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苑】No.21738期B版||​​​回首2020 ​作者:张世云

欢迎阅读
《上海文苑》秉持建设华语文学新高地的理念,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上海文苑》的作家诗人们都热爱生活,以自己的文笔勾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上海文苑》的作品都有作者的一家之见,表达了普通个体对生活对宇宙的丰富情感!
最平凡的文学,也是一颗心灵最激动的歌唱,没有虚伪,所以真实。--上海文苑
回首2020
作者:张世云
看到这样的议题,心里会莫名的喧噪,说不清具体的缘由,也道不明具体的事委。我想起了那天在餐桌前,看到侯哥动怒时的语态。不惑之年的苍劲,文雅谦敛的做派,却和同事怒斥成一团,丝毫不顾及旁人的瞩目,细听下来,只为三天还是两天的休息而动怒!
胡适在教导自己的门徒时,总是强调不论是治学还是修身,我们都不能苟且。后来他的一些门徒,在学问上成了气候,在回首往昔的补益时,总是感慨的陈述自己之所以能咬定目标、持之以恒,完全得益于胡老“不苟且”的鞭策。细细想来,“不苟且”是何其的艰难,而要想“自我”的持之以恒又是何其的难!不惑之年,文雅谦和,当众爆怒……我看到侯哥声嘶力绝后,握筷的右手端悬在餐盘上方无序的颤动,犹如窦性心律的心电图那样……2020年,不是我们愿意苟且,只是家里中梁砥柱的角色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忍耐和屈愿。另一边,是友哥相应的驳斥与挣扎,同属儒雅内敛之人,平日里都不是那种计较米黍之利的人,却在三天还是两天的轮休上唇枪舌战起来,一边是请命,一边是核批,迂回里近乎玉石俱焚的红脸之争……苟且的活着,尘世里总有许多的无奈,是苟且之外无法言喻隐痛。与家的隔空相望,三十多个日月的寄托,不是谁负弃了谁,若强辞说是一种伟岸的家国情怀,不如屈身着承认是柴米油盐的无奈……2020年,注定着续往的苟且,不知道2021年这一份苟且又将如何赋蕴!
岁末年底,各种平台的约稿,外搭着职场上的繁务琐事,心交力瘁的苍白感,只能选择性的以作回应。单位率先发起的约稿,“2020年,最难忘的事或是最感恩的事”,我酝酿了好久,既不能贪图吐泻之快意,也不能拘泥在歌功颂德之间。在回望2020时,似乎总是在凡尘俗物里挣扎,我想起了年初时,六旬母亲带着两蒙童幽居在家,疫情的爆发,加之复工复产的实情所需,我和妻子一直长期呆在单位,家里全权仰仗母亲里外操持。一面是畏惧疫情的阴影,一面是孩童长期束缚居家的憋屈。当楼上邻居路过门前,拍来小孩贴着玻窗期待向阳的深情,体态上一种跃跃欲试的挣扎感,眼神里凝聚着对窗外浓浓的倾慕……。公家要求拍成音频稿件,我在手机里左右腾挪,始终没捣腾出那两张照片的痕迹,无奈,只能草草编辑成零星点点的文案以备需求,2020年,可圈可点的事迹又何止此一处!
在文集编排的后续里,我执意宣导着应该加上“高山蕴水 徳涵四方”的旗帜标向。公家问我,这是有何出处?其实,任何灵感的闪现,都绝非偶然,厚积薄发的力道感很多时候只是借着某一个人或是某一种境的诱发才凝聚出来。我侧面的浅谈着自己的观点,咱们都地处荒山辟谷,静默的守护着这一寸一方之境,所行之事与高山所涵之水相似,无形无影的充盈在绿坡草皮之间;所成之功与高山所养的风土人情紧密的关联着,成全着一方世人的冷暖世界。任何一本读物,都有其聚核之处,犹如人的行为宗旨一样,有道之人总是能依道而行、依理成事。
2020年九月的那两天,我疲惫的坚持着走进考场,完事后又狼狈的走出来,老胡看着我婆娑的眼神,不忍打搅我,静默的陪我旁坐在二十二路公交车上……发榜那天,他兴冲冲的来电询问,我只是把准考证号发过去,他查尽结果后,尽管结果不甚理想,但总体上也不算辱没坚持一场,看着群里早已沸沸扬扬的热议着各种所得所失,我依然习惯性的沉寂着做一名看客,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生活过的问心无愧本身就是治学、修身的一种力道,哪能事事圆满、投入就一定有产出,“十月怀胎”注定是一场艰辛的历程,不放纵自流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
2020年的回首,看似仍旧是一场场的苟且,但苟且之余,还能坚守着内心的点滴之光,少谈是非、勤求古训,继续做一个有方向的行路人!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
编委会集体奉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