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旧事丨第六回·凿山通圳城郊庄稼茂盛 开路达州乡野政令畅达
第六回
凿山通圳城郊庄稼茂盛
开路达州乡野政令畅达
西山大路罗旁口到西宁城一段(摄影:聂的)
话说林致礼知县到城郊考察,发现方圆数十里的小山包,土地都是光秃秃的,有的地方更是草木茂密,连天空也给遮蔽了。为什么这些土地没人耕种呢?经过了解,原来这些土地建县初就已经分配给移民们耕种了,这些移民也加入了西宁县的户籍,但因为没有水灌溉,这些田地年年干旱,无法耕种,他们不得不到别处谋生。田地年年荒废,赋税年年拖欠,给西宁县经济和社会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回到县署,林致礼想:老百姓做事情,事前并不会进行全面而审慎的考虑,他们的思非常很简单,觉得有利可图才会付出辛勤劳动。这方圆几十里小山包的土地,灌溉问题不解决,百姓怎么会有利可图呢?没利可图,百姓自然离去。因此,要解决土地不抛荒的问题,必须解决土地的灌溉问题。此后数日,林致礼知县与幕僚多次到现场勘探,考察水源和走向。大家一致认为,要解城郊几十里土地的灌溉问题,必须开凿水圳,而且开凿一条水圳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分别在东面和西面各开凿1条才行。根据勘察的情况,东面一条水圳是引导埇强大山流出的山泉水,西圳则引导旱塘附近的山泉水。确定了东西圳的起点后,林致礼知县让幕僚画出两圳的设计图。幕僚经过反复研讨,东圳的设计为:从埇强大山到达埇坡,引水上车龙、福炉、社前,经文德山下出大洞,灌溉这里的田地。西圳的设计为:自旱塘上石子岭脚的官埤,蓄水上圳,经狮容、埇口、石角、牛尾树、沙头峒、官井头,过南门,绕沙柳、树脚,到达东门外,在这里架竹笕出引水到龙头社、文阁、水松,灌溉这里的田地。按照设计,建成后的东西二圳,可以灌溉田地100多顷。古代1顷为50市亩,1市亩为60平方丈,十五分之一公顷, 1公顷为100公亩。据此,山人换算过,100多顷即为700多亩!时值秋后,正是农闲季节,为了尽快解决这700多亩田地的灌溉问题,林致礼知县要求立即开工建设。官府于是向县城内外成年男丁派发徭役,由于是开凿灌溉稻田的水圳,因此,被派发徭役的成年男丁积极性很高。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开凿东西二圳工程无疑是一项巨大而艰辛的工程,科学组织施工,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关键。为此,林致礼和幕僚把东西二圳划分成好几个施工地段,把役夫分为几个施工队,然后把工程分段承包给相应的施工队,规定每一地段的施工期限,确保工期不会被拖延。林致礼知县还集中工匠,向他们讲解施工要求和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计,务必按照农田需要引导流水。凿山通圳,在完全靠人力的古代,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在林致礼知县的努力下,经过广大役夫的共同奋战,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东西圳这一水利工程建设。当山涧流出来的泉水,变成滚滚长流的圳水,西宁百姓无不由衷地感激林致礼知县。这两条水圳由东至西绕着外城流淌10里有多,即使天旱,方圆几十里的田地也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光秃秃的旱地,从此变成低湿的田地;草木茂密相互遮蔽的土地,从此变成肥沃的田地;空阔荒芜的田地,全部变为财富的聚集处!那些到别处谋生的人,争先恐后地回来种地了;赋税不拖欠了,百姓也富足了。而百姓在西宁快乐获利的消息辗转流传,很多外地人人带着财富移民到西宁。不到一年时间,这里的田地就长满了农作物,附近村庄变成了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地方,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东西圳凿成后,教谕王光信十分高兴,他在他的《东西圳记》中饱含激情地中写道:
