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伟建 | 又是一年春草绿——记书画名家杨象宪
又是一年春草绿
——记书画名家杨象宪
作者:应伟建
宁海似乎是个有些特异的小城,偏于一隅,性格推崇的是豪放,豪放中有时略带了些匪气。当然,历史上著名的是宁海的硬气和有点迂,我知道这样的概括粗糙了些,但是与上海或更近些的宁波比,不大有城市的小市民气,多了些山民土气的热情和渔民豪气的豁达。书画面貌也显得风标独立,哪怕是与毗邻的奉化和象山比较也不同,题材主要集中在山水、花鸟,且大多书画印俱佳,都是讲性情用写意的一路手法,那些精雕细磨的手段都不大弄得来,也不屑于弄得来,所以虽然入不了多少大展,内心却都带了些画人的清高气。
以宁海的花鸟为例,特别地注重“写”,画法全从书法来,有着强烈的书写意味,点线面的节奏感鲜明,个人面目从线条上就能清晰地感觉到,比如吴昌卿老师的重辣,陈林干老师的豪放,朱开益老师俊雅,潘飞轮老师奇拙,都是带性情的笔墨,但是设色用墨,却大多是吴昌硕、齐白石那一路粗枝大叶或红花墨叶的简笔画法。我们知道潘天寿先生早年也是熟稔于缶老的花鸟,而诸乐山、吴弗之先生更是全从缶老中来。
缶老,潘天寿,浙江美院,到宁海画风,这中间让我想起了杨象宪老师。
杨象宪老师在给后辈作示范
杨象宪老师几乎只画花鸟,设色简单而明快,墨色也不复杂,关键在于他的“写”,运笔如风,杀笔入纸沙沙作响,不大见他有凝神细想的停顿,瞬忽间地就画好了一张画。他把物象的体面关系枝枝叶叶的自然特征等等在写的过程中体现了出来,无不丝丝入扣,却又不拘于物象,写枝写叶你完全可以看作是笔墨的音乐,有节奏地纸上流出点、线、面的乐章来,其中疏与密、干与湿、缓与急都在不经意间完美的写出来,所以看他的画是享受,看他作画更是享受。
这样写出来的花鸟,往远了溯源是八大、青藤的文人画的路数,在中国画里是最难的画法,拼的是学问、修养和人格,潘天寿先生说“宁要四全,不要三绝”这是一种需要把整个人生投入进去的画路。这样一笔一笔写出来要有品味有格调,前提是整个人的学问修养,装不了也掩盖不了,境界不高,落笔即俗,落墨完全是奔泻出来的“书写”,对应着胸次。我们读杨象宪老师的画,看他那干净的线条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爽朗明快,如春天般的明丽与轻快。点线面之间的空白又空灵透气,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在枝叶浓淡间留些透气的小空,运笔便松灵,节奏却紧凑,收放自如,清俊古雅。以这样的笔墨反过来去度他的胸怀,我常想可惜他后来不在宁海住了,也可惜自己晚生了三十年,不然,有这样一个朋友该是多好的事情。
这样的花鸟是能感染人的。
朱开益老师说起杨象宪老师常带着对待师长一样的尊重,说一起在文化馆工作的时候常看着杨老师画花鸟,耳濡目染便吸引着他也学着画花鸟了,朱开益老师如今这一手清雅的花鸟原来有这样的渊源,反而与他美院陶瓷专业毕业背景没多大直接的关系,经他这样一提就不难理解了。而吴昌卿老师与杨象宪老师是世交,渊源更深,吴老师常说起杨象宪老师在美院时如何给他寄资料,又如何牵线向潘天寿先生求教,此中情缘我们在杨象宪老师的纪念文集中能找到太多的佐证了。潘天寿先生对宁海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种巨大因为杨象宪老师而变得真实而易见。
艺术讲传承,在信息技术极端发达,资料极其丰富的今天,似乎让我们相信学习是件容易的事情了。我们可以找到几乎各种高低级别的艺术的现场示范的视频资料,哪怕是齐白石、李可染、潘天寿这样一些过去的艺术大家的影像资料,也能在网上找到,更不要说那铺天盖地各种印刷品,艺术的传承似乎变得简易方便了。但事实是我们这个时代距离传统却越来越远了。
传统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一如悟禅,若不身体力行,便只是口头禅。所以最好的方式私以为仍是传统师徒式的教育,未必需要讲授却在言行举止间影响了一个人,人变了,艺术最深层最内核的问题才能解决,余下的技术问题就相对就容易了。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杨象宪老师在赏心斋添改一批旧画。当时诧异于他运笔的速度,快而有节奏,伴着沙沙的毛笔杀纸的声音,只一会儿便一张,偶尔还和大家聊几句,一边聊一边就把厚厚的一叠旧画添改完了,然后宇鸿给盖上新给他刻的名章。接着拿四尺三开的纸运笔画了几幅花鸟,说是见者有份,让在场的人一人拿一张,当时杨师母亦在一侧,埋怨一句他不顾身体的连续作画,担心他的身体,又无奈于说也没用,便不再说了。这在他似乎是常事。与当下的那么多艺术家们相比,我诧异于他的“不以为贵”,亦感动于他的平易与朴素,这种风貌我们通常只在潘天寿先生那一辈人中见得到,现在实在不多了。这是一种感染,只有靠近了他的朴素,我们才更容易明白他那线条的简炼,靠近了他的平易,才明白了他画中的清新明丽,靠近了他的渊博,才明白了他笔墨中的古雅,靠近了他的豁达,才明白了他画中的松灵通透。我想我们没法在影像中学习到这样的艺术吧。
