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强烈的地震,三百万年的磬锤峰告诉你了原因

网友好好拍摄的磬锤佛光

1.

昨天早晨,唐山古冶发生地震,专家说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余震就余震吧,现在专家也不容易,说什么都有人质疑。

地震来的时候,我正站在凳子上绑瓜秧呢,就觉得轰隆隆响了一阵,就和过重载汽车一样,瓜秧架和楼都在晃,竹竿啪啪响,地震了。

朋友圈很快就有人回应:震中又是在唐山,5.1级。

十分钟前,点点显出一阵儿惊恐的样子,以为它要出去玩儿,没在意,应该是前兆。

我家这里离唐山太近,不到一百公里,感觉更明显一些。

唐山地震,承德人的朋友圈里又一次为生活在承德而感到幸运。

承德就是好,历史上就没有过强烈的地震。

上面大底下小的棒槌山稳稳的站在那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这里安全着呢!

第一个看到承德安全并准备住在这里的是康熙。

他在修建避暑山庄之前勘踏地形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棒槌一样的山,并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磬锤峰。

网上图片

2.

做一个好的皇帝也很辛苦的,太仁慈了,史学家说你优柔寡断,太严厉的,史学家说你冷酷无情。即便是纯自然现象——地震了,也会有人说,是皇帝没有做的足够好,要检讨。

北京那个地方也处在地震带上,按照中国第一个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先生的分析:

在燕山南缘与华北平原毗连的过渡带上,有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震中,其中包括特大地震,约自涞水至北京再往东经唐山、滦县直入渤海。(李善邦《中国地震》p.303)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北京历史上最严重的的一次地震发生了,震中在三河、平谷,震级相当于现在的八级。

董含写的《三冈识略》这样记载:

京师地震,自西北起,飞沙扬尘,黑气罩空,不见天日,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倾跌,未几,四野声如霹雳,鸟兽惊窜。是夜连震三次,平地坼开数丈,德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官民震伤不可胜计,至有全家覆没者。二十九日午刻又大震,八月初一日子时复震如前,自后时时簸荡。内外官民日则暴处,夜则露宿,不敢入室,昼夜不分,状如混沌。朝士多压死,积尸如山,莫可辨识。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四尺;山海关、三河地方平地沉为河。环绕帝都连震一月,举朝震惊。

这次地震的震级和破坏程度,超过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

地震还震坏了皇宫和北海的白塔。

天崩地裂一般,吓坏了刚刚26岁的康熙皇帝,他召集大臣说:倾者地震示警,实因一切政事不协天心,故召此灾变,在朕固应受遣,而诸臣亦无所辞责。

康熙皇帝的意思是说,好事儿坏事儿,大家都有份!

然后就带来诸王和大臣们去天坛祈祷。

3.

把地震的责任归结给皇帝,这在中国有很多年的传统,干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嘛。

中国最早的地震记载,是在《诗经·小雅》里: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这是描写周幽王二年岐山地震的。周幽王,就是玩烽火戏诸侯那个家伙。地震过后,周幽王的臣子伯阳父说:周将亡矣。

过了十年,犬戎侵入西周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验证了伯阳父的话,于是,在后世,只要是有地震,人们就开始怀疑皇帝的德行。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九月初二日丑时,京师又地震。

地震这天,康熙皇帝是在从围场打猎后回北京的路上。

午时,皇上传集满大臣九卿,面谕云:朕奉太皇太后懿旨,谓地震皆因朕过。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而不是像八年前那样要集体负责制了呢?

因为康熙皇帝在围场打猎时出事了。

康熙皇帝分析自己引发地震的原因:

或大臣罪轻而谴重配边;或用刑过当而无辜受害;或带往行围人员困苦,各家男妇含怨,皆是朕不是,以后再不带你们大臣行围了。是时,因有满州吏部尚书达哈达奉命驰骑,陨越而死。又汉军内阁学士吴兴祖因不善驰骋被责,愤而自刎。故太皇太后慈谕指及而圣上亦深自悔也。

骑马居然骑死了两个大臣,真叫闹心。

这样丢人的事《东华录》《清史稿》里都不写,是叶梦竹的《阅世编》里记载的。

网络图片

4.

总闹地震也不是事呀,惹不起咱们躲得起行不?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康熙皇帝就来到了热河。

热河行宫还没开始修建,康熙皇帝在勘踏地形的时候,首先就相中了棒槌山:这玩意儿好呀嘿!

