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一项古老的制度,周朝灭亡后曾复国,并且享国400年
大家印象中的周朝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灭亡的,但其实不是,周朝灭亡的时间更早。这里就涉及到了周天子及其后裔的那档子事情了,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遭遇如何?
改朝换代误区
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统一天下之后是新朝的起点、旧朝的终点,其实这也是一个不准确的误区。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新朝的统治者正式称帝才是新朝的起点,旧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或者驾崩才是旧朝的终点。
就比如唐朝的起点是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开始算起,而不是公元623年完全统一天下的时候。而隋朝的终点则是公元618年杨侑退位,正式宣告灭亡,而不是李唐统一天下的公元623年。
当然了这里也不排除新朝的统治者在统一天下之后才正式称帝,就比如汉高祖刘邦是在消灭项羽之后,才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西汉的时间才开始算。同样的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前207年,刘邦攻入关中,废子婴帝位,才正式结束。
周朝也一样,灭亡时间不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公元前221年,时间是更早的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最后一个君主,周赧王病逝,便正式宣告东周灭亡了。
名存实亡却死而不僵的东周王朝
事实上周朝进入东周之后,尤其是周平王东迁逐渐丢失关中土地,东周王室就逐渐衰弱了。在春秋中后期周王室基本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已经接近名存实亡的状态了。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情况更是窘迫,其周边的韩国、魏国、赵国、秦国、楚国等大国都纷纷打起了周王室仅存的那巴掌大的地盘的主意。
关键是周王室内部还陷入了内斗之中,被各个诸侯国操控于公元前367年一分为二,分别为东周国与西周国。这两个实际是公国的地位,分别由东周公与西周公掌控,周天子的实际权力可以说又被进一步极大地限制了。
公元前307年秦国进一步侵占,将周赧王赶出王宫,周赧王被迫迁徙到西周公封地,周天子已经是颜面尽失。如此一来,周天子的势力范围从名义上变成了西周公国。而控制权又是西周公掌控,所以这就意味着周赧王除了周天子名号,已经没有资本了。
而西周公国也仅仅只有36邑、3万人口,要知道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之前是城邑不分的,考虑到3万人口,对应到36邑,可以推断出大部分邑都是小村子的级别。
名存实亡,死而不僵,说的就是东周灭亡前夕的窘状。
东周灭亡后周王室的遭遇
不过这里需要点出的是,在周赧王病逝之前,秦王曾短暂称帝后又退帝号,所以算是没有正式称帝,秦朝的起点还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称帝开始算。在此之前的公元前256年,秦国攻西周公国,西周公投降了,不过周赧王还未被正式废除天子名号,这说明秦国还是没有赶尽杀绝的。
周赧王去世后,东周公曾短暂代天子,但这是不被承认的,所以周赧王之后再也没有被正式立起来的周天子,故而周天子是从名义上彻底失去天子继承权,即表明周朝正式灭亡。
周赧王的直系子嗣没有史料记载,不过西周公与东周公却有一些记录。史载西周公国被秦国吞并后,西周公被迁到了弧聚(汝州一带),这一支脉周王室一直繁衍到永嘉之乱才没了消息。而东周公国被秦国吕不韦灭亡后,东周公的子嗣被迁到了阳人地,负责祭祀祖先,这一支脉周王室同样也是繁衍到永嘉之乱才没了消息。
因为封地不是封国,所以以上两个支脉都不是复国的情况。直到汉武帝时期,寻得周王室后裔姬嘉,封为周子南君,给了周子南君国封地才正式算“复国”,直到400年后永嘉之乱发生被胡人占领才灭国。
古老的制度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大家刻板印象中残暴的秦始皇以及秦人并没为难周王室的后人,可以说周王室后人的待遇还算不错了。这背后其实是一项连秦始皇都不敢轻易违背的古老制度,后世除了少部分入主中原的胡人政权都会遵守的一项潜规则——二王三恪制度。
通俗点讲,就是新朝要善待前朝王室后裔,给予王侯名号与封地,并命令他们祭祀宗庙。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实际是新朝向天下人表示对前朝的尊重,巩固正统继承的地位。其中受封之人在礼节上实行宾礼即可,不用对新朝统治者行臣礼。
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有记载了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二王三恪制度情况,比如舜以尧的儿子丹朱为宾,禹又进一步封了丹朱以及舜的儿子商。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又继承了这一传统,分封黄帝、尧、舜、夏商朝王室后裔等等。三家分晋的时候,晋国王室后人也没被赵、魏、韩三国虐待,仍然有一小块封地祭祀祖先。
这项古老的传统,在秦汉时期表现为前面介绍内容,后世也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比如曹丕篡汉的时候,汉献帝还能保持天子礼仪,其爵位与封地一直沿袭到永嘉之乱才断绝。
提了这么多次西晋的永嘉之乱,大家应该能感觉出来,其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乱世对二王三恪制度的破坏程度。也正是在此之后,新朝对前朝的王室后人往往就没那么好心了,虽然也会做做样子分封,但屠戮灭族事件还是常有发生。
周王朝得以“复国”400年,看来是很幸运的,受益于时代的风向还没有改变。这也说明在某些地方,后人未必比前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