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修改病句专项练习(附常见病句+答案解析),孩子考前练习!
常见病句+练习
1. 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就是成分残缺。
一般说来,成分残缺有三种情况:
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
方法:对于毛病,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
例1: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好事,表达不清楚,却了主语)
例2:通过游览长城,使我受到了教育。(主语是谁)
例3:课文赞扬了默默无闻。(赞扬谁,缺宾语)
例4:我默默地课文。(干什么?缺谓语)
例5:我不但喜欢读书,喜欢画画。(缺关联词)
2.用词不当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否则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1:“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例2:眼前像隔着雾,看东西不明不白。(看东西应该说清楚)
例3: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有不怕困苦的精神。(应该是不怕困难精神)
例4: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揭发是贬义词)
例5:我听到她优美的舞姿。(舞姿是看到,声音才是听到)
3.语序不当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1:小丽在上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学校走去。
例2:陈春梅的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例3: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例4: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例5:李华会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4.搭配不当
句子中各成分之间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王小虎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应该是养成好习惯)
例2: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3: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改正错误,克服困难)
例4:我的家乡是罗定市人。(家乡是人吗?)
例5: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战胜困难,完成任务)
5.重复罗嗦
重复罗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
例1: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例2:爷爷经常向我讲起他小时候过去的辛酸的往事。(小时候vs过去)
例3:在“向贫困山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中,小英最早首先第一个捐款。(最早,首先)
例4:树上结满了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结满,许多)
6.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例1:开刀的是他父亲。(在这里“开刀”一词表意不明。他父亲是动手术的医生,还是被开刀的病人?不能让人确定。)
例2:吴明见到李华,她对他说:“明天请你帮我请一天假。”(到底谁帮谁请假)
例3:五㈠班和五㈡班约定,在他们的教室里举行联欢会。(谁教室)
例4:动物园里有熊猫、大象、猴子等可爱的动物,我特别喜欢它。(它是谁)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或前后矛盾)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1:“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
例2:在不见五指的夜晚,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前面十几米以外有一个人影。(看不清)
例3:火红的枫叶在和煦的春风中摇动。(枫叶是什么时候红的)
例4:学习方法正确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前面直说正确,后面说高低)
例5:八月十五,弯弯的月儿挂在天边。(八月十五还有弯弯的月亮吗?)
8.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1:妈妈买来了许多蔬菜、白菜、胡萝卜和糖果。
例2:动物园的爬行动物馆里展出了各种蛇和许多鸟。
例3:前来参观的有老人、工人、农民、老师、学生。
例4:这家小百货出售日用品和肥皂、牙膏等。
9.关联词误用
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
例1:虽然他是班长,但是他工作很负责。
例2: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
例3: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道理。
10.用错标点
标点、起停顿,调节句缓急轻重等作用,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会造成病句。
例1:暑假学校举办了文物,美术,摄影展览。
例2:“我校明天开运动会!” 小明平淡地说。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