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至松,由圆达空——开启妙悟太极的法门(中篇)


太极拳以腰脊为中心,以周身毛皮四肢百骸为轮,中正而轮活,要视皮毛四肢百骸半径距离是均等的,以腰为轴,动一点动全局。意气在内八面支撑,周身形成一个圆满的球体随开合而运动。合即八面收回也叫吞,开即八方辐射也叫吐。不管是叫开合还是吞吐,都必须是由腰发出,不离主宰,因为腰是中轴,是圆满生发基地,是万法之王。

二、松
练拳者内要精神外要安逸,外形严谨内要清虚,即是松和自然也。松者有内松与外松之分,安逸者外松和也,清虚者内松和也。只有松才能和,也只有和才能协调自然,哪管他拳道也好,剑道也罢,各种修持法都要松和自然,才能达到脱换之境。脱乃脱凡,换乃换圣也。也可做脱胎换骨,脱不自然换自然。不管怎样说总是把后天的拙换成先天的灵。所以松是非常关键而至关重要的。而松有松开、松沉、松净之讲。
(一)、曰松开
王宗岳太极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拳经云:“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腿要端的”。这些都说明要松活自然。若松不开则不能展放,屈即是松不开,松不开就是拙滞。着力就走谓之松开,松开才能灵活。松开就是为减少体内动力能量无谓消耗而达到顺畅通达的目的。是尽量的缩小体内的阻滞和束缚力,把体内的能量充分展现出来而达到内外和谐自然,力量通灵流畅。
若说松首先要把心意松开,只有把心意松开,其周身各部则能随之而松开,精神放松周身的经络才能疏通,只有各部的经络松开,全身的肌肉组织才能真正的松开,消除周身紧张达到全部的身心放松。拳经云:“一要心清与意静,自然无处不通灵”。所以心性松开才能去除杂念,从而提高心静的质量。高质量的心静,促使气血筋脉的高度放松。全部的身心进入高度的松和状态。
松开绝不是疲塌、散乱、扭捏、凌乱、漂浮,而是内外均衡自然。随着心意的展拓与放大,全体舒展大松大展,周身的骨节要虚虚拉开。心意、精神、筋骨、皮肉无有不舒展之意。何处放不开何处有阻滞,何处即僵化,何处有紧张,何处不顺畅,何处即凸凹。只要心意松的开,久而久之周身自然也就顺畅灵活圆润了。
(二)、曰松沉
松者舒展自然也,沉者沉重稳健也。拳经云:“松沉之劲透其胸”,说明松一切能量才能疏畅,气血畅通。气血畅通则力量沉重。练太极拳者应轻灵中不失稳健,沉重中不失灵活,而松沉者也要从心意上下功夫。拳经云:“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说太极拳一切要领都是由心意来主宰的,只有从心上领会到松沉的真意,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松沉的本质,才能达到真正的松沉意境。
太极拳的要求无不是以松沉为主导的,如沉肩,沉肘,坐胯,坠肘,坐腕无不是向下沉降之意。还有虚心意,聚精神,气要下沉都是讲的松沉。虚心意乃松开也,所以心松气自沉降也。五字要言讲“足腕似兜泥,如捞稠糖浠”,亦是讲松沉也。只有周身整体松沉,步履才稳健,而重心自然下降而沉稳。如有地心下吸之意,尾闾入地三寸岂不是下沉之意也。
如此则步步坚定有根,时时用心意去体察松沉之意,精微细致久之渐觉灵敏,腰步日趋稳固,下盘功夫与日俱增,太极拳修持可慢慢的登堂入室矣。真所谓足下有根,真意归根,根深而蒂固也。
(三)、曰松净
此松净者乃展拓空净之意也,拳经云:“腹内松净气腾然”。想要达到体内外的至松,必要从净上做功夫。此净为心净。心要一尘不染,万念皆无,真正做到心地空净,才能反璞归真。由如刚出世之婴孩柔若无骨,心明气朗全无挂碍,心明似镜,意清如水,坦坦荡荡,无人无我。若心地如此干净,形体则松柔之至矣。内至五脏六腑,外到四肢百骸无任何阻滞内耗,无任何思虑紧张,一念不生万念皆除,此乃真松净也。欲得此真谛,首先要调正好心情,要寡欲无私,洗清心中之末性,循规蹈矩,平心静气,聚气凝神,一动一静不能有半点懈怠,以专一而灭杂念。此乃在内而不在外,在意而不在形。切不可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追求浮滑之举,此是练功大忌也。
三、圆
太极者圆也,太极运动以圆做规律,周而复始,无往不复,与自然界运动的规律及奥理互相吻合。其圆者内具张力外具压力,整体各部受力均等,触其一面而面面相应,挨其一点则点点相感。一动无有不动,动则相心力离心力同生。相生相克稳定了重心灵活了整体。而圆在修炼过程中作用极显,圆则又有圆满、圆活、圆融隐于其中。
(一)、曰圆满
