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 丁房阙、无铭阙、乌杨阙
重庆忠县丁房阙、无铭阙、乌杨阙
重庆忠县地图
重庆忠县全景
重庆忠县全景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唐贞观八年唐太宗赐名忠州,民国二年设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至2018年末,忠县下辖忠州、白公、新生、乌杨、拔山、石宝、白石、善广、石子等29个乡镇街道,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忠县三“国宝” 丁房阙、无铭阙、乌杨阙,均为汉阙。
汉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地面建筑物,现在全国范围内只发现了30多个石阙。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现存汉阙中,河南登封县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山东济宁市嘉祥武氏阙,四川达州市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四川绵阳市平阳府君阙,四川雅安县高颐阙,重庆忠县乌杨阙、丁房阙,无铭阙,其中乌杨阙是保存最好的汉阙,现存于国家级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首镇馆之宝。汉阙根据材料不同分为石阙和砖阙,据说曾经有夯土造阙,现存难辨了。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具表征意义的楼观,常左右成对。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在重庆市忠县发现的丁房阙、无铭阙和乌杨阙,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三处汉阙。
丁房阙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汉阙中最高的双檐汉阙,这处东汉时期的汉阙因有“汉都尉丁房”5字(现已风化)而得名。丁房阙分左、右双阙,两阙相距约2.5米、高约6米。
无铭阙,俗称“宝塔子”,这座东汉时期的汉阙位于忠县县城8公里处的一台地上。目前只发现右阙,为重檐庑殿式结构,通高5.65米。
乌杨阙发现于2001年,因发现于忠县乌杨镇而得名。这座石阙由左、右双阙组成,阙上雕刻有青龙、白虎等图案。
丁房阙
丁房阙,位于重庆市忠县忠州镇人民路。
罕见的庙前阙。
原址忠县县城里丁房阙老照片,丁房阙在这里头。
原址忠县县城里丁房阙老照片
双阙相距2.5米,左阙为子母阙,右阙为单阙,左右二阙形制不一。
左阙基座埋于地下,地表以上由阙身、腰檐、阙楼、阙顶等11块石构件组成,高6.26米,阙身为一整石,刻有浮雕,庑殿顶。正面铭刻有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巴国忠贞祠铭》
右阙地面以上由9块石构件构成,高5.55米,形式大致与左阙相同,但腰檐、阙顶未刻细部。
现迁至白公祠内的丁房阙
现迁至白公祠内的丁房阙
现迁至白公祠内的丁房阙
现迁至白公祠内的丁房阙
现迁至白公祠内的丁房阙
现迁至白公祠内的丁房阙
无铭阙
重庆市忠县无铭阙位于忠县城北8千米处的涂井乡佑溪村。建于东汉,已有1800余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重檐庑殿式仿木结构石阙。阙身高5.65米,共有九层,四方阔8米,是一座由九墩不同形状的石料相互攀附、叠砌而成的奇特建筑物。基础粗壮而稳重,正面雕一只似龙非龙,似虎非虎的怪兽,其上有挂、方、栏额、斗拱匹配成阙身、阙檐、阙盖。第三层和第六层角上分别镂刻着男女裸体力士,形态勇猛健美,弯腰屈膝,全身用劲,好似整个碑阙由他们抬着。在力士上下左右雕满了各种飞禽走兽。阙盖以一个象征吉祥长寿的龟形怪物作为瓦楞。
老照片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2003年已搬迁到忠县白公祠内。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无铭阙
乌杨阙
乌杨阙发掘出土于乌杨镇将军村十九组花灯坟墓地,据传,乌杨阙的主人可能就是忠县人东汉后期巴郡太守严颜。
乌杨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石质砂岩,主阙高5.4米,进深1.7米,自上而下依次由脊饰、阙顶盖、上枋子层、扁石层、下枋子层、主阙体、阙基七部分构成。子阙高2.6米,重10吨。上雕刻有当时生活场景、神话传说、飞禽走兽。
乌杨阙
乌杨阙
乌杨阙
乌杨阙
乌杨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