嗟乎,观河洛者思功,享粒食者思德,西土水利之兴者谁耶?粒食之传者谁耶?铢毫皆侯赐也。西民之含齿束发,迨千百年之未生未形者,其饮功绎德,吾不知其视古昔又何如也?(1)
后人对林致礼开凿东西圳的评价相当高,清康熙初年西宁县训导钟光斗在《平政桥碑记》中说:“东眺华表石岿然在望,则凌开府辟地立县之所纪绩也;西见圳水洋溢田畴,则林侯开凿灌田以为民利者也。”(2)凌开府就是凌云翼,林侯是林致礼。钟光斗把林致礼开凿东西二圳与凌云翼平定瑶乱相提并论,山人认为不无道理,在农耕社会,水利的作用实在太大了!但很遗憾,后人对东西二圳缺乏维护,到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大洞乡的村民联名呈文给李玉鋐知县要求维修水圳,但这个时候吏部调李玉鋐任京官的调令已到。李玉鋐只好在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卷之十·艺文志》中王光信的《东西圳记》后附以下面的文字:
东西二圳灌溉农田范围很广,林致礼知县本来立足长远,无奈时间长了,渠道自然会毁坏。如今西圳已经不能引水,只有东圳还能引水,大洞乡的田地很大程度是靠东圳的引水来灌溉的。东圳的圳水发源于埇强大山,由茅坦绕着埇波流到车龙,经文德山边引灌大洞乡的田地。顺治年间,山洪水爆发,圳水受到阻遏,圳震荡汹涌,冲断了茅坦山腰的水圳,水从下车龙山埇涌出,成了河道,沿着河道几公里的水圳,只剩下很小的水流,河道两旁的堆积岸,被附近耕田的人占为己有,开垦成田地来耕种,致使大洞乡的田地基本不能利用东圳的圳水灌溉,只好丢荒。大洞乡的村民乘编修《西宁县志》的机会,联名呈文给县里,呼吁维修水圳。刚好我这时奉命调任京职,来不及妥善解决这事,但已将呈文发送儒学教官调查办理。总的说来,大洞乡的田地主要是靠东圳来灌溉,如果没有东圳,就等于没有大洞的田地。十分希望后来的知县能解决这事。
却说罗定兵备道郑人逵在修复西宁县被洪水毁坏的城墙时,就很想开通西宁县到罗定州的道路,让沿路百姓可以到达州、县。但各个瑶族部落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官府修路,经过他们家门口,是想着法子来收拾他们的计策。所以多次破坏阻扰,不能施工。郑人逵只好暂时作罢。万历十六年(1588年),陈瞻岳任罗定兵备道。当时罗定州及其属下的东安、西宁二县,道路都以罗定州为汇合点,从罗定州向南,由罗镜冈转入函口、怀乡,通向高凉。从罗定州向北,沿着南江通出西江,连接寿康驿和东安、西宁二县,南乡、封门两个守御千户所。虽然有路相通,但都是崇山峻岭,被茂密的竹林和树木荫蔽,蛇虺盘踞,鬼神出没。不断有人走的话,就成为路,但过一段时间没有人走,又被茅草堵塞了,看不到天日,往来艰难。在东安县,各处之间还容易连接。西宁县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从信宜县、茂名县划入了定康、感化、从善、信丰和镇南5个都,这5个都位于广西岑溪中间,并连接瑶人聚居的七山、六十三山,潜藏着很多寇盗,这些杀人越货,掠夺烧杀的家伙横行霸道,使得上述5个都的老百姓好像脱离了西宁县管辖似的,官府很难对他们实行有效的管治,他们也从来没有到过县城的县衙。一天夜里,陈瞻岳在州里家中的书房,拿着油灯观看罗定州地图,不看则已,一看让他大吃一惊,他发现,无论东安还是西宁,竟然没有一条道路与罗定州相通!他大叹一口气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罗定州,特别是西宁县,是很难治理好的。西宁县好像人的身体一样,要治疗身体的疾病,必须先让血脉流通,手脚才能运动,不会麻痹,没有失去知觉。要治理好西宁县,必须让远远近近的地方都有道路可通,远远近近的人都能互相流动,然后才能做到上情下达,没有坏人能够从中作梗。如今从信宜县、茂名县新割附来的5个都的百姓没有道路通达县衙,就好像人的手脚不属于自己一样。如果今天不去治理,日后就会患上不治之症!
