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车企夹击,小米和格力的造车梦道阻且长

小米与格力电器最著名的交集,可以追溯到2013年10亿元赌约,当年两者都在比拼2018年营业额,输的一方给予胜利者10亿元,结果格力以总营收2000亿元赢了小米的1749亿元。不过这场赌局,最终被延期了5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跟小米集团掌门人雷军再赌一次。
今年9月1日,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有了续集,两者先后宣布进入新能源车赛道,开启一场全新的竞赛。这也给10亿元赌约增添了一些悬念。

双双发力造车,雷军不舍得给10亿?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通过参与司法拍卖拍得珠海电动车企业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成交价格为18.28亿元。与此同时,董明珠也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格力电器顺利将银隆新能源变成了其控股子公司。
凑巧的是,9月1日,雷军也发表消息称,小米汽车正式注册,公司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担任法人代表。
两则信息公布的时间仅相差一天,或许是巧合,但不排除雷军是有意为之,不想在造车方面再输格力电器一次。
实际上,雷军和董明珠都很想在汽车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并都为自己的造车梦付出不少努力。早在2013年,雷军就赴美拜访特斯拉CEO,了解了特斯拉汽车,然后就在汽车领域不断投资,包括投资了小鹏、蔚来等新能源车企。
近两年小鹏和蔚来的市场销量成绩和市值都是飙升,想必作为投资人的雷军也尝到不少甜头,于是今年3月份,小米集团就正式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制造智能电动汽车,并计划拿出100亿美元投资,壕气十足。
不差钱的小米集团与曾经资金充裕的恒大汽车一样,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来快速拓展汽车版图,从今年6月份至今,小米集团就投资了汽车驾驶辅助技术软硬件方案提供商纵目科技、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4D毫米波成像雷达供应商几何伙伴、无钴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科技、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供应商智慧互通等科技公司,甚至还以约7737万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这些科技公司都为小米汽车的智能汽车赋能。而从小米集团投资的公司可以看到,雷军是希望准备充足后再下场造车。
而在雷军大力投资新势力车企之际,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看中了新能源车的市场,2016年格力电器曾想要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银隆新能源,遭到格力的股东反对后,董明珠则以个人名义来向银隆新能源进行投资,并通过多次增资,成为银隆新能源的第二大股东,这也为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新能源做好铺垫。
此外,近两年董明珠也在为造车做准备,2019年,格力电器就与威马汽车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整车制造相关、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进行合作。同时,格力电器还在研发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并在今年4月份公开了与新能源汽车与电池相关的专利。可以看出,为了自己的造车梦,董明珠也付出了不少。

双方都有不错的技术积累

得益于雷军和董明珠多年的付出,目前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在造车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于小米集团而言,如今已经有基本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产业链,甚至拥有诸多技术专利,比如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及装置、控制车辆预热方法及装置、车载蓝牙播报方法和装置等。
要知道,在智能化时代下,未来智能汽车核心的竞争配置就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而从小米集团在智能技术方面的布局力度不难看出雷军想要打胜仗的心。
而格力电器在智能技术领域的储备不如小米集团,但是在汽车市场征战的经验更加丰富。此前银隆新能源已经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两个领域布局产品,其中商用车板块曾经迎来了蓬勃发展,2016年以5,285辆的销量成绩排名国内第七,到了2018年则又以7,278辆的成绩升至第三位。
另外,银隆新能源在2019年还推出了新能源MPV艾菲。尽管这款车没有获得较大的市场反响,但为银隆新能源积累更多造车经验。值得一提的是,银隆新能源还有造车资质和制造工厂,可以说,银隆新能源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领域都已经是老将。
不仅是车型,多年来银隆新能源还专注于钛酸锂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等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这些先天条件都有利于格力电器在汽车领域的发展。
可以看到,尽管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进入新能车赛道的时间比较晚,但相比当年其它新势力车企进入市场更有优势,掌握的技术更多,市场经验都更丰富。

造车梦道阻且长

尽管优势明显,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都是资金雄厚的企业。但雷军和董明珠的造车梦不一定顺利。对于小米集团来说,现在没有造车资质和造车工厂,造车经验基本为0。另外,雷军还表示小米的首款车型会定位中高端,价格很有可能在10万元-30万元。该价格区间是高手如林,有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小鹏P7等。
另外,小米汽车首款车型还计划在三年后进入市场,届时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会更强,同时还会有其它新企业入局,它们都会对小米汽车造成不小的压力。
而格力电器虽然生产条件更充足,但是没有过硬的技术,早前推出的艾菲也因为产品力较弱,没有取得理想的市场成绩。这款车的造型很像丰田的埃尔法,原创设计元素不多,并且搭载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所以实际续航里程极低,有消息称续航只有200公里左右,结果2019年上市的艾菲仅卖出2,708辆,销量非常惨淡。
不仅如此,此前银隆新能源的主营业务还是新能源商用车,意味着生产线主要是为商用车服务,若发展乘用车,则需要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困难度也非常高。
对于小米汽车和格力电器来说,造车比造手机和空调更复杂,无法一蹴而就,尽管有资金实力购买更多配置,但各个功能之间的匹配度也十分考验造车功底,未来小米汽车和格力电器的造车之路充满不少困难,道阻且长。
也许是预测到造车之路充满坎坷,格力电器没有完全把精力和资源用于造车,而是储能领域,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在公司治理、市场拓展等领域赋能银隆,同时借助银隆技术以及产能,推动格力储能产品在各板块上的运用。也就是说,未来格力电器很有可能做新能源车技术供应商。不过造车的初心,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表示有变。

小米和格力电器造车有不少共同点,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市,同时也可以说是偏科王。如今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玩家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头部新势力车企的实力不断增强,传统车企也在持续发力,同时还有越来越多新兴车企入局,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小米和格力电器的造车路也不会一帆风顺,雷军和董明珠10亿赌注,谁赢谁输,也只能在2年后见分晓。

REVIEW

点击图片,回顾近期精彩文章

【第四代嘉华开启预售】

【坦克400&500亮相】

【欧拉芭蕾猫刷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