放鞭炮,包饺子,吃年夜饭。

天刚亮,本家当户的晚辈开始给长辈老人拜年,我们先给奶奶爷爷拜年,爷爷给一毛两毛代岁钱,高兴得不得了,大街上如赶集,东门走,西门拜,记着第一次跟着大人拜年也就七八岁,感到很新鲜热闹,到每一个家中有糖和爆米花吃,谁家家族大,谁家拜年队伍就大,我们家族大人小孩有三十多人,大伯领着,到人家屋里挤不下,有时还和别的家族碰一块,只好站在屋外,说一声,过年好,接着再去下一家老人拜年。

听奶奶讲,过去我们村上伴玩,有芯子,龙船,踩高跷等很热闹,后来当四旧封建迷信东西破坏了,孬好各村自己还排演样板戏看,看戏的人山人海,听说附近村还有为看戏被踩踏死人了,我看不见台上演员,父亲就把我放在东边院墙上看,台上敲锣的是本街上一位叔,有时他把我领到台上看。

生产队里出正月田地里才能干活,虽然家家不富裕,但人人挺开心,父亲大伯他们今天你请我喝酒,明天我请他喝酒,有时一天吃两次,别看席桌上没有山珍海味,都是一些菠菜,芹菜等大部分自己种的蔬菜,有几个炒肉菜,也是菜多肉少,切上几盘自己煮的猪下货,就是硬菜了,喝的酒也不是什么高档酒,更没有五粮液六粮液,就是几毛钱一斤,从供销社打的本地地瓜干子零散酒,这酒当时也不是随便能买到,用酒票计划供应,平常舍不得喝,到过年过节才喝。街上兄弟爷们只要坐一块,不论酒菜孬好,都其乐融融的,酒过三巡,开始划拳,猜火柴棒,对火柴头,不醉不归,那情,那意,如亲人,有兄弟味道,散发着朴实的泥土芳香味。

土地承包到户后,家家都富了,人人包里有了钱,可这种味道越来越淡了,一天两头见不了面,各忙各的,虽然现在什么都不缺,家家都有四五十英寸大液晶彩色电视机,看春晚,看戏曲,伴玩的唱戏的文化也很丰富,还有春节假期全家出省出境旅游过年,但是总找不到当年那种过年年味,更缺少童年时的年味。

【作者简介】姜恩大(男),1961年生,党员,退役军人,山东章丘人,毕业于章丘第十二中学,清照文化艺术协会会员。从小喜爱文学,中学时曾获全公社中学生作文第二名,列入本公社中学生作文选登。业余空闲写点诗歌,散文。

(0)

相关推荐

  • 【美文选粹】陈科丨时光里的年味

    作者简介 陈科,山西长治人.始终觉得文字才是人与人最好的沟通方式. 时光里的年味 小时候,我是在农村度过的. 那时,村子里物资十分匮乏,人们没有无穷的欲望,无论大人小孩,心中的所盼只有一个,就是过年.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心中的年味/赵瑞英

    年味,到底是一种是什么味道?之前欣赏学习了朋友们关于年味的好多文章,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描写了年味的纷繁多样,领略了年味在人们心中的不同感受.关于年味的回忆,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对已逝亲人的回忆,有 ...

  • 散文||故乡飘来的年味【征文】

    故乡飘来的年味 傅柏林||贵州 每到农历的年末,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温暖着寂静的街巷,璀璨的灯彩将清冷的夜色装扮得五彩缤纷,游子归家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的年味,人们内心深处的年味儿犹如一 ...

  • 散文|| 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 今夜无眠,坐在书屋,看着淡淡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的日历上,那红的耀眼的日期在提醒我:农历的新年越来越近了.不禁感叹:转眼又一年,如水的光阴总是悄然间从指尖滑过,过去的喜怒哀乐都已成为过往 ...

  • 刻着时代印记的年味(散文)

    刻着时代印记的年味(散文)||江苏 蔡竹良 新长江文学 前天 春节特刊            刻着时代印记的年味                            ●  蔡竹良 年味是物质条件和文 ...

  • 【重点作者】王雪梅|消逝的家园和记忆中的年味

    重 点 作 者 扶 持 活 动 为了培养新人,新锐散文与丝路新散文平台在2018年特推出"寻找最优秀的你--重点作者扶持"活动. 入选作者的作品在平台推出后,由平台组织专家点评,指 ...

  • 散文 ​年夜饭

    今天年,明天年,转眼已是大年初八,今年的年夜饭又与亲家.女儿搞了一次大联合,记得上次年夜饭的联合还是五年前,如今外孙已五岁了,在年夜饭上还为我们流利地献上喜庆的贺词: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 ...

  • 【三江文学】童年里的冬天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2895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校稿 : 王维新 童年里的冬天 童年里的冬天是寒冷而绝美的.特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风尘仆仆的年味/彭军锋

    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暖,道路也变的拥挤,人们的步伐也变得匆匆忙忙,都向家的方向迁徙. 春节前几日,天气好的出奇,暖暖的春日,肆意洒在人们身上,三三两两,或坐.或走,尽情享受这午后的惬意.喜鹊也在公园外 ...

  • 有奖征文【小时候的年】张瀛月

    小时候的年 作者,张瀛月,河北迁安市实验小学教师. 小时候,进了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备年货了. 父亲是个很讲究的人,总是趁着休班的空闲去赶集买年货.首先要买的是全家的新衣服料子.每一件布料父亲都会精心地 ...

  • 散文||难忘的年味【征文】

    难忘的年味 每逢春节,我们都被年味所包裹.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儿时的年味.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城里上小学.住在有二十来户人家的大杂院.那时家家的收入不多,人口却不少.大米.白面这些细粮每人每月只有几斤 ...

  • 散文•年味 文/欧阳浩歌

    散文·年味 文/欧阳浩歌     过年了,人们相见"相互作揖道祝福".随后,就有人叹息.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随 ...

  • [今日头条]张海青的散文《过年好》

    过年好   考虑到父母亲年事已高,2019年我做了很多工作让两位老人留在市内过年,最终如我所愿.不曾想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两位老人窝在小区里近两个月不能出门,以致颇为烦闷.2020年刚进腊月,父 ...

  • 「散文」 光阴里的年味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时光匆匆如流水,无声地带走了一切,只留下光阴的故事让人回味.经历花开花落,走过季节的变幻,冬天即将退场,2021年的春天已悄然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