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脉论。

胃腑,是受脾主管的,口唇是其外候。脾合气于胃,胃受纳水与谷,号称仓库守内啬吏。胃重二斤十四两,回盘屈,长二尺六寸,宽约一尺五寸,直径约五寸,可以容纳水谷三斗五升。胃中随时留有二斗谷、一斗五升水。如果脸颊胀大,颈部胀大,胸部突张,就是五谷充满于胃,就会从上焦向上泄气,泄出了五谷的精微之气,这种气剽悍滑疾。同时,从下焦向下洞泄,泄到小肠,这样,肠胃所接受的水谷之气就被泄尽了。正常的人就不会这样,胃充实的时候肠就空虚,肠充实的时候胃就空虚。这样,胃与肠交替充盈与空虚,气才能够上下运行,五脏才能安定,血脉才能得以调和通畅,精与神就能聚居在人的身上。所以,神,就是水与谷的精气。五脏之气不足,可以通过胃来调和,因此,在肠胃之中,应当留有谷二斗四升,水一斗一升。因为人一天要上两次厕所,每次排泄二升半,一天中就要排泄五升。七天,就是三斗五升,而留在肠胃中的三斗五升水与谷就排泄完了。所以,正常人不饮不吃,七天就会死去,是因为水谷精气与津液七天就已消耗完了。

右手关上脉象阳绝(即寸脉下不至关),就是没有了胃脉。这种病苦的症状是嗜酸、头痛,胃中有冷气。可针刺足太阴脾经上的位于足大趾本节后一寸的公孙穴。右手关上脉象阳实的人,是胃实的症候。这种病苦于肠中急促,不思饮食,即使吃下也不消化。治疗时可针刺足阳明胃经上的位于足上动脉处的冲阳穴。

右手关上脉象浮而芤时,脉象浮就是有阳邪,脉象芤就是有阴邪,阳邪与阴邪相抗争,就会使胃气生热,于是将胃的阳气推向极致。 趺阳脉浮大的,这是胃腑微有虚烦,必定每天排泄两次,稍微运动就会引起头痛沉重,热气上涌头顶,这是胃气。 胃脉搏坚而长,病人肤色发红,是患有股部痛得如同折断一样的疾病。胃脉软而散的,是患有胸膈闷痛,饮食不下的是患食痹髀病。病先从胃中发作的,会出现 胀满现象,五天后转变到肾,引起小腹、腰、脊疼痛,脚胫发酸。三天后就会传到 膀胱,引起背膂筋疼,小便闭塞。五天后向上传到心和脾,引起心痛且闭塞不通, 身体疼痛、沉重,《灵枢》说:三天不停止转变的,就会死亡,冬天将死于夜半后,夏天会死于日落时。 胃若患病,腹就胀满,胃腑当心而痛。胃气上逆引起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要使胃气向下回归胃中,应当取治三里穴。 如果饮食不下,胸膈堵塞不通,是有邪气在胃腑之中的原因。病邪在胃腑上部 时,就用刺法来抑制住它继续上逆,就抑而刺之,而在胃腑下部时就用消散法祛除它。 胃中胀的病人,会出现腹满,胃腑疼痛。且鼻中可闻到焦臭气味,妨碍饮食,大便艰难。 胃疟,会使人生内热病。使人容易饥饿而不能饮食,吃下后就支撑胀满而腹大。这种情况应该刺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横斜的络脉,并出血。

胃中有癖块的人,吃冷食就胃痛而吃不下吃热食才能吃下脾先患病而移传到胃,脾患病就会咳嗽不停,且呕吐长虫。

逆气侵入胃中,就会梦见饮食。怎样根据胃脉诊断病情呢?胃脉实就是胃胀满,胃脉虚就是胃泄漏。胃与脾肌肉隆起部相对应,肌肉隆起部坚大的,胃就厚;肌肉隆起部细小的,胃就薄;肌肉隆起部小而细的,胃不坚实肌肉隆起部与身体不相称的,胃的位置就低,胃的位置低的,胃脘就会收束;肌肉隆起部不坚实的,是胃平缓;肌肉隆起有像小果核那样累累突起而紧的,是胃急肌肉隆起部有很多小果核一样的累累相连的,是胃结,胃结的人,会胃上脘收束而不通畅。

扁鹊说: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如果脾胃实,就会被热邪所伤,发热就会多喝水,常伴随口渴;脾胃虚就会被寒邪所伤,发寒就会苦于饥饿,且常常疼痛,还发作风水病,它的病根在胃。病人如果先从四肢肿起,腹部胀满膨大,全身发肿。治疗的处方见治水篇。干胃气已绝的不治之症,五天就会死亡,怎么知道这种情况呢?看病人舌头发肿,小便带血,大便洞泄带红就可以知道是这种病状。

足阳明胃经,从鼻翼两旁开始,交会于鼻梁中部,再向旁交于足太阳经,向下沿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中,又出来环绕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须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折回来循颐后下侧,出于大迎穴,又沿颊车穴,上行到耳前,经过上关穴,沿着发际到达前额。它的一条支脉,从大迎穴 前向下行至人迎穴,沿着喉咙,进入缺盆穴,