陈瞻岳于是与参政侯德源商量开路的事,陈瞻岳极力重申之前郑人逵修路的理由。侯德源参政向制置司衙门请示,制置司同意了侯德源的请求,下发公文,授命罗定州知州潘仕绅,西宁县知县林致礼全面负责开路的事情。潘仕绅、林致礼将各自负责的工作分别委托给把总许应明,千户刘元威。许应明和刘元威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积极开展有关工作,二人发动所属士兵和老百姓进行实地勘察,分段施工,计算工期,监督进度和质量。当他们斩荆棘,伐树木,铲平险阻,形成平地后,顽固的瑶人完全没有考虑官府公告对他们的安抚和保护,暗中破坏开路的计划。他们砍下树木拦路,挖下陷阱并埋下竹签,安排伏兵施行妖术,开路的官兵和汉族百姓惨遭毒手,自然感到恐惧和沮丧。面对这种情况,陈瞻岳说:“如今经过安抚,瑶人虽然说是向化了,但却还是不顺从,我们不要因为他们对开路产生惊疑,令他们又生出背叛的想法。”于是派许应明深入瑶人居住的山洞,讲明朝廷的威势和德政。
当时西宁的各个瑶人部落已被官府编甲管理,在山里的瑶甲有大曲、龙湾、小洞、厂头、鹅参、甘竹、白水、白马、上下脉、云岭、杨梅、本栏等处。许应明把总聘请了一位与瑶族人稔熟的汉人为向导,不带兵丁,到上述各瑶寨去做瑶人的思想工作。这位向导姓岑,年过六十,但身体硬朗。临行,岑老汉对许应明把总说明了进入瑶寨的注意事项。他说:“我和你进入各瑶寨,瑶人一定把你当作嘉宾接待。”许应明问:“怎么个接待嘉宾法?”岑老汉说:“杀牛!”许应明:“这个不算特别。”老汉:“他们开始时用火烤牛。等到入席后,就让自己的老婆或姐妹出来陪您吃,那多数都是美人儿哦。她们和您饮酒助兴,用嘴含着酒,然后吐出来让您喝,再用嘴把牛肉嚼烂吐出来让您吃。对您会表现出很亲热。瑶认认为,这才是尊敬客人。”许应明:“天啊!你叫我如何保持得住?”老汉说:“许把总,您必须把持住。瑶人的老婆虽然对客人亲昵,似乎不够庄重,但客人绝对不能乘机揩油,否则,必定招致祸害。所谓僮淫瑶贞,是很有道理的。”
那是十月的一天,秋高气爽,许应明在岑老汉的带领下,来到厂头瑶寨,进入第一道寨门,再走半里,才到第二道寨门,高二丈、厚三尺的围墙与第二道寨门形成一个闭环,保护着里面的瑶人。进入第二道寨门,里面有五六十户瑶族人家,都是二层建筑,一楼住人,二楼储物。岑老汉径直找到瑶首家,一番介绍,瑶首知道随岑老汉而来的是把总许应明,宾主于是坐下,寒暄之后进入正题,许应明解释官府修路的本意和对瑶认的安抚情况,请他不要多心。并耐心回答了瑶首提出的相关问题。是日,瑶首果然如岑老汉说的那样招待了许应明。看着瑶族妇女含酒、嚼牛肉的小嘴,身体几乎挨着她们摇晃的胸部,许应明几乎有点把持不住,好在岑老汉有言在先,许应明最终还是究把持住了。
如此一月左右时间,许应明走遍了上述山瑶部落,不过是重复厂头瑶寨的话语罢了,经历多次瑶寨妇女的亲密接待,到后来许应明已完全没有生理反应了。在许应明的努力下,各个部落的瑶人终于醒悟,不再阻挠,士兵和老百姓得以团结协作,开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当时,千户刘元威督兵在灯心岭开路。灯心岭又名黄五岭,在西宁县城南面,距西宁县城50多里,即今通门镇甘亭村。灯心岭高200多丈,当开路开到半岭时,士兵口渴难耐,到岭底下取水,确实太过艰难。这时,一位士兵在路旁随意挖了一锄,竟然挖出了一个泉眼,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尝一尝,甘冽无比,士兵大喜,报告刘元威。刘元威认为此泉乃上天所赐,于是请示知县林致礼,建议砌一个小井来贮存泉水,在井上修一个亭子,方便过往行人憩息、酌泉解渴。林致礼知县自然同意。井和亭子修好后,行人经过在亭子休息,酌泉,都觉得这里岚光掩映,古木参天,环境非常幽静优美,后来竟然成为了西宁八景之一,名曰“甘泉天浚”。
本县诗人李林蓁有《甘泉亭》诗赞曰:
千山烟树万山菁,泉冽潺湲弭客旌。
已觉玄霜开玉液,却疑仙掌坠金茎。
云凝鸟道连峰碧,石咽龙津彻底清。
执杓不妨频满腹,汉家久矣渴长卿。(3)
康熙三年岁贡生区国龙也有《甘泉亭》诗赞曰:
过尽诸峰欲到天,寒林萧飒卷云烟。
邮亭歇马逢山雨,恨不甘泉是酒泉。(4)
经过两年时间的施工,西山大路终于开通。大路以罗旁口为起点,到罗定州东营止,共计13240丈;又从黄五口起,到六迪分水止,共计3800丈;路宽1丈2尺,两边砍伐树木30多丈,搭架桥梁85座。又从夜护城起,到罗定州的亚婆滩止,共计8026丈;又从芦荻埇起,到夜护城止,共计4150丈;又从夜护城起,到镇安寨止,共计6920丈;路宽1丈2尺,两边砍伐树木30多丈,搭架桥梁143座。路通,政通,财通。陈万言在他的《新开西山大路记》为后世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大路草木茂盛,但没有被草木蒙蔽,昏暗的地方得到太阳的照耀。近年来,路上的人唱着歌走路,耕田的人感到快乐无比,有冤情的人可以到县里、州里伸雪;缴纳赋税的人可以方便地到缴纳点缴纳;路通财通,商人生意越来越兴隆,货如轮转,齐全充足;官府往来巡察民情比之前大大方便了,居住在被深溪隔绝的边远山洞的瑶人,常常见到汉族官员的威仪,并为之欢欣鼓舞,好像获得新生一样。各瑶族部落对抚瑶官员不再心口不一,不敢因为有异心而变乱。在邻县的瑶人也敬畏西宁县官府的威势,不敢越过西宁县界来抢劫。瑶人凡是有什么举动,早上发生的话,官府当天早上就知道;稍有不良的图谋,晚上发生的话,官府就当晚扑灭。政令畅通下达,民情畅通上传,荒远之地不再闭塞;人们天天背着东西到县城出售;这数百年来野兽出没的地方,一朝成为平平荡荡的地方!
