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炎要方
[中医临床经验]中医治疗鼻炎要方
北朝北齐徐之才的《药对》,根据药味的功能,将方剂归纳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后经《圣济总录》添一“剂”字,而后皆称十剂。即宣可去壅,通可行滞,补可扶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滑可去着,涩可固脱,燥可去湿,湿可润燥。至宋代寇宗奭再加寒热两剂,称为十二剂。明代缪仲醇又增加升降二剂,为十四剂。明代张景岳有“新方八阵”,演变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到清代汪昂著《医方集解》又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二十二类。之后有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八法),吴仪络的《成方切用》,张秉成之《成方便读》等,又进一步对方剂加以阐述,分类虽多,均不越出徐之才十剂之外。
宣可去壅之苍耳散
出处:《三因方》
组成:炒苍耳、辛夷,白芷,薄荷。
上药共为细末,每日服2次,每次6g,每日饭后,葱茶煎汤送服。
功效:祛风散热,宣通清窍。
主治:鼻渊,流黄浊鼻涕,如脓而腥,鼻窍不闻香臭,头痛以额部为甚。
方义:鼻渊,俗名脑漏,为风热之邪郁结日久,上扰清窍,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上逆所致。苍耳子上通脑顶,专散风气,治鼻渊头痛;白芷上行面部,通窍祛风,善治头目鼻齿诸痛,又能排脓治浊涕;辛夷通九窍兼散风热;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葱白升阳通气;荼叶泻火降浊,清升浊降,风热得散,则鼻渊自可向愈。
临床应用与附方
1.本方可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属于风热者。
2.如病人气虚,可佐以补中益气汤﹔如阴虚者,宜佐以六味地黄汤,标本兼治,奏效较快。
3.辛夷散(《济生方》):辛夷、细辛、木通、川芎、防风、藁本、升麻、白芷、羌活、甘草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日服2次,每次6g,饭后茶水送服。功能疏散风热,通利鼻窍,治鼻生息肉,气息不通,不闻香腥。
4.藿胆丸(《医宗金鉴》):藿香,猪胆汁。制丸,梧子大,每服6g,日二次。乃治鼻渊之验方,主治鼻塞不通,常流浊涕,不闻香臭,前额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
医家论粹
吴昆:“鼻渊者,此方主之。鼻流浊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伤其脑气,脑气不固,其液自渗泄也。此方四味皆属辛凉之品,辛可以祛风,凉可以散热。其气轻清,可使透于巅顶。巅顶气清,则脑液自固,鼻渊可得而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