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只有半个父亲没有妈的孩子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只有半个父亲没有妈的孩子

张建文

窗外,有秋意,有暖阳,有远方。

秋的清晨,在微微凉意的风中醒来,两只麻雀站在枝头,像两片会发声的残叶。

枫叶红了,昨天也远了。拾起一片尚未枯萎的红叶,细数夏雨和秋风写下的断章——窗前,晨光熹微,我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教学札记……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匆匆踏上了家访的小路。新春同学今天没来上学,想必是生病了,要不他不会间课的。他家坐落在一个山窝里,有三间低矮的平房,三口人:父亲在外省打工,他和奶奶守着家。他没有母亲。他母亲在他九岁那年抛夫弃子离开这个山窝窝已经五年了。早听他奶奶说过,新春就是从那以后完全变了个人,不是长大了,而是变“老”了,不再说笑了,不爱玩耍了,除了上学,就是帮奶奶做家务,要不就是坐在门槛上长久地发呆。我以为他很沉稳,让他当副班长兼卫生委员。

踏进新春家门,他不在家。奶奶很热情地说,新春昨天傍晚搬柴禾时伤了踝关节,肿得包子一样,无法行动,请了郎中,敷了药,下午好些了,他就去扯猪草了,明天一定去上学。老人要把孙儿叫回来,说不好意思还要老师跑一趟。我得知新春扯猪草的地方不远,就告别老奶奶找新春去了。

下了山坡,便是一垅稻田,田垅的前边是一条弯曲的小河,两岸柳枝拂水,草木丛丛,有些暗黄。一棵高大的银杏树还在留恋着枝头片片金黄,簌簌飘落的金色耀眼地美丽。新春就坐在银杏树下,身旁搁着满满的一筛猪草。

我的突然到来让新春吃惊不小。慌乱中,他手足无措,嗫嚅着:“老师,我受伤了。”

“我知道,新春从来不逃课的。”我安抚着,并坐在他原来坐过的草地上。他不肯坐下,不安地立在我身旁。我以为他就像一株墙旮旯里纤弱的小草,享受不到阳光的抚摸、雨露的滋润,总是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天空。看着他孤单的身影,我觉得他是一棵不肯开花的树,而心中应该会埋藏着一个开花的梦吧。生命怎能缺少梦呢?我想,没有梦的生命该是多么空洞。梦,应该在春风里得意,在夏花中嫣然,在秋雨里徜徉,在冬雪中前行。应该让梦斑斓,让梦扬起生命的风帆。

新春痴傻傻地看着我,以为我在说天书。许久,才羞涩一笑,说:“我也常常做梦。”

“做什么梦?”我来劲了,以为他攀缘上了我的思路的藤蔓。

他说常常梦到爸爸。以前总梦见爸爸给他带回了好多好多的礼物,后来常梦到爸爸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血糊糊的,哭醒时,满身大汗。他没有妈妈了,不能再没有爸爸了。每次春节后爸爸要返回他的工作单位时,他总是不言不语,只是蹲在爸爸的行李箱前默默流泪。他说他是一个只有半个父亲没有妈妈的孩子。怎么是半个呢?他说虽然爸爸疼爱他,可是一年到头也看不到爸爸呀。

孩子的眼角闪着晶亮的泪花。我望着血色的黄昏。阳光若躲避缄默,更多的鸟儿将飞离家园。一片落叶在空中抖了一下,整个秋天就病了。只需轻轻叹口气,天空就会划过一道冷色的光。呵,清冷的泪滴,将提走动荡不安的秋天最后的光芒或凋零。

新春拭去了泪花,木然地低了头,像鼓足了勇气才缓慢地说,他昨夜做了个奇怪的梦,爸爸带回来一个女人,说是新春的后妈。我知道,一般孩子都不喜欢后妈。新春看着我,冷冷地,他说不是喜欢,但他希望有个后妈,奶奶就不会那么辛苦了,爸爸就不会那么孤单了。我知道,一个人的天空即使有阳光的照耀,也始终没有沁人心脾的温暖。

我们坐着,久久地,一言不发,望着远处沉默的大山。孩子懂事了,但他心里苦着。一只鸟的背影闪在江面上,那是一道孤冷的风景,我听到了归去倦鸟哀戚的低鸣。

新春这孩子做事很踏实,很多工作比班长更卖劲,但读书并不那么下功夫。我说,现在很多事都是大人的事,你只管努力读书才好。他不置可否,想了很久才说,他不想读书只想出去做事,但他爸爸奶奶不高兴,才只得去读书了。问他读了书想做什么,他说不知道。人总会有理想的呀?他说没啥理想。我想,这类孩子看去大都有一种最本质的麻木,在整天看着自己的爷爷奶奶过着清贫的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基本革命纲领就是上山、种田,过日子。一个连自己的爱好和理想都找不到方向的孩子,怎么会有五彩的梦呢?

