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 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名城-马六甲与乔治城
马来西亚地图
中文名称: 马六甲和乔治城,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名城
英文名称: Melaka and George Town,Historic Cities of the Straits of Malacca
国家: 马来西亚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1223
200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遴选依据标准 (ii):马六甲和乔治城是东亚和东南亚多元文化贸易城镇的代表性例子,它们是由马来、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商业和交流以及近500年来连续三个欧洲殖民国家建立的,每一个都在建筑和城市形式、技术和不朽艺术上留下了印记。 这两个城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连续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遴选依据标准(iii):马六甲和乔治镇是亚洲多元文化遗产和传统以及欧洲殖民影响的生动见证。多元的有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在不同信仰的宗教建筑、民族聚居地、多种语言、宗教崇拜和宗教节日、舞蹈、服饰、艺术、音乐、饮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遴选依据标准(iv):马六甲和乔治城反映了一种混合的影响,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在东亚和南亚的任何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它们展示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店屋和联排别墅。这些建筑展示了许多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建筑类型,有些起源于荷兰或葡萄牙时期。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该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1511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为荷兰占据。1826年成为英国海峡殖民地一部分。马来西亚第一位首相拉曼在1956年2月20日宣布马来西亚独立,其仪式就是在马六甲的草场举行的。后因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槟城、新加坡的兴起,城市地位下降。产橡胶、椰子、水果与稻米等。以工艺品著称于国内外。与吉隆坡和新加坡通航空线和公路。港口为橡胶出口和大米、白糖等杂货的进口港。郊区亚沙汉山是马来西亚最早的橡胶种植园诞生地,附近巴株美连南的鱼类研究所在东南亚颇具规模。
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后裔及欧亚混血儿等,多通晓数种语言。马六甲城内以传统建筑最具特色,包括很多中国式的住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很多住房的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砖,瑞狮门扣,镶龙嵌凤,处处显示出马六甲这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
市内汇集有多国风格的文化遗产。华人领袖郑芳杨于1567年建造的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早的庙宇,供奉有观音菩萨、关帝、王母娘娘,至今仍是华人宗教活动的中心。中国之上是一座大山冈,是马来西亚保留中国史迹最完整、最丰富的地方。此外还有纪念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三保山 、三保井、三保亭等。葡萄牙式古迹有圣地亚哥古城门和圣保罗教堂等。荷兰式建筑有史达特斯教堂(现为市政厅)以及由荷兰民宅改建的马六甲博物馆,馆内陈列有国王(苏丹)曼苏尔·沙建国构想图、郑和与公主汉丽宝朝见国王的图文、古代兵器、农村用具等。郊外的东奎那教堂为苏门答腊型式建筑,内有柔佛苏丹的陵墓。
乔治城(槟城)位于马来半岛西部沿海的滨铆屿东北角,濒临马六甲海峡东北侧的入口处,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港,又是著名的转口贸易港。它是西马来西亚北部主要物资集散中心。工业在西马来西亚北部居首位,主要工业有造船、机械、炼锡、建筑、橡胶、印刷及电子等。马来半岛北部地区、泰国西南、印尼苏门答腊北部等邻近地区的农、林、矿产品多经此加工或转口。槟榔屿和东岸的北拇港区之间有槟城大桥相连,桥长为13.5km。目前槟城已发展成为全国大工商业城市之一。槟城州首府乔治市自1786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后,当地融合了中国、马来、印度、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多元文化,当地建筑也反映出英国文明170多年的存在和中式、印度、穆斯林风格的并存,其中槟城大会堂、张弼士故居和甲必丹吉灵清真寺都是代表性建筑。壁画遍布古迹区的核心区四周,反映出当地生活风情、历史文化气息及人文。核心内也拥有超过数千栋的历史建筑物,其中主要位于海墘、土库街、椰脚街和爱情巷等4条主要街道,或是一些与其成直角的旧关仔角、莱特街、漆木街、牛干冬、打铜仔街和打石街等街道上。
乔治城以民居与商用建筑为特色,城内保留了不少十八、十九世纪的建筑物,街上到处有喷泉和雕塑,河边还铺有木板路。它反映了自18世纪末期开始的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面貌。这一带不仅是有名的观光区,还集中了许多小型餐厅和服饰店,中心地带的威斯康辛大道更是购物天堂。
