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颂

柿子是我国大江南北分布极广的水果。柿子品种繁多,灯笼柿、磨盘柿、牛心柿、鸡心柿、黑柿子、脆柿子、金弹子……,令人目不暇接。
北京燕郊的柿子个大果肥,人称“磨盘柿”。
我当兵的时候,部队驻扎于燕山脚下,军营周围的山坡谷地布满了苍劲茂密的柿子树。深秋,到了柿子成熟的季节,沉甸甸的柿子挂满了枝头,漫山遍野金黄色一片,非常壮观。
柿子黄了,人们并不忙着采收,只到霜降时分柿叶落尽,树上只留下黄澄澄的柿子,才不慌不忙地开始采摘。
刚采的柿子质硬味涩不能食用,要经过果农们的除涩处理后方能食用。传统的柿子除涩采用“懒”(音)的方式。“懒”好的柿子果肉金黄,汁浓如蜜,糖分很高,香甜无比。有经验的食柿者,轻轻把柿子咬开一个小口,用嘴一吸,柿汁便全数吸入口中,一股甘甜顿时沁入心脾。
“懒”柿子的方法多样,但我最喜欢吃用传统方法“懒”熟的柿子。我没见过大规模的柿子收藏和“懒”柿子的过程,只知道一种最简便的的“懒”柿子方法,用纸箱或陶罐装满刚采摘的柿子,在柿子中间放几个苹果,把口封严,放置一周左右,罐内的柿子便绵软无涩、香甜可口。这种“懒”柿子的办法虽属小打小闹,但却方法简便,绿色环保且充满了科学原理。成熟的苹果在放置的过程中不断地散发出饱含多酶的香味,柿子在这种味道的熏陶下,加速了柿肉糖化的过程,这一奇妙的生化反应,让又涩又硬的柿子仅仅在一周之内便由硬变软、由涩变甜,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真是神奇无比。
懒熟的柿子皮很薄,只需将柿子的皮轻轻剥掉,大嘴一张,便是满嘴甜软的柿肉,虽然免不了湖上一脸,但却是美哒哒的体验。
也有在树上便成熟变软的柿子。在部队期间,我与战友们常常在柿林中吹拉弹唱练习乐器,忙里抽闲便踅摸树上早熟的柿子。山坡上、果园里有成窝的野蜜蜂和土蜂,经土蜂和野蜜蜂叮过的柿子很快便能成熟。这是因为土蜂在叮咬柿子的同时也把它口中饱含多酶的唾液传播到柿子上。因而加速了柿子的糖化成熟过程。这种经土蜂叮过催熟的柿子格外香甜,比人工“懒”熟的好吃许多。这种柿子虽然好吃,但在黄橙橙的柿林中要寻找几个蜜蜂咬过的柿子也不容易,有经验的吃货往往在寻觅美食时便有出奇的灵感。未软的柿子颜色虽然发黄,但色调浅黄寡淡,而经土蜂们咬过催熟了的柿子则呈现出一种诱人的深黄色。土蜂叮过的柿子上面,虫眼很小,没经验的人们往往发现不了,能在满布柿子的树上毫不费劲地找出几个被虫子咬过已经软熟的柿子绝对是资深的吃货。资深的吃货,往往在吃字上肯下功夫,所以在寻觅软柿子的过程中也眼光尖锐、经验老辣。只要到了柿子黄了的时候,老吃货到柿子树下走上一遭,寻几个蜜糖似的柿子,是手到轻拿绵绵地的活计!这种绝技书本上没有,是老吃货们在柿子树下无数次地踅摸而积累的经验。老二哥有俩个好友纯属菜鸟,想吃柿子,便偷摘几个,悄悄地放在被子里捂,暖气上烤,开水里烫……使尽浑身解数,却涩味依旧。于是,少不了让老二哥取笑一番,二哥自私,尽然自今没有把这一“拣软柿子”的绝招告诉别人,只是默默牢记于心,只待来日再到柿子树下,重展一回绝技!
世代在发展,柿子也进步,这些年,由于农业科学的飞速发展,果农们栽培出了很多新的柿子品种,令人眼花缭乱。有一种又甜又脆的柿子,不用懒也不用土蜂帮忙,树上成熟便香甜无比。神州大地,地域广阔,柿子的品种也数不胜数,黑的、红的、白的、脆的、无核的……,让人眼花缭乱、馋涎欲滴。
我喜欢吃柿子也喜欢吃柿饼,柿饼的特殊甜香,令人着迷。
城里人能买到柿子也能买到柿饼,但很少有人吃过柿子皮。
我在左权山区下乡时,见过老乡们深秋季节在自家院里房檐底下吊着凉晒的柿子皮,这是老乡们做柿饼削下的下脚料,精细的老乡们舍不得把它扔掉,把柿子皮凉干,密封在陶罐或其他容器内,等柿子皮闷软起霜,柿子皮便去掉了涩味,变成了香甜的美吃。
柿子丰收,乃大自然所赐,柿子之美,聚天地之灵气,柿子好吃,饱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据有关专家研究,柿子不仅好吃更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鲜柿、柿饼、柿霜、柿蒂、柿叶都是很好的药物,柿子浑身是宝,难怪人们喜欢。
秋风吹熟黄金果,绿叶落尽万颗丹,寒露秋霜冷,林红柿子繁。秋天的景致本来就很美,经漫山遍野柿子们的肆意妆点,更加如诗如画。

作者:张同亮

于2021年9月13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