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 宋词新解】第一集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一集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夜 望
【宋】寇准
南亭闲坐欲忘机,望久前村岛屿微。
数点寒灯起烟浪,江艇应见夜渔归。
关于“江艇应见夜渔归”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作者坐在亭子里远望,隐约中只看见数点寒灯起自烟波,他猜想该是渔人归来了,那末,江艇中的人应当看得见的。写‘夜望’的心理曲折而细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
按: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当是“应见江艇夜渔归”。诗人既见“数点寒灯起烟浪”,于是猜想:接下去就该看到江上的小船,那便是渔人归来了。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
【宋】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此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关于“贵不数鱼虾”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不数,不在其下的意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又如陆游《稽山行》诗:“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是说越中杨梅远胜荔枝。
具体到梅尧臣的这句诗,也是说河豚很名贵,远非一般鱼虾可以相比。
关于“斯味曾不比”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斯味句,意谓河豚之味岂比不上蛇与虾蟆。曾,岂。”(同上)
按:“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云云,是说:蛇和虾蟆虽然模样丑恶,吃了却不会使人送命;河豚这道大餐则完全不同,里面隐藏着无穷的祸患,闹不好就要毒死人的!
题歌风台
【宋】张方平
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关于“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为,犹言何为。因为《大风歌》里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语,所以诗里反唇相稽。韩、英、彭被杀的第二年,亦即刘邦还乡作《大风歌》那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
按:“为”,这里是语气助辞,表示感叹、反诘。
宋王禹偁《吾志》诗:“于张及不得,安用此生为。”
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又《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诗:“平生独以文字乐,曾未敢耻贫贱为。”
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诗:“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
欧阳修《寿楼》诗:“经年无补朝廷事,何用区区来往为。”
王令《题满氏申申亭》诗:“虽然自奉颇优乐,岂敢兼忽当世为。”
黄庭坚《书磨崖碑后》诗:“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秦观《题騕褭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陈造《舟行即事》诗:“但可自适过,尚用悲喜为。”
徐积《谁何哭》诗:“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言外之意是:“猛士”再多,又有什么用?还不够你杀的呢,哪能去“守四方”?
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既需要杰出的军事人才替他们打江山,保江山,又害怕他们夺江山,故往往起初予以重用,最终则不惜下毒手剪除。此诗就是对封建帝王这种病态心理、残忍行径的绝妙讽刺和无情鞭挞。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参看往期精彩: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钟振振先生更多作品:
钟振振:“2016年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 本科生词组、研究生词组获奖作品评点
钟振振:“2014年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 大学生词组、研究生词组获奖作品评点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 熊盛元 杨逸明 李树喜 钟振振 周啸天 邓世广 张海鸥 周燕婷 星汉 江岚 抱朴书生 方伟 丁欣 段维 林峰(香港) 胡迎建 魏新河 陈仁德 刘能英 卢象贤 南广勋 马建勋 周达 杨子怡 王玉明 凌泽欣 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 罗琦 扈超峰 李军 何其三 李静 韦树定 邢涛涛 韩保汇
诗教
阿朱 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 静如 左启顺 袁晓宏 陈兴 孙文 曹江宁 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 崔德煌 半隐庐 抱朴书生 宋善岭 萧雨涵 郎晓梅 崔杏花 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 王婷婷
收稿
土土 小乙 吴巧 牛应萍
执行主编
璐雨诗
云帆诗友·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钟振振 宋词新解】第一集
约稿:天风海雨;制作: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