谷歌地图
王宫
槟城博物馆
槟城市政厅
槟城的乔治市
银禧钟楼
银禧钟楼
乔治市(Georgetown)的凯利古堡(Kellie Castle),二十世纪由一名叫威廉·凯利史密斯的苏格兰人兴建。
凯利古堡(Kellie Castle)
建于1728年的槟城最古老的观音庙
乔治城
槟榔侨生大宅,一座典型海峡殖民时期峇峇娘惹的华宅。这座百年大宅原名“海记栈”,是19世纪末声名显赫的华人郑景奎建成
槟榔侨生大宅
殖民年代建筑
甘榜克灵清真寺
张弼士故居
马六甲古城
马六甲苏丹皇宫/文化博物馆
马六甲苏丹皇宫/文化博物馆
马六甲苏丹皇宫/文化博物馆
马六甲海峡清真寺
马六甲海峡清真寺
马六甲海峡清真寺
圣乔治教堂
圣乔治教堂
马六甲,圣约翰古堡
圣约翰古堡
圣约翰古堡
圣约翰古堡
马来西亚首相府
圣方济教堂
圣方济教堂
圣淘沙别墅(马来村屋)建于20世纪初,坐落在甘榜摩藤,是马六甲市内唯一的马来村庄,充分的展现了当时所流行的建筑风格。
马六甲市中心
马六甲市中心,1641年建造的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马六甲市中心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马六甲基督教堂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荷兰红屋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1824年钟楼
1824年喷水池
1824年喷水池
1824年喷水池
1824喷水池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红屋与马六甲基督教堂
保安宫
保安宫
青云亭建于15世纪,坐落于马六甲庙堂街(TempleStreet),至今拥有百年历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华人寺庙。庙宇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
青云亭
青云亭内
青云亭内
三保山亦称“三宝山”,传说,在1409年, 中国皇帝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满苏沙。公主的随从共有500名女仆,苏丹将她们安顿在三保山。 [bā bā niáng rě]
三保山还拥有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人墓地,墓地达25公顷,有12000个坟墓,其中大多数埋葬于明朝。
"三宝公"庙
"三宝公"庙
三保庙,为了纪念郑和而建
王井(汉丽宝井)
王井(汉丽宝井)。传说,中国明朝的皇帝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满速沙,满速沙为公主打凿。
三保庙的后院内还有一口小井,传说这口井是当年郑和所开凿,以供船队补给淡水之用。
三保庙门前的一对从中国运来的石狮子
三保庙门前的一对从中国运来的石狮子
建于15世纪的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中国庙宇。庙内有纪念明朝大使郑和第一次到访马六甲的碑铭。所有的建筑材料及工匠,皆是从中国引进来的。
青云亭,庙宇的屋顶是以玻璃及瓷土作成的中国神秘动物来作装饰,庙内供奉著三座祭坛,儒、释、道各一座。数百年来青云亭除了负起祭祀和乡谊作用外,同时也是华人社区的法院、仲裁机构。
蒋介石题写碑文的抗日纪念碑
孙中山纪念馆
吉宁甲必丹回教堂,在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新街头(Lebuh Buckingham)与椰脚街(Lebuh Pitt)转角,有一座清真寺“吉宁甲必丹回教堂(Masjid Kapitan Keling)”,这座清真寺是为在槟城的印度穆斯林而建,建于1801年,是槟城最古老的清真寺。
吉宁甲必丹回教堂
乔治城(槟城),吉宁甲必丹回教堂
吉宁甲必丹回教堂
海事博物馆
海洋博物馆位于一艘仿造的Flor de la Mar(海上之花号)内,收藏了许多苏丹、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统治时期所留下来的遗迹文物图片资料,包括当时的地图及航海图等。老旧笨重的货柜箱也在展示之列。
海事博物馆
圣地亚哥堡垒
马六甲码头旁,1511年用铁矿石修建起非常坚固的炮台堡垒—圣地亚哥堡垒
圣地亚哥堡垒
圣地亚哥堡垒
马六甲圣保罗教堂建于1521年,与圣保罗城堡一同由葡萄牙人建造,是欧洲人在东南亚修建的最古老教堂。因为著名传教士圣方济埋葬于此,所以教堂前竖立有圣方济神父的雕像。
马六甲圣保罗教堂
葡萄牙广场坐落于葡萄牙村,离市中心约3公里。马六甲的欧亚混血族群聚居于村内。
在马六甲郑和官仓遗址的郑和文化馆
鸡场街
鸡场街
鸡场街,住的都是马六甲有钱有势的峇峇娘惹
鸡场街
鸡场街
鸡场街
鸡场街
鸡场街的峇峇娘惹文化馆
峇峇娘惹博物馆
峇峇娘惹博物馆
峇峇娘惹博物馆
峇峇娘惹博物馆
峇峇娘惹博物馆
峇峇娘惹(拼音[bā bā niáng rě])一般指明朝华人移民后裔,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族的影响。位于马六甲陈祯禄路上的这一整排老房子,是典型的峇峇娘惹宅邸,其设计风格融合了中国、荷兰还有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特色。
升旗山
槟城植物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500多年间推动了东西方在马六甲海峡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亚洲与欧洲的影响赋予它们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多元文化遗产。马六甲城内的政府建筑、教堂、广场以及防御工事展现出了这座城市早期的发展历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5世纪马来苏丹政权时期及其后的葡萄牙统治时期,再到16世纪早期开始的荷兰统治时期。乔治城则以民居与商用建筑为特色,反映了自18世纪末期开始的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面貌。这两座城市呈现出的独特的建筑与文化景观在东亚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