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喜欢题诗,还常改地名,发上谕把500年前同族定的县名改了

大家都知道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喜欢写诗,以创作了43000多首诗的数量名列古今中外诗人之首。不仅如此,他在其他的方面也无不想展示自己的博学。比如有一次他在巡视回京的途中,就把一个县名给改了。

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月,乾隆皇帝结束了对正定府的巡视,回到京城后却发了一道“上谕”:

联自正定回銮,固城、祁水之间有县焉,与尧母同名。虽述古之义也,触目踟躇,于意弗安,其易之,仍为望都。

乾隆的上谕

大意是自己从正定回京的路上,发现固城和祁水之间有个县,这个县名居然与上古先贤尧的母亲同名。虽然有纪念怀念的意思,但想想还不是太妥当,县名就改了吧,改回望都县。

清康熙时还为庆都县

康熙时庆都县治

原来望都县在乾隆改名之前曾叫做“庆都县”,但是看乾隆上谕里的意思,庆都县之前还叫过望都县,这次仅仅是改回去而已。那么这两个县名之间的变化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据1993年版《河北省志》第2卷建置志记载:望都县,战国时赵国庆都邑,西汉改为望都。

在春秋战国时期,邑是县的初始状态,和县相比可能在一些制度和官员使用上和县有一定差距,但已经是和周朝实行分封制截然不同的一种制度了,邑令或者县令都是由国君任命的“流官”,有任期、食俸禄、无封地,秦朝的郡县制是把这一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

西汉时的望都县

望都县在赵国时就是邑,不过其名字叫做庆都邑,其名字来源是境内有庆都山。秦朝时就已经改为了望都县,《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中,始皇七年(前240年)就曾攻过此城。改为望都县的原因大概是像《汉书·地理志》张晏注解的那样:“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以此为名。”从战国时期的以山为名,改成了从尧山向庆都山眺望,这是一种有着动作在内的意境,把地名变得更形象更生动了,可能当时改名的官员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金朝庆都县

望都之名使用了近1400年,朝代则到了金朝,其初期仍称为望都,但是在大定十八年(1178年)左右把望都却改为了庆都。至于望都为何改为庆都,大概是以崇尚、追求汉文化的金朝人,把以上古先贤尧之母命名的庆都山之名,再用于县名是一种怀念、纪念吧,或者是宣扬自己向往汉文化之心。不过这只是猜测,没有确切史料支持。

民国时期的望都县地图

民国望都县城图

庆都县之名使用了570年左右,一不小心又碰到了乾隆皇帝的这个博学而又擅长在各地留下自己痕迹的“行动派”,一个上谕就把县名又改回了曾经用过的名字。

巧合的是,把望都改成庆都的是女真人建的金国,而把庆都又改回望都的则恰恰又是同为女真人的清朝皇帝。此外金朝把名字改成“庆都”是为了纪念尧之母,清朝乾隆皇帝把名字又改回望都,则是认为县名与圣贤之母同名不妥。这样看来,同为一个民族,但经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其文化、思想显然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