他写道:

平冈之上,敞亭东向,诸峰横列于前。夕阳西映,红紫万状,似展黄公望《浮岚暖翠》图。有山矗然倚天,特作金碧色者,磬锤峰也。

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深秋。

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

为此,康熙皇帝还让人修建了专门欣赏这个山的亭子,亲自起名叫锤峰落照,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二景。

磬锤峰,就成了棒槌山的正式的名字,它的站立,至少向世人证明了,热河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强烈的地震,如果有的话,这样别致造型的棒槌,早就打蛤蟆石去了。

有外地游客很原生态的问:远处那个棒槌山是你们修的吗?

因为他实在理解不了,怎么能原生态的长出那样的一个山来,长的那么阳刚、别致。

网友好好拍摄

5.

在中国旅游界有两位大咖,一个是徐霞客,一位是郦道元。

每次看到他们的游历时,都会想:那个时候即便是所有的景点都不收门票,人吃马喂的靠什么呀?

特羡慕他们为了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而抛妻弃子不顾爹妈的那种精神。

徐霞客到过雾灵山,可惜没有再往北走,没有看到棒槌山。

第一次把棒槌山写入文字记载的是郦道元。

《水经注》里说: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派合……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仞……。

从字面上看,郦道元也是从远处看了看这个“石挺”,他给起的这个名字比康熙皇帝起的还有力度。

但到底这个石挺多有力,答案是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的1979年了。

1979年7月,有关部门去做了一次测量,棒槌山海拔高596.29米,棒槌高38.29米,总高59.42米,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7米,体积为6508立方米,总重量为16205吨。

这么重的棒槌,刮风肯定是刮不倒,但上头比下头粗了三分之一,要是有强烈地震,可就难说。

中国第一个地质学博士翁文灏给承德人吃了一个定心丸。

翁文灏

6.

有本领的人都是牛人,翁文灏也是。

翁文灏,浙江鄞县人,13岁中秀才,清朝末年被选送到比利时留学,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做官做到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35年)。

他对地质学造诣很深,对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和燕山造山运动的阐述与发展贡献卓著,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奠定了基础。

翁文灏等人对十二世纪以来至1955年,全国各省在历史上有记载的八千多次地震,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划出了中国的地震活动带,其中与我们有关的就是“燕山褶皱断裂带”。

李善邦先生的《中国地震》引述翁文灏的观点:

北京之北山岭陡起,称为南口山脉,就是燕山,其沿平原一带拗褶甚烈,遂生断裂,有一系列温泉可证。往北似仍有不少断层,如延庆、涿鹿之间,可能是一地堑,虽不如汾渭规模之大,但其为发生地震的构造是无疑的。此带与北京最为密迩,地震记载反不甚完全。晋元康四年涿鹿大震死百余人(即294年上谷、居庸地震),至清雍正八年(1730年)共有较重地震九次(按:当时有许多重要地震资料,尚未发现)。(p214)

从物探结果推测保定——固安——宝坻——宁河——昌黎一线是燕山的最南界,边缘可能有区域性断裂存在。

燕山地区的南缘,与河北平原的基底断裂交汇处,地震尤为强烈。

1057年的幽州强烈地震、1679年的三河特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都发生在凹陷与隆起接触的断层带上,这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棒槌山下的热河地区,距离这些断代层还远,所以,不是地震多发的地区。

以上所述,因为过于专业,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专家批评。

7.

但毕竟,中国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说,北京、唐山等地发生地震,对承德不可能一点影响也没有。

1057年幽州地震的时候,这里还是辽国控制,地震带来的具体损失无考。

1679年三河地震的时候,热河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人烟稀少,也没有相应的记载。

1976年唐山大地震给承德和避暑山庄带来的损失就有据可考了:

陈振源编著《避暑山庄档案精华》里有这样两条记录:

1976年受唐山地震影响,烟雨楼北岸岸石倒塌;西部假山破坏十分严重,有少部分倾斜,大部分裂缝。

1976年受唐山地震影响,金山假山、湖岸又遭破坏,有个别裂缝,有的还倾斜。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还是有的,但毕竟不是很严重。

对城市影响是严重的,那就是1976年开始搭建的防震棚。

网友好好拍摄

8.

地震了,人们都开始搭防震棚。

地震过后,很多人家的住房面积就都扩大了。

地震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多少私搭乱建,没有找到确切的文字记载,但都在人们的心里。

一句题外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