梦,应该是一首千古不易的诗,一幅自由奔放的画,甚至应该是一部诗意盎然的小说呢。可是,我的学生却没有梦。新春也许看出了我的悲哀,略有向往地说其实他是有个梦的,他想当一名村干部,带领家乡的人们走上科技致富的小康路,让外出打工的人在家乡就能找到工作,那么孩子们就不再留守而变成幸福的孩子了。

我惊喜,颤栗,这该是一个怎样的梦啊?仿佛是将我从寒冷漆黑的深谷里提出来放到了暖阳朗照的百花园里,我说不出话来,兀地把孩子揽在怀里,紧紧地,久久地揽着。此刻这里只有一个超凡的清净,一个扑腾飞升的灵魂,一个安闲期待的心与一个无可言说的和谐。

离开时,小河对岸的村庄亮起了点点灯光。那一刻起,我只想做一盏暖柔光亮的灯,立在漆黑的路口,守候着夜行的人,不要让他的跫音拖着长长的孤寂。

【作者简介】张建文:号西溪渔夫,大专学历,中学教师,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邵东市作协会员,邵东市散文学会会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谷丰和他身边的几个女人》、长篇小说《烟柳寒水》、散文集《清泉心上流》、散文诗集《杨柳风》等,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时代百名文化贡献人物”奖。

(0)

相关推荐

  • 父爱如山 || 朱宏让家书:雏鸟最终是要展翅飞翔(第419期B)

    轩诚杂谈: 我的儿子今年15岁,朱先生恰是在他孩子十五岁时写下了这封家书,所谓的父子情深.父爱如山等等,完全没有体会到.在这个年龄的父子间,可能是双方一生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父子情仇也许更贴切一些.朱 ...

  • “姥姥把我带大,凭啥让奶奶来享福?”这位父亲的回答,耐人寻味

    文|全文共1601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老人帮忙带孩子在现在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 不少年轻夫妻在生了孩子之后,最纠结的问题就是到底要由谁来带孩子,而现如今比较常见的情况其实就是: ●由姥姥和奶奶来 ...

  • 醉,是一种乡愁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悦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很少喝醉.我结婚的那天,父亲却醉了.他哭了-- 文:叶子|整理:酩悦团队 "记忆中的大曲酒"征文活动入选作品 原文标题:醉是 ...

  • 人总是偏心的……

    妹妹在我怀里惊奇地看着下班回家的爸爸,爸爸跑过来逗妹妹,妹妹撇撇嘴哭了.   妹妹四个月了,认人了.   爸爸平时上班,早出晚归,周末在家的话,专职带姐姐,能与妹妹相处的时间很少.   那天我开玩笑般 ...

  • 父与子的约定︱诺妈漫画

    图文/诺妈 "我们总说父爱如山,相比母亲慈祥温柔的爱,父亲对孩子的爱总是默默的,没有亲切的表达,但你若细细去打量,却发现那是一杯浓烈的伏特加酒." 每周末把儿子送回奶奶家,临分别的 ...

  • “你那么平凡,我却依然如此爱你!”︱诺妈荐书

    诺 妈 笔 记 (每周一,经典绘本推荐) 这真的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爸爸,不那么帅气,也并不是很酷,一件拖地的睡意,更是显得慵懒. 可就是这样一个爸爸,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他很勇敢.很有力气. ...

  • 张建文:父亲 母亲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父    亲 张建文 阳光阅读着乡村的小道, 故乡的韵律姗姗走来, 婉约柔美着岁月的衷肠. 彩云追着大 ...

  • 张建文:那些年 发疯的男人和女人 4 半瓶子母水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半瓶子母水 张建文 鱼苗风波过后,余韵袅袅,并未平静.青山嫂的影响大了,全大队的每个人都知道了,不起眼 ...

  • 张建文:那些年 发烧的男人和女人 6.一个寡妇两个半男人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一个寡妇两个半男人 张建文 阿强落荒而逃,慌不择路,后面勤五爷紧追不放.阿强想先躲起来,好甩掉那穷追不舍催命似 ...

  • 张建文:我那乱花钱的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我那乱花钱的父亲 张建文 默默听风语,静静写乡愁.岁月是一帧水墨丹青,多闻世事的年月渐深,愈加有了浓浓的乡味,而且这乡味历久弥新.当亲情如舟楫划过异乡深重的暗夜和姗姗的黎明,心里总会满盈着丝丝缕缕的眷 ...

  • #老版画# 《故乡》 张建文 1954年...

    #老版画# <故乡> 张建文 1954年

  • 【雨迹云踪1】张建文:家乡的无名小河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家乡的无名小河 张建文 湛蓝湛蓝的天幕笼罩着坦荡如砥的广阔的田野,天地相接处是四围的连绵逶迤的山峦,它 ...

  • 【我是老师我自豪47】张建文:我是老师 我自豪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我是老师我自豪]长期征稿 教育是民族的基石,教师是文明的旗帜.根据绿汀文萃平台顾问钟石山先生的安排和 ...

  • 【雨迹云踪2】张建文:白云愁色露街头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白云愁色露街头 张建文 家访回归,穿市而过,我顿觉饥肠辘辘,便锁住单车,闯入一家餐馆.一落座,我又不安 ...

  • 【小小说】张建文:抱回金太阳的人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抱回金太阳的人 张建文 坪前池塘边的柳荫下,和平从一张破旧的竹椅上弹跳起来,抓起一砣石块,奋力向柳树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