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清热化痰中药方剂
干货 | 清热化痰29个中药方剂
来源:药智数据整合
方剂一 定喘汤
规范名: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
出处:《扶寿精方》
处方: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麻黄,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苏子6克,法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炮制:上药锉碎。
主治:宜肺平喘,清热化痰。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胸闷气喘,喉中有哮鸣声,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现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时,徐徐服之。
备注:方中麻黄宜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一开一收为君;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为臣;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为使。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热之功。
原文地址:
方剂二 猴枣散
出处:方出《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名见《古今名方》
处方:猴枣12g,羚羊角3g,月石3g,沉香3g,青礞石3g,川贝母6g,天竹黄6g,麝香1.2g。
炮制:上为末,混匀。
主治:清热化痰,镇痉开窍。主治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发热烦躁,喉间痰鸣。
用法用量:每服0.3-0.6g,开水送下。
原文地址:
方剂三 涤痰丸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大黄5斤,炒黑丑1斤8两,黄芩1斤8两。
炮制:上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斤丸药用百草霜1两,煅金礞石粉2两,桃胶2钱化水上衣。
主治:清热化痰,开瘀化痞。主治痰火瘀结,气急疯痫,湿热咳嗽,喘满胸闷,痰涎壅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
原文地址:
方剂四 宁神丹
出处:《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天麻、人参、陈皮、白术、归身、茯神、荆芥、僵蚕(炒)、独活、远志(去心)、犀角、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辰砂(另研)各15克,半夏、南星、石膏各30克,甘草(炙)、白附子、川芎、郁金、牛黄、珍珠各9克,生地黄、黄连各15克,金箔30片。
炮制: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清热化痰,补气养血,镇惊安神。治痫证。痰火内伏,气血两亏,肝风暗动,心神不安,不时发作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50丸,白汤下。
原文地址:
方剂五 琥珀抱龙丸
出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甘草5钱,天竺黄1两2钱,防风1两2钱,天麻1两5钱,茯苓1两5钱,羌活1两5钱,川贝母1两5钱,白附子(炙)1两5钱,蝉退1两5钱,胆星1两5钱,桔梗1两5钱,全蝎9钱,僵蚕(炒)9钱,钩藤9钱,人参(去芦)9钱(以上共为细粉,过罗),牛黄5钱,珍珠(豆腐炙)5钱,琥珀1两,明雄黄6钱,朱砂6钱,麝香9钱。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5分,金衣三十六开,蜡皮封固。
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安神。主治内热痰盛,咳嗽喘促,惊吓失魂,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原文地址:
方剂六 琥珀抱龙丸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牛黄、琥珀各7.5克,雄黄1.5克,赤苓15克,胆南星(酒蒸)30克,全蝎4.5克,朱砂4.5克,天竺黄10.5克,麝香0.6克,僵蚕(麸炒)9克。
炮制: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安神。治小儿急惊风,痰喘气粗,四肢抽搐,神昏不醒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温开水送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原文地址:
方剂七 化痰金丹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蒌仁、胆南星、清夏、枳壳、青皮、元芩、花粉、橘红、陈皮、大黄、沉香、海浮石各等分。
炮制: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主治肺热发烧,咳嗽多痰,咽喉干痒,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开水送下。
禁忌:忌咸凉食物。
原文地址:
方剂八 黄芩利膈丸
出处:《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生黄芩、炒黄芩各30克,半夏、黄连、泽泻各15克,南星、枳壳,陈皮各9克,白术6克,白矾1.5克。
炮制:上药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清热化痰。治热痰内蕴,胸中有热感,时吐黄痰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
禁忌:服药期间,忌服酒、湿面。
原文地址:
方剂九 法制芽茶
出处:《鲁府禁方》卷四
处方:芽茶500克(拣净,冷水洗,烘干),白檀香末15克,白豆蔻末15克,片脑3克(另研)。
炮制:用甘草膏拌匀茶,将前三味散为衣,晒干。
主治:清热化痰,消食止渴,解酒。
用法用量:不拘时嚼咽。
原文地址:
方剂十 二陈汤加味
出处:刘露祥方
处方: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主治:清热化痰。主治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原文地址:
方剂十一 生铁落饮
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处方:天冬(去心)麦冬(去心)贝母各9克 胆星 橘红 远志肉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3克 元参 钩藤 丹参各4.5克 辰砂0.9克
主治:镇心安神,清热化痰。治癫、狂、痫。
用法用量:用生铁落煎熬三小时,取此水煎药服。服后安神静睡,不可惊骇叫醒,犯之则病复作,难乎为力。
原文地址:
方剂十二 清肺化痰汤
出处:郭中元方
处方: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主治:清热化痰,降逆止咳。主治温邪犯肺。
用法用量: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2次服,重者,每日2剂,日服4-6次。
原文地址:
方剂十三 加味前胡汤
出处:郑侨方
处方: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利气。主治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原文地址:
方剂十四 清郁二陈汤
出处:《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各3克,苍术(制)、川芎各2.4克,香附3克,神曲(炒)15克,白芍(炒)2.1克,枳壳(麸炒)2.4克,黄连(炒)、栀子(炒)各3克,甘草0.9克。
主治:清热化痰,理气和胃。治膈有痰热,吞酸嘈杂,脉数而洪。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原文地址:
方剂十五 海蜇荸荠汤
出处:《新中医》
处方:海蜇皮50克,荸荠100克。
炮制:海蜇皮洗净,荸荠去皮切片同煮汤。
主治:清热化痰,滋阴润肺。适用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患者。
