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人间走遍却归耕

□ 王春鸣

傍晚,坐在鱼塘的台阶上,身边是深红浅紫的凤仙花丛,我捧着半个西瓜,噗噗地吐出黑籽,吃完,发现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隔着围墙,看见那个不讨喜的邻居,正在他的瓜田里除草,他那条毛发蓬乱的长毛黄狗,静静地趴在阡陌上,像一团枯草。邻居总是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来伺候他的瓜地,每一个西瓜,大概从核桃大的时候就编了号码,干活前先数一数,收工回去时再数一遍。

我很是不悦,他的这块地旁边,就住着我们一户人家,难道他是在防着我吗?难道现在,西瓜还是好东西吗?难道我想偷他一个瓜吃,还会没有办法吗?

从前,我奶奶还在的时候,也很小气,每天都要数一数她的瓜,总是说没熟,也不许我和弟弟吃。我就在大人们都午歇的时候,带挖勺、大碗,冒着暑热来到地里,瞅准掩在瓜叶里的最大的西瓜,给它翻个个儿,蹭掉瓜底的泥,然后摸出削笔刀,划出一个勺子那么大的等腰三角形,小心翼翼取下来。西瓜确实还没有熟透,从三角形破洞里露出来的瓜瓤粉红粉红的,我趴在地里,一勺一勺掏了大半碗,再把瓜皮嵌进去,西瓜照原样翻过来,往泥地里摁一摁,瓜藤瓜叶子捋一捋,然后捧着瓜碗施施然钻进旁边的竹林,独自偷吃。没有熟透的瓜,甜里面有一丝丝的生腥气,但是味道鲜美。傍晚时奶奶去数瓜,依然是昨天的数,第二天去数瓜,依然还是前一天的数,而我,已经美美地吃了两碗瓜瓤了。

受伤的瓜当然不会再继续生长、成熟,它慢慢地、极其奇怪而又自然地腐烂了。没有人发现我干的坏事,除了伸着舌头的小黄狗。奶奶一辈子都在疑惑,为什么有好些年,她长得最好的西瓜,总有几个在最后的成熟期,眼睁睁地烂了。

我回忆着这件事情,台阶上花影在日光中西移,仿佛时光倒退了十年,再十年,又十年。有点想去邻居家的瓜地里再干一票,又觉得没意思,我已经不是孩子了,每到儿童节的时候,我都会厌恶地打量着自己身体和灵魂深处比十二岁时多出的那些地方。但是没有办法,要上天怎样的厚待,才能停留在童年,才能一直保有完整的童年。

还好还好,奶奶当年种瓜的地,现在属于我。一有空我就回家,种地、栽秧、捉虫、吃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辛弃疾早为我写过一阕词:“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又想起《世说新语》晋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人间七月,我的归耕之地、濠濮之间除了儿时心心念念要自己种、随意吃的西瓜,还有番茄与黄瓜。五月里一共种了十五株番茄苗,也没有怎么呵护,靠的是天降甘霖,雷霆雨露,如今已经是硕果累累,被妈妈用渔网罩了起来。并不是不想跟鸟雀分享,而是因为它们太没有口德,总是东一口西一口,把所有的果子都啄得破破烂烂。晚上想吃番茄炒蛋,我掀起渔网一角才采了一株,大大小小的红番茄堆在篮子里,就有了二十七个。有的时候,丰收也让人万般无奈。

旁边的黄瓜已经到了爬藤收工的末季,它迅速地成长,二十天之前,为了吃到大一点的黄瓜,我还在等着其中三条再长两个小时,在回城的汽车发动之后才采下来。两个小时后黄瓜确实又大了一点。童年在偷西瓜的同时,我还曾经用玻璃啤酒瓶套住两条手指粗的嫩黄瓜,没两天,黄瓜就在瓶子里长到手腕粗,并且蜷曲起来。我采下来给弟弟,告诉他是我塞进去的,他又佩服又惊讶,嘴巴张得能塞进两条黄瓜。

