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街读小人书往事|绿茶·早茶夜读579
579| 读城记2020
绿茶按|读了杨早的《我在富顺县城关镇正街上读到了什么》,有很多共鸣,更多的是羡慕。回想自己读小人书的经历,要悲催很多,基本上是乡下怂娃躲“烂仔”的故事。
小人书铺 | 绿茶 绘
文/ 绿茶
46岁,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读了杨早的《我在富顺县城关镇正街上读到了什么》,也勾起我儿时的一些记忆。但是没有城关孩子那么幸运,有一条书街可以扫荡。我是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出生成长的小渔村没有街道,没有门牌号,没有路灯,更没有书摊、图书馆、电影院。基本上渡过了一个野生的童年时光。
当然,看小人书是小男孩的天性,我们渔村一些大哥哥们,家里零星有一些小人书,我们一帮六七个同龄的小男孩,挨家挨户搜罗小人书,有时候借回家看,有时候直接在别人家一口气看完。《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都有一些,但从来没看全过。
周边十里八乡只有一个中心小学,有时候也有高年级同学带小人书去学校,馋得我们无心听课。后来学校里渐渐兴起“三角形香烟盒”游戏,大家的兴致慢慢转移了。我是这个游戏高手,每天只需带几个三角烟盒去学校,放学后肯定几十个带回家。捡烟盒是小学生们最积极的事儿,有时候,甚至缠着大人把抽不到半包的烟掏出来,把烟盒夺下折成三角,带去学校开战。
我赢回来的三角烟盒越来越多,后来就形成了“地下交易”——100个烟盒换一本小人书。从此,我越发热衷玩烟盒游戏,甚至放学后不舍得回家,和同学们继续玩。换回来的小人书也越来越多,这也许算是我小人书阅读的起点。
乡村小学毕业后,进入鳌江镇第二中学,是班里唯一的乡下孩子。从家到学校步行约个把小时,每天往返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不太现实,只能住校。但鳌江二中招收的农村学生不多,学校并没设置住校设施,只能自己在学校周边租房子住。
从入学第一天起,强烈自卑和孤独,镇上的孩子们多数幼儿园、小学就是同学,很快就打成一片,而我这头乡下土冒,很少有人注意我的存在,第一个学期基本没和同学们说上话。
乡下孩子和镇里的孩子我们自己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慢慢的,和二中其他乡下学生熟了,大概有七八个。我们商议合租到一起,彼此有个照应。从第二学期开始,我的初中生活才开始生动有趣起来。
鳌江二中门前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叫南门街,是镇上通往乡村的必经之路,这条街上录像厅、游戏厅、台球厅等应有尽有,我们消费不起,但有时候会去转转,可怜的几块钱生活费,最多能省出几毛去租书铺看看小人书。
对早早辍学,游手好闲混社会的孩子,温州话叫“辣卵”,直译过来应该是“烂仔”。他们通常叼着烟,染着头发或剃光头,衣服穿的比较夸张,总之,人群中一眼就能识出来。
在二中门口活跃的主要是些跟我们年龄相仿的小“辣卵”,他们主要干的事就是寻找一些看起来身上带钱的学生下手,几个人上来按住,掏兜,有钱拿走,没钱,扇大嘴巴。所以,我的衣服和书包都有自己缝的很隐蔽的暗处,专门藏一周几块钱的生活费,口袋里也会装几毛钱,万一被掏兜,不至于挨大嘴巴。更不能说:我没有钱。
在南门街,有两个地方比较安全。一个是租书铺,“辣卵”不敢来,租书铺老太太眼睛特尖,只要是“辣卵”她一眼就能看出来,马上把他们轰出去。另一个是南门街陡门老人亭,“辣卵”们也绝对不敢来,这里是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喝茶、下棋、打牌……自从有了这两个避难所,我的初中生涯才算安生了。
从伙食费里尽量省下一些,放学后躲到租书铺,一本一本看小人书。几乎看遍了书铺里所有武侠小人书,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萧逸、温瑞安、黄易……那时候也不管什么名字,只要是武侠就看,包括全庸、金庸新、金童等等。
其中,温瑞安当时很火。因为他的名字听起来像“温州瑞安”,有点老乡的亲切感。没想到,后来我在《新京报》编专栏版时,温瑞安是我的专栏作者,每天一篇。有过小时候读温瑞安武侠的经历,感觉还挺亲切,但越编越来气,这位武侠大家写的专栏好烂啊,天天不知所云。真搞不懂他是怎么写出《四大名捕》的。
除了武侠,还喜欢看一些枪战的,但破案的,言情的这些都不爱看。到后来没什么可看的了,但为了躲避“辣卵”,还是愿意来书铺,重看金庸、古龙等爱看的,慢慢看,省着点。可以说,这段躲“辣卵”看小人书的经历,也许是爱上阅读的真正契机,感谢这家小小的租书铺。
有一年回老家养病,曾去南门街怀旧了一下。南门街已成为镇上唯一待拆的老街,街边的商户和住户基本都搬走一空,昔日的校园如今是一个驾校,以前的操场变成了练车场,有几个生手正在艰难的挪车。
那家租书铺也大门紧闭,想必已荒废很久。正是这个小平房,陪我渡过最难忘的阅读时光,当年觉得这个小屋宽亮而美好。一家小小的书铺,对主人来说也许只是营生,但对于从这里收获阅读喜悦的小读者来说,这里就是理想国,就是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老人亭倒没什么变样,老人们继续在这里聊天、打牌。那颗大榕树更茂密了,那个电视估计也换更大了。感谢当年那些老爷爷们,把频道让给我们几个乡下小孩,看动画片,看武侠片,看枪战片,吵得老人们只好躲到河边长凳上聊天。
如今,南门街及周边已全部夷为平地,金茂集团“古鳌头”项目将落地于此。南门街已成往事,再回乡找不到痕迹了。也许这片商业区将来会有书店、图书馆、学校,但对于那个读小人书的少年而言,只有那间小小的租书铺里的美好,以及曾经担惊受怕的日子。
今晚二条
告訴我你吃什麽,我會告訴你你是什麽
我们的处境
都可以通过食物折射出来
往期
TAN
回顾
“附近”在何处永恒?| 话说利索了,理想的精神栖息地还会远吗?| 人人都爱菜市场| 三座博物馆,带你认识北京城| 说说我家门前的日常公共空间是如何消逝的| 打开“无名特质”的一把钥匙| 哪家实体店,你们最不希望它倒闭?| 能坐坐的广场,才是好广场| 我在富顺县城关镇正街上读到了什么| 邂逅是一种刚需| 一场驱逐恐惧训练的点滴收获| 带着扬·盖尔的书去跑个步| 横着胡同竖着楼|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