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野焚》:清净天下正

这是历史小说《曾国藩》的第二册,主要讲述的是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这一历史事件。读罢,有以下感触:
1.天下事有所逼有所激而成者居半。曾国藩在逆境中悟出的一个道理,即在逆境中才更有可能成就大事。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大多是在身处逆境中办成。曾国藩在办团练的初期遭遇到一系列的挫折,周围的官员都不支持他,他也看不起周边的人,于是下定决心办成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到时候给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好看,于是,他潜心组建湘军,碰到困难就去想办法克服。人生在世,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只不过有的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而有的人被困难击倒,我们听过一句话:如果不逼自己一次,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当外界有所逼有所激的时候,往往就能激发出更大的潜力,道理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在实践中去磨练这种品格。
2.从乃功名乃天数,唯有圣贤可学而至。乡试中不中不重要,关键是参悟书中的道理。这是曾国藩对自己儿子读书的看法。读书能不能做官不重要,关键在于把书中的道理参透,以便指导自己的生活。这种读书观,我认为对现在的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习惯了带着功利性的目的读书:高中为了考大学读书;大学为了考证、找工作读书;工作后也许就再也不读书了。作为老师,听过一句最悲哀的话莫过于:教别人读书的人,往往自己不读书。当没有考试,很多人就不再去读书了,他们找不到读书的意义。曾国藩的读书观告诉我们,读书重要的是参透道理,我们一生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会陷入存在主义危机,会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也会不知道如何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帮助自己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呢?最好的答案就是去读书,多和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去交流,只要参透道理,我们终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
3.清净天下正。这句话也回答了我们所有烦恼的根源:不清净。欲望太多,做事目的性太强往往会让自己的心疲累不堪。叔本华早就告诫我们:欲望太多,得不到满足就会烦恼,一旦得到满足便会觉得无聊,进而寻求新的欲望,如此往复。如果我们始终被欲望牵着走,那么就不会有满足和开心的一天。如果我们内心清净一点,做事少一点功利心色彩,更多地考虑做或者不做是一件事是否取决于自己的良知,更多的权衡事情本身是否值得做,而不是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内心一旦清净下来,这个聒噪的世界瞬间就变得安静下来了。
4.打掉牙和血吞。从这句话我读出来的是我们应该多务实,多做实事,少抱怨指责,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沉下心来做好手头上的事,别人对你的误会、不理解要做到不在意、不解释、不动心,天大的委屈自己吞,把事情做好才是最好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