现在,活泼泼的叶子都半卷蔫搭了,就像我在城里半夜失眠的感觉,木香和萝藦占据了黄瓜的竹棚架,当然,我们乡下萝藦不叫萝藦,而是叫婆婆针落线包,在《诗经》里,它则被称为芄兰。不管叫什么,于我,它就是一颗随风飞来的种子,自己生了根。

这一切生长,都是因为有泥土。

鱼塘里的睡莲收起花苞,晚饭花则热闹起来,我看着家门口的土路,路边芦苇和芦稷混生着,十岁的我和四十岁的我,都曾经在上面走过,那出走的是我,回来的也是我。

(0)

相关推荐

  • 夏之韵丨魏亮:西瓜里的流年

    盛夏时节,西瓜大面积上市,成了市民们消暑的必备品.周末,我打开自家冰箱,拿出冰镇西瓜,消暑的同时,勾起了回忆-- 小时候,我与奶奶住在乡下--父亲在城里工厂上班,平时住在工厂宿舍里,只有休息日才回家: ...

  • 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与袁隆平是同窗好友

    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吴明珠奶奶数十年的研究和奉献.她是袁隆平的同学,两人分别影响了中国的瓜田和稻田.在她50多年的研究中,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有耳熟能详的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黑眉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菜市上的人间烟火

    □ 二月 我有个习惯,每当心有郁结不得疏通,就主动请缨去买菜,妻子也乐于把权力下放给我.于是,清晨,骑上电动车,带个竹篮,向城郊的菜市进发,尽管不远处就有超市,但我还是喜欢去露天的集市. 这里卖菜的,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辛亥功臣镇江都督林述庆

    □ 沈伯素 少年将军光复镇江 林述庆是镇江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辛亥革命中染红了镇江史上重要的一页. 林述庆早就积极参加过革命家赵声组织的反清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以驻镇江新军中一位低层指挥员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郑成功与镇江大捷

    □ 顾 谦 镇江自古以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无论是爱国将领宗泽.韩世忠.文天祥,还是爱国文人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英雄事迹.文学作品,均给这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城市赋予了沧桑而又顽强不屈的气质.明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向日葵是秋天的勋章

    □ 曹春雷 小城外,有片葵花地,入秋后,朵朵葵花浓郁地黄着.周围是漫野的玉米地,叶子尚青.在玉米地的绿包围中,葵花的黄更显灿烂.有时,在黄昏,我骑着车,穿越城市汹涌的人流,到城外去,只为看葵花.夕阳金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巧果飘香七夕节

    □ 张军霞 奶奶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记忆里,她一直热衷于过节,乡下旧历的那些,一个也不放过.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就是七夕节了,因为牛郞织女的故事,曾一次次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节日时那些有趣的习俗,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昆虫脸谱

    □ 王太生 唱戏的有脸谱,生旦净末丑.昆虫也有吗?或者说,有笑虫和哭虫吗?毋庸化妆的喜怒哀乐. 草木稠茂时,昆虫弹跳恣肆.虫栖草,草匿虫,虫栖青枝,或鼓翼而鸣,或默不作声. 儿时家旁的小河边,坡上遍长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龚自珍《九州》青词考

    □ 董晨鹏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家.这位自号定庵的思想家,明确地将他所生活的时代定位为"衰世":整个中国死气沉沉,庸庸碌碌,皇帝是庸主,朝廷上没有贤明的将相,社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瓦盆和瓦罐

    □ 箫 笛 相比于陶瓷和搪瓷的精细选材.复杂的工艺,瓦盆和瓦罐在所有的烧制容器中是身份最卑微和最接地气的了,它们就是用普通的黏土烧制而成的,没有美妙的外表和精美的图案,样子灰头土脸,因为便宜,在铁质容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 滴石水 邓艾,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功勋卓著的名将.他建议并竭力推行在淮河上游屯田积粮,"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在司马懿的大力支持下,几年以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