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余氏:狮山余氏
存谱
上海图书馆藏宗谱提要记载,收藏《狮山余氏族谱》四个版本:
1、《狮山余氏族语》
六卷,首一卷。(清)余郁文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嘉会堂木活字本,二十二册。书名据版心、卷端题,目录题狮山余氏重修族谱。本族始祖:子文,又名永文,字国器,号三乐,为萝蔓塘万福后裔,南宋初迁居遂安狮山。卷首序、跋,卷一祖训、家规、世系图等。卷二世系考,卷三人物考,卷四祠墓、祠规、祀田,卷五至六传记、诗文、墓志铭,有钱谦益文。
2、《狮山余氏族谱》
六卷,首一卷,(清)余炳虎等纂修。清道光八年(1828)嘉会堂木活字 本。十六册。书名据版心、卷端题。目录题狮山余氏重修族谱。
3、《狮山余氏族谱》
六卷,首一卷。(清)余承柱等纂修。清咸丰十年(1860)嘉会堂木活字 本,二十册。书名据版心、书名页、卷端题。目录题狮山余氏重修族谱。
4、《狮山余氏族谱》
(清)余䣭正等主修,余任贤纂修。木活字本,一册。存卷首、卷一、二 。书名据版心、目录、卷端题,记事至清道光间。 卷首谱序、传记、艺文等。卷一至二世系考。
概述
上海图书馆藏家谱全文选览网站上传余炳虎、余郁文、余承柱修谱之谱头。据谱序及题名,狮山余氏又称城东余氏(东门余家)。族谱初修于明永乐、万历年间。清朝五修:乾隆十八年癸酉,纂修余任贤,主修余猷正、蛟正;嘉庆四年已未,总纂大觐;道光八年戊子,纂修炳虎;咸丰十年庚申,总纂承柱;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余郁文。
光绪余郁文修谱22册,目录作《狮山余氏重修族谱》。卷首:
序、旧序、家规序、分郡序、氏原、复姓始末、源流辨、征重修族谱旧引、重修族谱旧题名序、谱后旧序、谱后旧记、谱后旧跋、凡例。
卷一:恩纶、遗谕、祖训、家规、古世系考,古世系共六图一世至四十世,世系图四,一一世至八世、二八世至十五世、三十五世至二十二世、四二十二世至二十八世。卷二:世系考,共十五册,一世至二十八世。卷三:人物考(科甲、明经附例贡、仕宦附职衔、孝行、敦义、儒林、文苑、节烈。卷四:祠墓考附祀田户籍(祠规、祭文、重建嘉会堂旧记附捐输名数、劝捐祭资旧引、重修嘉会堂旧记、重建嘉会堂题名、序、祖墓、祀田、义田、户籍、居址。卷五:艺文{传附节烈传序颂、行述、说、序、乞言、引、铭、赞、诗。卷六:墓志铭、 董事题名、给谱号数、跋。
族谱卷首有古世系考和世系表。大致与汾口松林、大墅儒洪相似。其中世系考与世系表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摘要如下:
古世系考:自仁瞻公自下邳迁泗州始。蝉公迁许州。宏略公仕润州,卜居京口,为江南始祖。大康于唐天宝十四年避禄山之乱迁新定(遂安)之萝蔓塘九势山下居,为萝蔓始祖。瑶,一名端,字开说,生六子镇、永、远、周、讷、同(炳虎纂谱古世系,瑶生镇远永旿鼓陆,鼓生以仁、以礼、以义)。同,名旿,又名仝,由萝蔓塘迁余村桥瓦片丘居,葬许由山,为瓦片丘始祖。生以仁、以义、以礼。以礼,字博文,号婺峰居士,葬白羊坂。生子万荣、万顷、万璧、万福、万寿(炳虎纂谱古世系顺序为万福、万顷、万璧、万荣、万寿)。万福,以礼四子,字多祐,仕吴越,为婺州司户参军。后为吴越王殿前侍御史。