太极拳之圆满即有形圆又有神圆。拳经云:“太极拳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前后不离此圆。”就是十三丹功中所讲的“上下左右前后转,六合乾坤掌中揉”。即是此意也。拳经又云: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勿使有缺陷处”。所有这些皆为圆满之象也。又有云:“半个圈似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亦是太极形不离圆也。没有凹凸即为圆,而形则以神为主,神气充足则为满,只有神满才有形圆,亦可讲只有形圆才有神满。形神相依而内外相合,才能支撑八面,动静皆有法度,虚实皆能相乘,而活泼圆满,灵活如意变化敏捷。
太极拳以腰脊为中心,以周身毛皮四肢百骸为轮,中正而轮活,要视皮毛四肢百骸半径距离是均等的,以腰为轴,动一点动全局。意气在内八面支撑,周身形成一个圆满的球体随开合而运动。合即八面收回也叫吞,开即八方辐射也叫吐。不管是叫开合还是吞吐,都必须是由腰发出,不离主宰,因为腰是中轴,是圆满生发基地,是万法之王。
(二)、曰圆活
不圆则不通,不通则不灵,不灵则不活,此乃一贯之理。拳经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以若要活,首先要得圆得灵。太极拳者周身四肢百骸无处不以圆作规律,所以太极拳者无处不圆,无处不太极。
太极拳的乱环诀云“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而颠与倒不离家,就是得其环中也,乱如麻者即大圈、小圈、横圈、竖圈、平圈、斜圈、虚圈、实圈也。说是乱其实不乱,因为各种圈都是在得其环中的条件下而动的,是完整化一的运动,不是支离破碎的松散体。所以说是得其环中不支离。是应机而动,随机应变,感而遂通,也就是妙手一着一太极。
但首先要得圆活。而得圆活必从腰脊上下功夫。意圆则周身圆,腰活则周身活。才能上下相随。腰做为一身之主宰,动静之枢纽圆活之机关。就因为他是中轴,是核心,只有把握核心,才能因势而变,随机而动,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神形圆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忽隐忽现奥妙无穷矣。
(三)、曰圆融
圆融者,圆通融和之意也。无凹凸无偏无缺活活泼泼,顺顺畅畅谓之圆,和乐恬适无所不到谓之融。
太极一动阴阳互化,阴与阳的关系既是对立的而又是统一的,既是矛盾的又是圆融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与我互生互化的。太极拳的动静刚柔,吞吐开合,曲伸虚实等等都是一张一弛的关系,即是阴阳关系,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自然之道一阴阳,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是互化互有的,是互为其根的,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拳经云:“柔中之刚谓之真刚,刚中之柔谓之真柔”。也就是阴中之阳谓之真阳,阳中之阴谓之真阴。阴与阳双方都圆融于太极,互为其用。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冲气以为和”。所以阴阳在中和冲虚之气的调剂下互换互用互化互融,而通畅融合。
就太极拳而言,拳经云:“头顶三清,脚踩五行,手分八卦,怀抱七星”,亦说明整体圆融之意。三清者,心清,身清,意清,要求心要清虚身无挂碍,万念皆无。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即进、退、顾、盼、定也,要求随机应变。八卦者,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即掤、捋、挤、按、采、搦、肘、靠也,要八卦的错综之意与五行的生克之理互相吻合应机而生也。七星者,北斗是也,七拳者即头、肩、肘、胯、膝、手、足是也,七拳即七星。七拳妙化感而遂通,触而即变乘机而发,发必中的,整齐化一,处处阴阳,处处虚实,上动下随,下动上应,中动上下相顾,互为根基,互为所用。步之捷速,手之顺随,腰之活泼,意之圆满,气之圆融,神机莫测,由内至外顺顺畅畅通通达达,即为真圆融也。拳达此妙境真意大显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