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预后发生血栓?这个指标很重要!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专业真题
每日一练
患者男性,32岁,尿频、尿痛2天入院。 査体,尿道外口有脓性分泌物,涂片见大量革兰阴性咖啡豆形双球菌。有关该病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
前言
“胃癌”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陌生了,它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虽然胃癌的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但是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
据国家癌症中心预测:2020年预计全国胃癌发病率为24.30/10万,新发病例数约为34.6万(男性23.7万,女性10.9万)。并且总发病数还将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增加。
80%的早期胃癌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大部分胃癌患者去就诊时已经是癌症中晚期了!因此一旦出现一些不良的消化道症状,例如:体重减轻、上腹痛、食欲不振等,应尽快就医,以明确疾病。
凝血功能指标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胃癌患者在治疗前会做很多检测,但是今天我想着重谈一下凝血功能指标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今天我们谈的常见凝血功能指标有: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及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
研究发现,肿瘤患者易出现凝血异常。但是随着临床的深入研究,发现:60%~100%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这部分凝血功能障碍的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和凝血因子V(FV)等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及血小板(PLT)增多等。
对肿瘤患者来说:
①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易致血液瘀滞。
②手术和化疗等治疗,可通过激活机体应激反应等来加重患者高凝状态。而高凝状态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系统等来加速新血管生成和激活PLT等,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最终影响患者预后。
所以监测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预防血栓形成和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
检测凝血功能这些指标,具体如何对临床展开指导意义呢?
我们发现:
①胃癌患者血浆 PLT、PT、FBG、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升高。
②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越晚,血浆PLT、PT、FBG、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越高。
③低分化者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者、高分化者。
④病灶直径≥5 cm者血浆PLT、APTT、FBG、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病灶直径<5 cm者。
⑤远处转移者血浆PLT、D--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为什么胃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会如此变化呢?
1.目前临床认为肿瘤患者处高凝状态主要是因肿瘤细胞通过损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释放促凝物质等来打破凝血、FBG这一动态平衡。
由此可见,肿瘤与凝血是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2.对胃癌患者来说,PLT由巨核细胞裂解产生,其体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而血小板生成素可通过受体Mpl 促进PLT释放,从而使患者外周血PLT水平升高。一旦胃癌患者PLT水平升高,其将致患者出现高凝状况,同时还可增强肿瘤细胞黏附性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增殖,最终影响患者预后。
3.FBG具有止血、凝血和维持人体血管壁完整的作用。胃癌患者血浆FB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患者病理分期的增加、转移,其水平不断升高,同时也预示着患者预后较差。
胃癌患者体内FBG更新速度较健康人群快,从而致FBG代偿性增多,最终致患者处高凝状态;在肿瘤细胞的诱导下,人体血管内皮细胞 可分泌抑制FBG降解的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剂,减少FBG的降解,使胃癌患者外周血液中FBG水平升高。
4.D-二聚体主要是一种FBG降解后的产物,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体外周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极低。当机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刺激时,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此时机体血液将处高凝状态,最终使D-二聚体水平升高。胃癌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处激活状态,而患者凝血系统激活后将经过一系列反应,此时患者FBG被裂 解,最终产生D二聚体而使其水平升高。
5.目前对于PT、TT等水平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液中变化的报道不一,这可能与各研究报道选取对象不一致有一定关系。患者APTT、PT延长也说明胃癌患者更易出血,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病灶的增加,患者更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这主要是因患者处高凝状态,其 FBG系统被激活,而FBG亢进将致出血。
6.有报道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中晚期患者发生便血等概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所以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PT及APTT水平可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合并出血。
7.正常状况下,机体FⅦ水平极低,多数以酶原形式存在,TF存在于多数组织细胞中,正常情况下,循环血液中不含组织因子,当人体血管受损时,大量组织因子被暴露,此时与血液中促凝血因子Ⅶa相结合,并参与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研究发现,癌组织中FⅧ水平较癌旁组织更高,且分期越晚,其阳性率越高。
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临床中,凝血功能异常者中,只有小部分患者出现血栓,而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但是这种高凝状态却增加了患者血栓的风险。当患者处于血栓前的状态时,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体征,因此不易被发现。所以,检测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早期及时发现高凝状态和指导临床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患者凝血功能,透过这些指标可及早指导临床展开干预,从而避免动静脉血栓形成、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重阳,李斌,杨龙飞,等.胃癌患者出现血瘀与PT, APTT,TT及FIB的相关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8,42(11):1296—1299.
2.张蕾,薛永飞,张敬伟,等.化疗前后凝血指标与胃癌患者 临床特征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8,16(11):1424—1427.
3.黄颖怡,陈英贤,谢剑豪,蔡雪.平检测胃癌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9):2048-2355.
4.段雪辉,吴伟东,谭燕萌,等.血浆TAFI和TAT水平与 胃癌的关系[J].肿瘤,2016,36(2):215—219.
5.杨之敏,邱垄,王静.胃癌患者凝血功能与病理特征的关 系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9):1480一1482.
6.贺爱军,任羽.外周血凝血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 疗的相关性EJ].中国肿瘤l临床与康复,2016,23(8):913— 917.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者:简川,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