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洞裤不美不时尚,家长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家教智慧 第803期】

陪一个小亲戚买衣服,亲戚相中了一条牛仔裤,让我长长眼。我看了后说,:“这条裤子,你穿上倒很合适,只是怎么破了两个洞,让服务员给你换一件!”

小亲戚听了,眼一斜,嘴一撇:“你真OUT,这叫破洞裤,这裤子全值望着这几个破洞呢,没洞,我还不要呢?”

我这才知道,人家要的就是这种款式,而且是流行款式,穿上破洞裤叫时尚!

不过说实话,对这种流行的时尚,头脑陈旧的我真有些接受不了。

首先,衣服是用来遮体的,有洞就遮不住体了;

其次,衣服是用来取暖的,有洞当然就失去了保暖的作用;

再次,衣服是用来美身的,“破洞”怎么能算美呢?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过一阵子补丁裤,就是裤子膝盖上补上两块补丁。不少赶时尚的年轻人,刚做的新裤子上也要先补上两块补丁,当然,这个补丁一定是要用缝纫机砸上的,一圈圈呈放射状,真有一种美感。

那时以“补丁”为美有三个原因:一是人们崇尚劳动,劳动光荣,因为劳动多,裤子膝盖处先破,裤子破了意味着你参加劳动多啊。二是人们当时经济困难,一条裤子破了立马就换新的换不起,裤子上有补丁是很正常的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年啊。在当时缝纫机不多,普通人裤子破了就是手工补,手工的针脚不好看,能用缝纫机做补丁,不仅美观好看,更是高贵的象征。三是,新裤子先做上补丁,以后穿起来也确实结实耐磨了啊。所以,当时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是将实用、品德和美感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理解,也的确有一种高尚的美感!

后来,随着改革开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有人再穿补丁衣服了,缝纫机更是过了时,补丁裤也就不再时尚了。

破洞牛仔裤在中国的流行,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牛仔裤割几个破洞,是为潮人的标志。

破洞牛仔服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的,但当时不是为了炫耀时尚,而是一些人以此表达对高消费的抵制。

牛仔服本来就很耐穿,要很长时间才能穿破。破了的牛仔还在穿,显示出主人的“节俭”,对高消费的鄙视,因而彰显出一个人的清雅和高贵品质。但可悲的是,人们的这种节俭,被不法的时装设计者和推销者所利用,成为有钱人炫富的一种手段,更为青春叛逆的年轻人所追捧。

但是,正如流行感冒不是一件好事一样,并非流行的东西就都是好的,就都是正确的。破洞裤把好好的新衣服剪破,还以破为美,是审美观的扭曲,是对“节俭美”和“时尚美”的一种亵渎,不是一件好事!青少年追求“破洞美”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指出了美育的重要性,“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对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提出了重要意见,要求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教育不能仅是知识条目的背诵,更表现于学生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人要衣裳马要鞍”,服装美是人们审美观的重要方面,家长和学校要着力引导!

作为家长和教师,当孩子要穿破洞裤的时候,都要采取恰当地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听之任之,随大流,盲目时尚;

社会上要弘扬“正美”,对旁门左道之类的以“破”为美,以“丑”为美,以“俗”为美进行抵制,给孩子营造一种美的良好环境,让孩子追求高雅之美!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