列位看官,为西宁做出如此大贡献的林致礼知县、陈瞻岳兵备道何许人也?林致礼,广西上思州人,举人,万历十四年(1856年)任西宁县知县。陈文衡,字惟平,号瞻岳,江西鄱阳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任刑部主事、监察御史,外调庐州推官(各府的佐贰官,正七品,掌理刑名、赞计典)。后任南京吏部郎中,升任广东按察司副使,万历十六年任罗定兵备道。
西山大路在西宁历史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自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修通起,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360多年中,西山大路一直是西宁(郁南)西南部一条陆路交通干线。1954年罗定至合江、贵子的广海北线公路修通,1958年2月塔脚至榃滨公路修通,1965年5月建城至通门公路修通,西山大路才先后被公路取代,大部分成为了乡道。
却说万历十六年(1588年),西山参将府根据当前的军事形势,将封门守御千户所从封门迁到了西宁城内,将函口守御千户所从函口迁到恩平䓣沟驿,所与驿同在一个城子中。这意味着逃到广西的瑶人,已无力从函口、封门两个方向对西宁进行威胁。但瑶人转而从西宁县常静都一图(今罗定市西北榃滨镇)夜护方向威胁西宁的治安。为此,万历十七年(1589年)西山参将府在夜护修筑了夜护城。夜护城离西宁城220里,与广西岑溪交界,连接七山六十三山,是瑶人出没的险要关口,新修筑的夜护城不但有厚厚的城墙,还有公馆、营房,演武亭等。清初夜护城还设有千总1名,士兵150名,分布在扶合、牛头、罗云、黄矛、思虑、桑园、河叉、湾峒、朝岭、小峒各地的汛地,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前后,城墙、公馆等都接近倾倒,只有不到20名士兵。
在封门、函口守御千户所迁移的时候,欧大任应罗定兵备道王泮的邀请,到罗定州游玩。欧大任乘船溯西江而上,到南江口转入南江。未知欧大任进入南江后的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 释
(1)这段话的意思是:啊!古人看到黄河、洛水,就想起大禹治水的功劳,享用粮食,就想起周族祖先后稷生民的恩德。西宁县兴修水利的人是谁?促进粮食生产的人呢是谁?一丝一毫,都是林致礼知县给带来的。从现在到千百年后的西宁老百姓,我不知道在他们看来,林致礼知县身上拥有并被人们称颂的功德,与古代的贤人相比又如何呢?
(2)这段话的意思是:眺望东面,华表石历历在望,岿然屹立着。上面刻字记载了两广总督凌云翼率兵平定瑶乱,划拨土地成立东安县、西宁县的功绩。远看西边,城郊被东圳、西圳流水灌溉的田野碧水荡漾,这是林致礼知县开凿水圳引水灌溉田地,造福百姓的举措。
(3)这首诗的大意是:千山万岭树木云烟缭绕挂满鲜花,甘泉清冽慢慢流动客人必停刹那。觉得泉水是仙药与酒泡出的玉液,又像是铜柱仙露被仙人手掌接下。山道陡峻云彩凝聚山峰把云染绿,泉水清澈见底像蛟龙的津液甘滑。不妨频频拿起长勺舀水喝个肚饱,汉代相如糖尿病喝水才妙笔生花。
(4)这首诗的大意是:走过了众多的山岭都好像高插云天那样,秋冬之间烟云飘荡树木在风中沙沙作响,山中遇到下雨只好到甘泉亭里躲避歇息,喝着甘泉井水恨不得它变成美味的酒浆。
敬告读者
《西宁旧事》以章回体小说形式叙述郁南县从明朝万历五年(1577)到清朝宣统三年(1911)的一段历史。书中以今存的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4本《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所载事实为依据,坚持“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的原则,力图为读者展现这434年波澜壮阔的郁南历史画卷。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西宁旧事》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