致仕归。宋太祖建隆二年复征为吏部郎,赐衢州官田二十顷。配吴兴沈氏,迁居龙游东郭。宋丞相端礼,子工部尚书嵘,清翰林恂达,皆其后也。子元惠。元惠生大宝,大宝生世法、世官、世则,世法生仲穆、仲邕。仲穆生承敬,承敬生舜友,舜友生子文。子文,一名永文,字国器,号三乐,任建德路兵马司,配樊氏北关千户英女。公尝督赋抵遂,路经萝蔓九势山下,见旧家故址,赋诗云:捧檄经山路,重来访旧家。根源从泗水,萝蔓遍天涯。故址生蓬荜,荒塘吐藕花。豪华无处觅,勒马久咨嗟。载县志。后居狮山,是为狮山始祖。乾隆任贤谱序,总之为十派:德一、德二、德三、美一、美二、美三、宏一、宏二、友一、友二。炳虎序对始祖子文公进行了考证,未有找到确切证据。
余炳虎重修狮山余氏族谱序
昔朱文公修家谱,溯至茶院府君,不能更推而上,事纪其实,不敢附会诬其先世也。吾宗至唐宋时叠经播迁久矣,世远难稽,前辈修谱自受姓以来,另列为古图,迁遂始祖断自三乐公,守其坟墓,世祭勿绝。亦朱子纪实之意矣。顾谱载三乐公,讳子文,又曰一名永文,由龙游适居,曾任建德路兵马司,督赋至遂,经萝蔓故址,赋诗。后居狮山,为狮山始祖。言似明确,无容多有异议。惟查吾郡,自宋宣和二年改睦州为严州,迨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始改严州为建德路。八世祖云林公谱载生于顺帝至元元年,距世祖至元十二年仅六十一年。以前并无建德路之名。唐宋以来,牧民督赋之官,皆避本贯。子文公为龙游人,焉能任建德路兵马,其讹错不辨自明。查邑志注萝蔓古迹,子文公为睦州兵曹,过此赋诗。曹掾原属本贯,其说近是。但其诗,各宗均载艺文,注子文公为万福公后裔,由万福公传至子文公,其间世系谱载多有缺略。是吾始祖为赋诗之子文公,不能无有疑义。又偶检旧祠主所祀始祖,讳叙福公,曾任本邑司训,传至子文公,计四世,其间世次名目更属不经。谱自乾隆癸酉虞卜公重修后,至嘉庆已未,奉府君命随同复纂,底册将成,府君以本源多有牵合,癸酉以前旧谱又无片纸存,命炳虎亲往龙游,向各宗稽查,亦无实据。炳虎随即赴选,致未告成。迄今已三十年矣。兹奉讳里居,亟以此事谋诸合族,适侄衡平礼闱返,与有同心,遂互相考订,遍搜旧闻,偶于残籍中拾得术轩公后裔景山公手录旧谱小本,载子文公曾任云南按察使,以后世次符合以前世系,名号大相径庭,足见世远年湮,在当时已难详考。传闻异说早有牴牾。断以文公谱意,惟知有三乐公而已。其讳子文公耶?为永文公耶?或有二名,不可轻易。其为兵马司之子文公耶?为按察使之子文公耶?既无确据,岂敢妄拟。夫谱以传信,疑者阙焉。吾有始祖之来历,自有始祖所自出之根源。纪其所可考,删其所不能稽。斯阙疑即所以存信。若勉强牵引,诬其先世,难免识者讥焉。溯三乐公以上,前有五代之乱离,后有南北之播迁,远代世系不无承讹袭舛,仍另列古图,存而不论。自三乐公以后二十六代,世次名讳昭穆秩然,迄今村落十余处,子孙数千人,簮缨世继,名业辉煌,早已称为望族,非由先人世德遗,安能奕叶而流光者欤!嗣后为吾祖子孙者,读书力田,型仁讲让,以期不坠家声,斯即祖宗之所深望。若徒以遥遥华胄夸耀世家,支派繁衍,辄称巨族,区区修谱之意,岂谓是哉。今届告成,谨缀为序。
时道光八年岁次戊子仲秋月,敕授文林郎升中书科中书前四川兴文云南恩乐各县知县历署四川石泉高县富顺合江云南镇沅直隶州各印务前翰林院待诏二十一代孙炳虎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