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奇谈之十七:一阳初动“活子时”

《抱朴子·释滞》中说:“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有人说,胎息就是通过减慢呼吸频率,直到能够不用口鼻呼吸。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短时间闭气还可以,长时间不以口鼻呼吸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了。据说世界上憋气时间最长的人,是西班牙的Aleix Segura,他一口气能在水下停留24分钟零3秒。如果说不以口鼻呼吸就是胎息的话,那么这个西班牙人就是世界上胎息练得最好的人。

难道说猴王去龙宫寻宝,是向那些鱼鳖学习在水里憋气的方法?

显然,这不是胎息的本质。胎息,虽然从呼吸入手,却与呼吸无关。

破解胎息秘密的关键在于——息。

很多人把“息”当成了“呼吸”的意思,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阳生为息,阴长为消。消息,指阴阳二气的增减,盛衰,生灭。阳气的生长,增加,这是“息”字的本义。所以汉语中才有“生生不息”、“休养生息”等成语。

虽然,“息”的本义与呼吸无关,但是中医理论认为:肺主一身之气,人体气的生成和运行都和呼吸相关(参阅西游奇谈之十六:如意金箍棒的妙用里里面引用的《内经·五十营》经文),因此,“息”才和呼吸挂上了钩,佛道中才有了诸如数息、随息、止息等各种以呼吸为中心的修炼功夫。

猴王入海底向龙王要宝贝,其实就是寻找“精化气”方法。只是这种方法是“呼吸”吗?

《入药镜》里面,第一句就说:“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如果说呼吸法也是一种“精化气”的方法的话,那么这种方式化出的气是“后天气”。修炼后天气的成果不过是庄子所说的“为寿而已矣”。

佛教天台宗把呼吸分成了四种:一进一出很急促的,只到肺部,叫做“喘”;不急促的往来呼吸,叫做“风”;比较深长的呼吸,连自己都听不见声音,只在鼻尖上有感觉的,叫做“气”。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进入定境或者深睡眠,有一刹那,不呼不吸了,那是“息”的境界。当然,这种不呼不吸的状态,和前面说的有意憋气停止呼吸时截然不同的,在“息”的境界里,念头专一,呼吸不动,这叫做“心息相依”。这个状态下,所产生的气,才是所谓的“先天气”,道家也称为“炁”。念头一散乱,呼吸马上就动了,先天也就变成后天了。金箍棒的两要素——13500的重量和随“意”变化的特性——提示我们的其实就是“心息相依”。

还记得在《西游记》的第一回开头吗?讲了邵雍的“元会运世”理论后,还引用了他的《咏复卦》

很多人把这首诗只是单纯当成了一首咏唱“节气”的作品,其实是真的辜负了邵老先生的苦心了。

结合前面我们学到的知识,冬至和子时对应的是复卦,我们看看复卦的形象,就明白什么叫“一阳初动”了。“一阳初动”是“息”,“天心”也是“人心”,“无改移”就是“念头专一”,这首诗其实是在讲“炁”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一阳初动”的状态,道家用一个名词来形容——活子时

子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就是阴气盛极,一阳来复的时候。对于道家修行来说,当阴精渐盛,静极之时,忽有动象,于恍惚杳冥之中,阳气发动,微微这点阳气称为称为“炁”,也称为“药”,这是金丹的原料,也是成仙的基础。一日一夜,只有一个子时,这叫正子时;而出现在其它时刻的这种“子时”状态,称为“活子时”。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段话,我们前面引用过,说这是修行的总原则。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的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其实讲得也是“活子时”。

“活子时”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不单是阴极阳生的时候,就是一生一死,一生一灭,一呼一吸,一动一静之间,也都是“活子时”产生的时候。而能否感知和抓住“活子时”的关键,在于能否“致虚极,守静笃”,在于能否做到“天心无改移”。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息”并不是指一呼一吸,而是指在一呼一吸之间,动静生灭之间产生的那股生生不息的“炁”。这也正是《黄帝内经》原文中写作“呼吸定息”,于呼吸和息之间加入一个“定”字蕴含的深意。“定”就是“无改移”,就是“虚极静笃”,一呼一吸之间,因“定”才可能产生“息”,才可能“精化为气”,才可能采得“丹药”。

这才是金箍棒的真意。

(0)

相关推荐

  •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冬至也叫"过小年",这天要吃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用<周易>的话讲,这是迎"一阳来复".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最伟 ...

  • 又想当熬夜冠军?这些玄学禁忌了解一下

    2019/9/11 这是「乾小鲲」第188次和你见面 " 子时已到 乖乖睡觉 " 一个问题:你昨天几点睡的觉? 如果你是11点之后才睡的,并且还对玄学有那么一点兴趣的话,那么接下来 ...

  • 西游奇谈之二十七:打杀六贼

    猴王摇身一变成了行者,从此踏上了西行取经路.师徒二人刚上路,又遇到了一只老虎. 话说唐僧自出发以来,已经碰到了三只老虎.我们知道,老虎是"心魔"的化身,只是这三个"心魔& ...

  • 西游奇谈(二)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主角,应该无可争议,只是为什么偏偏是一只猴子,则莫衷一是. 执着于考证的人,说他是唐朝的一个武将出身的僧人,俗名车奉朝,法号悟空,京兆郡云阳县人,祖上是北魏拓跋氏. ...

  • 西游奇谈(一)

    每年的寒暑假,电视屏幕上总少不了这四个哥们的身影.怪只怪这版<西游记>太过经典,又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所以自然就成了人们心目中西游的化身.以至于其中的某个猪脚入戏太过,竟然分不清现实和虚幻, ...

  • 西游奇谈之一:《西游记》的另类解读

    每年的寒暑假,家家户户的电视屏幕上总少不了这四个哥们的身影,这哥儿四个俨然是西天路上的F4.这个只能怪央视86版的<西游记>太过经典,又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这个丑到爆.帅上天的天团组合就成了 ...

  • 西游奇谈之三:正一道和全真道

    道教恐怕是全世界最本分的宗教,低调而绝不张扬,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在华人圈里才有所传播,即是在中国内陆,和高调而四处扩张的佛教相比,存在感也很低. 正因如此,民众对道士的印象往往是建立在影视剧的基础上 ...

  • 西游奇谈之四:从不死药到金丹大道

    很早的时候,中国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药物.<山海经>和<楚辞>中都有不死药的记载.战国时期,燕齐的不少方士专门以到"仙岛"或"神山 ...

  • 西游奇谈之五:金丹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孙猴子从石头缝中蹦出来之后,本来是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可有一天突然为生死之事烦恼,想寻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道心开发"了. 机缘巧合之下,孙猴 ...

  • 西游奇谈之六:顺和逆的奥秘

    修仙这个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复杂如<性命圭旨>,将修仙的次第分为了"九个阶段",简单如得道高人张三丰,简明扼要地总结为一句话:"顺为凡,逆为仙, ...

  • 西游奇谈之七:奇怪的时空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七"是个奇妙的数字,如果从一开始计数的话,数到七,代表着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马上就要有变化了.<西游记>里孙悟空拜须菩提祖师为师,一直挑水.扫地,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