向下穿过胸膈,会属于胃部,联络脾脏。另一

条直行的经脉,从缺盆向下经过乳房内侧向下,

挟脐两旁,到气街腹股沟动脉部位,即气冲。

它的又一条支脉,起于胃的下口即幽门,经过

腹里,下到气街中与直行的经脉会合,再从这

里向下行经髀关穴,抵达伏兔穴,经过膝进入

髌骨中,向下沿着胫骨前外侧,进入足背部,

进入足中趾内侧。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膝下三

寸处分出,向下到中肢外侧。它的又一条支脉,

从足背上入大趾间,出于足大趾末端。这条经

脉如果发生病变就会使人颤抖发寒,爱伸腰打

哈欠,脸色发黑,发病时厌恶人与火,听到树 五桠果木的声音就会警惕而惊恐,心惊悸,想关闭门窗而独处,如果病情严重了就会到高处去唱歌,还脱了衣服奔跑,并有腹胀肠鸣的症状,这就是足阳明经经气逆乱的病 状。胃受邪则会影响到血,而发生以下病变:狂疟,温热过度而出汗,鼻孔流血, 口歪,唇紧,颈肿,喉痹,腹部水肿,膝髌肿痛,沿着胸乳部、气街、大腿、伏兔、 足胫外侧、足背上都痛,足中趾不能屈伸。足阳明经经气盛就会使身体前面都发热, 这是胃气有余,会出现容易消化谷物而易饥饿的症状,且尿色发黄;如果足阳明经 经气不充足,就会身体前部都寒冷战栗,胃中受寒而胀满。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三倍的是实症,人迎脉反而小于寸口脉的则是虚症。

(0)

相关推荐

  • 《长夏胃微弱曰平》

    首先需要搞清楚题目中"胃"和"平"这两个概念.所谓"胃",指的乃是"有胃之脉":中医认为,健康人的正气都来源于胃,又因为 ...

  • 经方应用之茯苓甘草汤医案|甘草|桂枝|茯苓甘草汤|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姜|心下悸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导读 伤寒发汗后,脾胃阳虚,水停心下,上逆于心则心悸:胸阳被阻,则阳气不能通达敷布,则四肢冷:水饮停于中焦,水津尚能敷布,故口不渴:舌苔脉象亦均为水寒之象. 点击 ...

  • 慢性胃炎,刘易

    ​胃很脆弱,害怕刺激性食物.三餐不规律,所以现在得慢性胃炎的人多,尤其是上班族:胃工作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受损伤,所以患慢性胃炎的人很多. 脾和胃同位人体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中医讲 ...

  • 胃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腑也.号仓库守内啬吏,重二斤十四两.迂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广 大 ...

  • 《备急千金要方》胃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腑也.号仓库守内啬吏,重二斤十四两.迂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广 大 ...

  • 脾脏与胃腑:斡旋中州与黄凤形真炁象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脾脏与胃腑:斡旋中州与黄凤形真炁象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 ...

  • 42阳明胃腑寒证方--四逆汤 

    四逆汤 (方见前) 脉迟为寒,脉浮为虚,外热内寒,故下利清谷.宜四逆汤以补虚温寒也. 吴茱萸汤 (方见前) 食谷欲呕,属于阳明胃寒,吴茱萸汤以温胃寒.得吴茱萸汤,呕反增剧,此属于上焦有热,不止胃寒而已 ...

  • 胃腑穴位辩证四字经歌诀

    ​疾病穴位辩证四字经--胃 火帝养生_WSH原创 阅121 转43 2020-07-23 关注 胃实热辩证 头痛如疟,口渴唇干, 消谷善饥,喜哕不安. 中脘压痛,梁丘膝边. 胃寒辩证 中脘冷痛,遇寒加 ...

  • 马老师治疗失眠(口糜,口臭,便干,寐浅,入睡难,胃腑实热,扰乱神明)验案

    董慧慧 初诊:2018年10月24日.吴某某,27岁.因"中药调理助孕"就诊.口糜,口臭,便干,寐浅,入睡难5天,30~60分钟才入睡,平时入睡很快,10分钟足够.舌淡红,苔薄白, ...

  • 卷十六 胃腑方

    <篇名>卷十六胃腑方 属性:(凡十类)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 <篇名>胃腑脉论第一 属性:(论一首) 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 ...

  • 跟我一起学中医之”胃腑病证用药法则”,教你一招学会药至病痊

    胃属于足阳明,戊土,胃为水谷之海,凡水谷入胃,必赖脾为健运.盖脾得升则健,健则水谷入胃而下降矣,皆宜升提补益,讵知太阴湿土,得阳则运:阳明阳土,皆宜脾主于则燥能运,而胃主于柔润能和也.胃气得阴则安.是 ...

  • 《伤寒悬解》阳明胃腑——承气汤证

    阳明二十九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