所以我常常能听到老一辈宁海的画家们,忆起他们或书信来往,或画来书去,或是口授心传,那些领人心驰而神往的过去,也想起杨老师安排宇鸿、周益去曲阜师范大师学习的往事,也欣然于自己身边的画友们春风一样的友情。
杨象宪老师在点评作品
又是一年春草绿,杨象宪老师自前年病逝,已整两年了。
前日,杨象宪老师的胞兄退休的知名特级教师杨象富老师托人带来《翰墨遗香——杨象宪纪念文集》一书给我,扉页上写着“感念应可珍老师对象宪的培养。”我才知道我的伯父应可珍原来是杨象宪老师的小学美术老师。这样的感念与珍重,仿佛是生生不息的传接,有这样的传接,世间多么美好。
今天是纪念文集的出版的座谈会,杨象富老师因感念我伯父而邀我参加,苦于要给学生上水墨画课,昨天犹豫了一天,最终决定还是给我的二十几个学生上课,不去参加座谈会。我给周益电话说,请代我致歉,我用我的课堂来纪念,用一个上午的课来学习杨象宪老师的画,我带着我的学生进入杨象宪老师的精神世界,我想这亦不失为一种更好的纪念和传承。
不语斋
2013年2月23日
作者学生临摹杨象宪老师的鱼
“天下旅游,宁海开游”,在519中国旅游日前夕,“翰墨遗香——杨象宪先生惠泽乡里书画作品展”将在县文保所二楼展厅与广大市民游客见面,并为第十九届徐霞客开游节增添鸟语花香、营造艺术氛围。
展览时间:
2021年5月18日—5月30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
展览地点:
宁海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潘天寿书画陈列馆(潘天寿广场西侧宁波银行楼上)
主办单位:
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宁海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协办单位:
宁海县美术家协会 宁海县书法家协会 宁海县收藏家协会
支持单位:
宁海县跃龙诗社 宁海中学 宁海县城中小学 宁海县同乐
杨象宪先生
擅长写意花鸟,作品简约深蕴,清逸天成;笔墨、章法颇得潘天寿先生之精髓,是浙派花鸟画的正宗传人。此次展览得到了杨象宪先生家属、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先生留在家乡的,涵盖了先生各个时期创作的山水、花鸟、书法作品50余幅和大量照片,大部分作品首次露面,弥足珍贵,且极具艺术性和代表性,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作者介绍
应伟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宁波市政协书画院画师
宁波开明画院画师
宁海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宁海县美术名师
县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笔名:不语斋
1969生于浙江宁海,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曾入展《首届全国行书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当代探索型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国画作品入选《省百荷画展》《省中青年花鸟画展》《省花鸟画展》《宁波风情画展》《宁波书画作品晋京展》等重要书画展事。
曾获全国首届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省教职工画展金奖,宁波市青年教师会教一等奖,97年被省教委评为"浙江省优秀美术教师",03年被县政府授予"宁海县名教师"称号。著有《自画自说》《画里画外》《晴隆30天》等书。
专栏主编 | 西湖雨
本期编辑 | 平安
审核 | 浩海紫烟
图片 | 作者提供及网络图片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