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次轨轰炸机真是无敌的存在!
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飞天梦想。因为有大气,飞行所需要的能量会少不止一个数量级。不必完全克服重力以后,才可以实现飞行。比如对大部分喷气飞机来说,只需要飞机和运载物相加,全重的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的水平推力,就可以稳定的远距离飞行;而螺旋桨飞机更是只需要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推动力,即可稳定在数千米的高空平飞。甚至还有更极端的。大型滑翔机被拖曳到高空释放后,不需要任何主动推力,只需要重力,就可稳定滑翔数百到上千公里。之所以可如此翱翔,根本原因,在于在一定速度和迎角下机翼产生的升力,远远大于单纯发动机火箭式反推产生的升力。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水平弹射起飞的舰载机,可以比滑跃仰角起飞的舰载机更省油;而且起飞重量更大。可以几乎每次都能做到满油满弹起飞。而滑跃起飞还要看迎面甲板风的脸色。
虽然大气层带来的升力方便了飞行,但是对飞行的限制也同样大。这就是升力只不过是空气阻力的一个分力矩罢了。任何大气层内动力飞行的能量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都用来克服了空气阻力。正因为空气阻力很大;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架喷气式飞机或者涡桨飞机可以在不经过空中加油,只靠自己起飞时携带的一次性燃油,就可以环绕地球飞行一圈;也就是4万公里不着陆飞行。目前有人驾驶的喷气机的内油直飞最远距离不超过2.8万公里。虽然早就有B52轰炸机编队完成过一次性环球飞行,不过中途都经过了至少3次空中加油。而首次完成不加油环球飞机的大气层飞行物,居然是太阳能低速飞机。飞行速度低,平均空气阻力肯定就小。因此空气在提供高效率升力的同时也通过阻力拖了飞行的后腿。
图片
要想彻底地摆脱空气阻力而高效飞行。自然是脱离大气层成为环绕地球的轨道飞行物最靠谱。如果轨道近地点在400公里以上。远地点在1000公里以上,那么很有可能仅仅靠惯性就可以围绕地球无休止的“飞行”下去。甚至有可能距离地球越来越远。真正获得了不需要花费燃料的“内升力”。也正是如此,因此冷战时代,就有了轨道轰炸器的想法。这个问题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也刚刚谈到过。但是轨道轰炸器的弱点也很明显。这就是轨道飞行本身非常不灵活;不能随时接到命令立即打击随机目标;对地面固定地点瞄准和打击在不频繁变轨的情况下,24小时之内只有一次瞄准机会。而即使大幅度变轨,重新瞄准一个固定目标也需要几个小时。而且完全没有攻击地表和海面移动目标的能力。这样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大气层底层的飞行器,主要是飞机,
和大气层以上的轨道飞行器,也就是卫星、洲际导弹甚至是轨道轰炸器之类,完全是两个极端。一个可以在大气层内灵活飞行,随时可以变换方向,调整攻击对象。但是能量消耗却很大,原则上很难实现快速环球打击;即使进行半球打击,也要持续飞行几十个小时,这会让全系统人员疲惫不堪。而可以入轨的飞行器自然可以实现1个半小时内打遍全球。但是作战灵活性又很低。如果频繁变轨,那么几个小时内就可能消耗原本准备用几年的燃料。最终还未必可以真正完成瞄准。普通轨道轰炸器也很难携带大吨位的弹头。这两者的对立,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一直无法解决。直到次轨轰炸机完成为首次装备。次轨轰炸机的作战轨迹,除了起飞和着陆阶段,恰恰是飞行在飞机和轨道飞行物的中间空白环节。也就是40到160公里的中上层大气中。
中上层大气非常稀薄,阻力大大减弱,已经接近轨道飞行物惯性飞行阶段的60%以上的状态,因此非常节省能量。而通过下降段末尾的强大弓型弹力波,又可以实现地面无法预测的飞行轨迹上升和飞行方向的改变。这种弹跳式飞行不但让任何防空反导系统毫无办法,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实现战术“漂移”。比如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最多可以让不同的弹头在初始弹道的横向宽度500公里之内落地。也就是飞行1万公里后,同一批弹头可以分散在横向500公里范围之内,再宽就不行了。而次轨轰炸机可以在环绕地球一圈之中,让横向漂移幅度扩大的5000公里以上,这样打击范围的选择性就会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打击海上或者对手陆地上的移动目标。如果次轨轰炸机本身吨位足够大,还可以携带10到20吨级的超级重弹,一枚下去就可以瘫痪一个领土大国。
这是任何现有洲际导弹都做不到的。某些大漠上空频繁出现奇异天象,除了试飞,也许已经是日常训练!既然说到高端俱乐部。那么次轨这个俱乐部,其实只有一名会员!未来20年内,极大概率还是只要这一名创始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