用法用量:吃海蜇皮、荸荠,饮汤,每日2次。
原文地址:
方剂十六 必胜饮
出处:《丹台玉案》卷四
处方:半夏 枳实各6克、石膏(煅)9克,杏仁(去皮、尖),茶叶、麻黄、瓜蒌霜(去油)、甘草各3克、生姜5片。
主治:宣肺下气,清热化痰。主治哮证,痰热蕴肺,久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服。
原文地址:
方剂十七 贝母散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贝母22.5克(煨令微黄),百合22.5克, 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30克(炙微赤,锉),赤茯苓22.5克, 麻黄30克(去根、节),石膏6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柴胡30克(去苗)。
炮制:上药捣粗罗为散。
主治:清热化痰,宜肺平喘。主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3.7克,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原文地址:
方剂十八 复方千日红片
出处:《中药知识手册》
处方:干日红、鼠曲草、平地木、四季青。
炮制:作片剂。
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每服4-5片,1日3次。
原文地址:
方剂十九 瓜蒌杏连丸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处方:瓜蒌仁、杏仁、黄连各等分。
炮制:上药研末,竹沥、姜汁为丸。
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嗽。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
用法用量:每服2~6克,温开水送下。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 加味生脉汤
出处:《外科学》
处方:党参9克,麦冬9克,山药9克,熟地9克,川贝9克,沙参9克,五味子6克。
主治:益气养阴,清热化痰。主治气阴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一 消核丸
出处:《类证治裁鲁》卷八
处方:橘红(盐水炒)、赤茯苓、熟大黄、连翘各30克、黄芩、山栀各24克、半夏、元参、牡蛎、花粉、桔梗、栝楼各21克、僵蚕15克。
炮制共研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消肿。治结核经年,不红不痛,坚而难移,久而逐渐肿疼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每日三次,温开水进下。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二 小儿脐风散
出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牙皂120克,大黄120克,巴豆霜6克,当归18克,全蝎60克,硇砂(炙)6克,朱砂330克,牛黄3克。
炮制:以上八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大赤金80张,每包0.06克。
主治:镇惊驱风,清热化痰。治初生小儿,肠胃不清,痰盛身热,脐带受风,啼哭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0.06克,温开水冲服。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三 小儿牛黄散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大黄30克,浙贝、黄连、花粉、赤芍、甘草、银花,连翘(去心)各15克,炒二丑12克、制没药,制乳香各4.5克,共为细粉对入:雄黄面7.5克,牛黄1.35克,冰片7.5克,麝香、珍珠各0.45克。
炮制:上药研细和匀,每瓶装0.9克。
主治:清热化痰,镇惊解毒。治肺热痰黄,咽喉肿痛,口疮牙疳,头面生疮,皮肤溃烂,周身发热。
用法用量:周岁每次服半瓶,二三岁服1瓶,乳汁或糖水调服。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四 竹茹汤
规范名:干葛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
出处:《医心方》
处方: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炮制:上药为粗末。
主治: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主痰湿化热。(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补。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五 小儿回春丹
出处:《方剂学》(1985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引《敬修堂药说》)
处方:川贝母 陈皮 木香 白豆蔻 枳壳 法半夏 沉香 天竺黄 僵蚕 全蝎 檀香各37.5克牛黄 麝香各12克 胆南星60克 钩藤24克 大黄60克 天麻37.5克 甘草26克 朱砂适量
炮制:上药为小丸,每丸重0.09克。
主治:开窍定惊,清热化痰。治小儿急惊,痰热蒙蔽,发热烦躁,神昏惊厥,或反胃呕吐,夜啼吐乳,痰嗽哮喘,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周岁以下,每次1丸;一至二岁,每次2丸,每日二三次。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六 一厘金
出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琥珀、人参、黄连、天竺黄各15克,大黄、炒白牵牛子各60克,金箔10张。
炮制:共研细末,过罗,每包重0.18克。
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导滞。治小儿内热,痰壅气促,咳嗽喘急,停食停水,胸满腹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包,温开水冲服,周岁以下减半。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七 止嗽化痰定喘丸
出处:《实用中医学》
处方:麻黄9克,生石膏18克,白前6克,莱菔子4.5克,胆星6克,杏仁6克,黄芩6克,苏子9克,葶苈子9克,红枣8个,生甘草3克。
炮制: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定喘。治发热咳嗽,痰鸣气喘,痰黄而稠,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滑而数。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一日二次。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八 枳壳半夏汤
出处:《世医得效方》卷四
处方:枳壳、半夏、黄芩、桔梗各6克,甘草3克。
炮制:上锉为散。
主治:清热化痰,下气宽中。治痰热内阻,肺气不宣,胸膈痞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桑白皮2克,乌梅1个,水煎服。未效,加甜葶苈、马兜铃、防己、薄荷。
原文地址:
方剂二十九 越鞠保和丸
出处:《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苍术(米泪浸三宿,炒)30克,抚芎(酒洗)30克,神曲(炒)30克,香附(童便浸,炒)30克,栀子(炒)15克,陈皮30克,半夏(炮)30克,白茯苓30克,连翘15克,莱菔子(炒)15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90克,黄连(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当归(酒洗)30克。
炮制:上药为末,姜汁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扶脾开郁,行气消食,清热化痰。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50丸,用淡姜汤送下,或用酒送下。
备注:本方由越鞠丸合保和丸加减而成。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白术、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郁随之而解。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