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社会工作行业的“春天”何时到来
社会工作作为我国的一个舶来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重建到如今,已然走过28个年头,期间赢得了显著的发展,亦获得了颇丰的成果。据有关统计,我国已有300多所学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3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时在过去10年间,我国发展了4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450多个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整个行业正沿着“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发展方向全面迈进。
然而,发展与反思同行,发展的成果需要给予肯定、继续保持和进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待遇差、认同度低、缺口大、流失率高”,这是业内人士对社会工作行业的普遍认识,一个行业,从无到有,从新生到发展再到成熟,必然要经历种种的考验和打磨。印第安人说,别走的太快,等等灵魂。同样,28年的快速发展以后,也许我们需要慢下脚步来重新审视一下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重新确立方向,开拓创新。
过去一段时期,整个行业虽然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与发展,但真正的繁荣期还未曾到来,社会工作行业的“春天”还未曾临近,仍然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与工作人员不停的探索与前进。那么,究竟何时才能迎来整个行业的“春天”,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以下三个条件的支持与保障。
首先,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当下最紧要的任务。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最近10年,我国培养了一支50余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诚然,这个数量是庞大的,然而与整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仍然是捉襟见肘。更甚的是,队伍的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各种负面事件接二连三的被曝出,对社会公众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怀疑,这对一个处于新兴发展期的行业来说无疑是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仅要求数量,更要求质量,我们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只有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够保障福利的落实、服务的质量和组织的运行,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完善社会工作行业准则。一个成熟的行业必然需要一套相对完善的行业准则,就如一场游戏必然需要一系列的操作规则一样,来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漏洞和破坏的产生。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至今,虽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要则,然而经过实践检验后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地方仍然处于空白,遇到问题时无据可依,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滞后影响。此外,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建立在国外的发展经验之上,经由国内的专家学者研究引进而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已不符合当前国情,亟需与本土经验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开端是由早先一批由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引领,这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包容性,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先天不足”的一面。诚然,没有国外的发展经验,没有早期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与努力,社会工作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进步与成就,笔者并不是在否定历史的价值,而是思考如何在前辈们创下的基础上更有效直接的发展社会工作行业。笔者认为,当国内最先一批接受社会工作教育、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成长为整个行业的主导者,逐渐接过专家前辈们引领的大旗,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接受了系统的社会工作教育,掌握了科学的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参与了直接的社会工作服务,他们是最了解社会工作的人,也是最了解中国国情的人,最终以“社工人”的身份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行业的规则体系,那个时候整个行业的“春天”可能才算是真正的来到。
最后,打造稳定的市场。无论一个行业发展的如何,都需要有市场来托底,离开市场就会失去活力,失去发展的动力。社会工作想要在市场站稳脚步就需要人民群众的认可,认可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服务,就需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真正务实的服务社群,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境,缓解社会压力。市场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效率的分配,也因此更需要政府的调控与监管,政府需要继续加大扶持社会工作发展的力度,制定多方面、全方位的政策来为市场的稳定保驾护航。同时,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宣传也必不可少,营造契合于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助推力量。人民群众的认可、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环境的契合,三者共同发挥作用将会打造出一个稳定的社会工作市场。
人才是关键,准则是保障,市场是基础。短短二十几年,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即取得如此喜人的成就,虽然仍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社会工作行业的春天也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