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无罪,毁灭你的是对原生父母的长久依恋
讨论的焦点包括逃离北上广,一线城市容不下灵魂,二三线城市装不下肉体,以及城乡差别等内容,但是,从新闻故事中,我要说的却是事件主人公“唐冬”在回农村养鸡创业过程中对于原生家庭的依赖大大超出了他预想的美好,最终这种美好在残酷和未曾考虑周全的现实面前,被彻底打败。
唐冬在经历两年的“泥腿子”艰难生活和农村无法施展自己的创业梦想之路后,终于在家人的集体反对中,坚持不下去而选择了放弃,重回大城市找工作。
这样的故事折射的原生家庭的悲剧,往往会将一个年轻人的梦想从云端打入凡尘。
“一个原生家庭是如何毁灭下一代的?”这个问题也曾经和现在得到广泛而激烈讨论。其矛头都指向原生父母对于下一代的“以爱为名”的戕害,最终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被毁灭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从而让人们觉得原生家庭的原罪都是因为父母的拖累。
就如最典型的如歌手张韶涵和原生家庭父母之家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一样。
当张韶涵在最新一季《歌手》中翻红之后,她那个原生家庭的母亲看到她又有能力赚钱了,于是便开始如数年前一样毫无遮拦地开始索要巨额赡养费,并故伎重演般地声称女儿“吸毒、不孝、丑闻不断”。
可以说,在张韶涵刚出道最红的时候,是张母的贪婪与自私,一手将张韶涵从云端拉至深渊。成为她终生抹不去的根和弥补不了的遗憾。
此后,张韶涵从人人羡慕的歌坛小天后,成了没有收入,负面新闻缠身,被不明真相的媒体贴上“不孝女”标签的过气歌手。
那时候,张韶涵也抗争过,辩解过,可是娱乐媒体一句“你亲生母亲都说你吸毒、不孝,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呢?”就足以将心存善念和对亲情依然抱有希望的张韶涵打入十八层地狱。
起起落落之后的张韶涵才终于明白,糟糕的原生家庭从来便是如此,像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牢笼。越是亲近的人,越是能让你痛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你身上哪个地方最柔弱,刀子往哪里插最致命。
在张韶涵落魄的时候,原生家庭的父母和她划清边界,等到她再度翻红后,又开始拿起“刀子”插入她身上最柔弱的地方,无情地加以伤害和摧残。
而最让人心酸的是,张韶涵作为女儿,对于原生家庭的依恋依然如故,始终没有边界感。以为就算无情无义只认钱的父母也会偶发慈悲,选择和解。但是,很不幸,这样的原生家庭依然带给她的是无穷无尽的难过和委屈。
正如媒体如今评论张韶涵的原生家庭时所说:对于张韶涵来说,那些苦难,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那些重新开始的勇气,则是她自己一点点拿回来的。
但是从15岁就开始,当了10余年全家人的金钱来源,到头来依然还是因为钱被原生家庭抛弃。
而第一个新闻中的唐冬也是因为在创业的初期没有和父母划清界限,过分地依赖父母,想要他们成为自己的支柱,和他一同过上“创业两年比上班挣得还多的生活”的假象中,从而一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种失败的必然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如唐冬一样的众多儿女,在与原生家庭的情感维系中,百分百依恋,百分百付出,而不懂得遵守边界,将父母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性的区隔开来。
这看似残酷和绝情,但是对于今后的生活来说,却是一种必然和最明智的选择。有边界感的生活才容易减少婆媳矛盾,妯娌吵闹,兄弟反目。
儿女过得很好,父母才能放心。儿女常回家看看,父母才能共享天伦。
都说父母要在儿女长大成人后,适时地选择退出,要保有一份距离感和边界感,可是,有些父母能够做到,儿女却像个长不到的“巨婴”,永远依赖乃至依恋父母。
这里的“巨婴”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宝妈男”和“大小姐”,而是自始至终对原生家庭有一种天然的依恋和割舍不断的情感情结。有着“凤凰男”对于原生家庭的百依百顺,信奉孝道大于天,忠于伤害也是一种磨难的儿女。
他们从原生家庭走出之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依然会和原生家庭化不清界限,当然帮扶和关爱父母兄弟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并不是说要抛弃父母兄弟,这里的划清界限是要有一定的边界感。
父母说的对的做的对的,可以支持,但是当这种支持超出你的承受能力和界限的时候,就要选择适时的劝戒,乃至对过分的要求选择拒绝。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举例说,数量相当庞大的“被催婚族”都听过自己的亲人说过这样的话:爸爸妈妈这辈子看到你结婚生子就安心了。
但是结婚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婚到底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还是为了感情?
在老一辈心中,要趁着年轻尽早结婚,不然年龄越大越“贬值”。结婚不需要有多深的感情,条件适合就好。
但在大多数年轻人心里,“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结婚,那么最后不幸福的还是自己。将父母的愿望放在自己的生活之上,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话只对了一半。其实,不幸的家庭也是一样的。
你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要学会怎么对别人。同理心才能换来对方的理解和对你的好感度。
在充满抱怨、戾气、仇恨和懒惰的家庭氛围中,再好的孩子也会因为装满了太多的负能量而变得性格内向,郁郁寡欢,脾气暴躁,不爱学习,最终孤僻叛逆。所以说,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
家庭教育中最有名的萨提亚模式则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或说系统中)。所以,一个症状的出现,与人与他人、环境的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
当长大成人之后,在青年期之前经历、学到的思考、行为、感受的方式都会一直影响着的生活、工作、人际关际。与父母的关系,被内化到心里,然后,会在与爱人、孩子、朋友、上司、下属等人的关系中,重演这种关系。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于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一个原生家庭可以毁灭下一代,但是,从根源来说,原生家庭无罪,毁灭你的是对原生父母的长久无原则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