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钢琴诗人”远去了 第A16版:天下 20201230期 济南时报
傅雷之子傅聪因新冠在英国去世
“东方钢琴诗人”远去了
2020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送别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艺术家。当地时间28日,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于当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音乐方面,傅聪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他独特而具有深邃东方韵味的演奏风格,让全世界乐迷体味了“东方钢琴诗人”的魅力。
从钢琴的世界走出来,傅聪也是《傅雷家书》中那个虔诚听取父亲教导的收信人。从他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每一段成长经历,读者们都仿佛置身其中,与他共同参与经历着那些个人抉择和家族起伏。
曾被誉为“中国的肖邦”
钢琴家傅聪被誉为“中国的肖邦”,也被誉为“中国的钢琴诗人”。年轻时,他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一战成名,他对肖邦作品的权威演绎举世公认。肖邦成了傅聪最重要的标签,然而,他的艺术成就绝不仅限于肖邦。
1934年,傅聪出生于上海。幼年时的傅聪曾师从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8月,傅聪受中国政府派遣,赴波兰留学。1955年,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波兰华沙举行。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傅聪经过三轮比拼获得三等奖,并获《玛祖卡》演奏优秀奖,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新中国的音乐家。
肖邦写过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玛祖卡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音乐现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不同于他那些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傅聪的《玛祖卡》被认为“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傅聪斩获《玛祖卡》演奏优秀奖,意味着他对肖邦作品的诠释,得到了很多肖邦专家、前辈大师们的肯定。
尽管傅聪被誉为“中国的肖邦”,但是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肖邦。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他擅演的范畴。傅聪说,“我没有说不爱肖邦,但我是音乐的奴隶,我希望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肖邦这一个瑰宝,我还想做得更多。”
他和父亲的通信集影响了几代人
傅聪的父亲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他对于傅聪在钢琴方面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在傅聪的小时候,傅雷就感觉出他对音乐的感受力特别强,在这方面有潜质,就让他学了钢琴。傅雷曾写道,“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
傅雷傅聪父子之间的通信集《傅雷家书》更是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不少人是通过《傅雷家书》知道了傅聪,并且借鉴这本书里的观点,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最早出版于1981年,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也因为家书的存在,在读者的心中,傅聪总是显得那样亲近。
在谈及家庭教育时,傅聪曾提及,无论做人还是做音乐,家书中的“赤子之心”四字对自己影响深远。“父亲并不是给我知识,而是教我如何自己去思想,这好像给了我一把人生的钥匙。”傅聪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2013年10月27日,傅雷和朱梅馥的骨灰合葬于上海浦东的海港陵园,傅聪和傅敏请人在墓碑上刻下了这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便是傅雷在家书中对儿子说的原话。
李云迪、郎朗等发文缅怀
作为颇有国际影响力的一代钢琴家,傅聪早在1960年代就已被《时代》杂志誉为“中国最伟大音乐家之一”。而他在生前曾接受媒体采访时却明确表示过不喜欢“大师”这个词:“对我而言,音乐就是爱,就是一辈子的追求。”
傅聪并不是一位炫技型的钢琴家,也不是如江湖传说手速可以快到“燃”爆的类型,在他指尖演奏出的肖邦、舒曼、舒伯特的作品,始终绵延出一种深邃的东方韵味。“我的东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傅聪曾这样描述自己骨子里的东西。
12月28日凌晨,著名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发微博悼念称:“我们也会追随先人的脚步,成为永恒的一部分。愿那永恒的美乐在天堂永远陪伴着您,永不寂寞!R.I.P”。我国另一位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了“傅聪大师,我十分敬重的伟大的艺术家,愿天堂没有病痛……”,表达对傅聪去世的哀悼。
阿格里奇基金会是由国际著名钢琴家玛律塔·阿格里奇创办的监督国际钢琴比赛的全球性非营利机构,也转发了傅聪离世的消息: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他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音乐家。
(综合自央视新闻、环球人物、北京头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