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拆桥,拆了别人的也拆了自己的

文丨张是之

结果不成想,手术都做完了,家属找了媒体记者到医院大闹一番,理直气壮地质问收费依据何在,不仅把钱要了回去,从上海请来的会诊医生的医院还表示要严肃处理。
典型的过河拆桥,关键人家还有法可依,你违规收钱是板上钉钉的事,很难辩驳。
一方面是患者人品问题,医生做完手术了再把钱要回去,要钱不要脸就是了。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法」和「理」不相容的问题,让患者误以为相关的条款规定就是绝对正确的,所以才会有恃无恐地请媒体来曝光。
媒体这种事自然也是喜闻乐见,正愁没有热点呢,而且曝光乱收费既是政治正确也是舆论正确,所以一点就着。
好在有些事情稍微加以解释,大家都能明白,从上海到外地会诊收个几千块的会诊费也实属正常,并不过分。
对于患者来说,本身就身患重病,外地就医十分不便,而且去外地还未必能够申请得上床位。
即便申请上床位,患者和陪护的家人去外地的交通食宿费用,算下来想必也不会低于这三千元的会诊费。
如今人家专家从外地赶来,差不多就是上门服务的节奏了,给你省下的恐怕远不止三千块钱,收三千的会诊费说是「良心价」一点都不过分。
三千块,对一个医生在上海的收入来说,恐怕也算不上大事,外地飞诊也就赚个辛苦钱。
手术做都做了,硬生生要回去再加上个曝光和处理,这个医生的内心估计是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以后再请类似的专家参与会诊,恐怕是要难上加难了。
而对于一个县城的小医院而言,每次专家会诊都是观摩学习的机会。很明显,这样的机会越多越好。
医院有能力请专家来,患者出点钱,本地医生也能够从中学到东西,对将来当地的其他患者的治疗自然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只要出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患者,再加上媒体的鼓吹作浪,恐怕再也没有专家敢轻易到这个小县城来会诊。
医院的水平只能停留在当地的水平上,走不出去的患者,恐怕也只能在当地享受这种远不如大城市水平的医疗条件。
而对于这个患者本人而言,这一闹,除了看上去得到了几千块的实惠而言,其实后面对自己的救治恢复同样不利。
手术做完了还要恢复,恢复好的话自己暗爽,恢复不好再需要请外地专家该怎么办呢?好意思开口吗?
自己恢复了,家里亲人万一生病需要请专家会诊,人家完全可以拒绝。对不起,您这个钱我挣不起。
过河拆桥,拆了别人的也拆了自己的。
于「法」可能说的过去,但于「理」则完全站不住脚。
「法」和「理」的激励不相容,困境就在这里。
「法」和「理」的激励相容,则往往不会出现这样的困境。
把这些具体的问题抽象出来,「法」和「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逻辑问题。
逻辑一致,则相容;逻辑不一致,则不相容。
经常有留言说奥派不切实际、是乌托邦、是幼稚,他们恰恰忘记了重要的一点,如果不坚持逻辑一致地思考问题,那么逻辑矛盾必定会在某个地方出现。
只有在思考上、理论上坚持纯粹的逻辑一致,在实践中才会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发现关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上,逻辑错在哪里。
如果作为方向指引的「理」的逻辑本身,一会因为这个事情改变,一会儿因为那个事情改变,那么分析现实问题将变得更加无序和混乱,因为你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逻辑基础。
回到这个患者手术后举报要回会诊费的案例,「理」就是收钱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合作方式,而「法」却没有给予这种方式以正确的法律地位,所以患者才会以此作为要挟。
「理」错了吗?并没有。错的是「法」,需要修改的也是「法」。
只有「法」修改了,修改到符合「理」的逻辑路径上来,后续的人才不会对同样的行为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也才不会出此下策。
有人拆桥恰恰是对「法」和「理」的误解误读,这个时候就需要逻辑再把两者连接起来,重新搭起一座桥梁。
当然,如果你愿意了解的话,目前来看,这个逻辑桥梁最好的依然是经济学。

2020年08月31日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