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各种雾的判读技巧!
【典例1】海雾是指发生在滨海、岛屿上空或海上的低层大气的一种凝结现象。研究发现葫芦岛海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海雾时气压场多为以下①②两种形式。两种形势下海雾的形成机制不同,主要是平流雾和辐射雾。平流雾是指当暖空气流到冷海(地)面上时,就会降温而凝结成雾。辐射雾主要是因为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所致。下图为葫芦岛附近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结合以上材料判断葫芦岛海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图中①②两种气压形式在该区域多出现的季节及海雾形成机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春季--平流雾 B.②--夏季--辐射雾C.①--秋季--平流雾 D.②--冬季--辐射雾【答案】 1.B 2.D【解析】1.据材料可知,海雾是指发生在滨海、岛屿上空或海上的低层大气的一种凝结现象,海雾一般是在暖湿气流,流经冷海面条件下形成的,辽东湾西岸地区夏半年(4—9月),特别是6—7月份,受辽东湾海洋冷下垫面的影响,暖湿空气易于在近海面达到饱和,海雾多发,持续时间长,故B正确。2.该海区四季分明,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气候寒冷,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辐射雾主要是因为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所致,所以冬季辐射雾出现的频率高,春秋季节南北向风变换频率高,空气干燥,大雾发生的频率较低,平流雾是指当暖空气流到冷海(地)面上时,就会降温而凝结成雾,夏季受海洋冷下垫面的影响,属于平流冷却型海雾。据图可知,①图中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说明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应该为夏季,发生的是平流冷却型海雾,②图中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应该为冬季,发生的是辐射雾,故D正确,ABC错。【典例2】 2020年入冬以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区出现“水煮黄河”景观。“水煮黄河”的景观特点是河水表面有一团团的雾气,看上去就像水煮沸一样,这种特别的景观被戏称为“水煮黄河”,一般在合适的地点和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才可以看到,但往往是诸多因素集合在一起才会发生,难得一见。据此回答1~2题
1.“水煮黄河”现象多发生在( )A.冰封前,早晨 B.冰封前,中午 C.冰封前,傍晚 D.冰封后,早晨2.“水煮黄河”现象的气象条件可能是( )A.气温高,湿度小 B.气温低,湿度大C.气温高,湿度大 D.气温低,湿度小【答案】3.A 4.B【解析】1.通过阅读材料,推测“水煮黄河”现象应该是由于河面上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形成一层雾气后笼罩水面的自然现象。在冰封前河水蒸发量相对冰封后大很多,河面上的水汽才会较多,因此排除D;早晨日出前后,气温较低,水汽更易凝结,A正确,排除B、C。故选A。2.根据上题分析,该现象就是水汽的凝结,因此出现的气象条件是气温低、湿度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技巧点拨】一、雾的形成条件(1)充足的水汽:①水汽输送(向岸风),②本地蒸发(蒸腾)(考虑气温、水域、植被等)。(2)冷却:①上升冷却;②水平冷却;③辐射冷却(3)有凝结核
二、雾的类型(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2)水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4)混合雾、城市雾。
三、雾的成因(一)辐射雾:夜间,尤其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饱和,形成雾。1、辐射雾出现的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气温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2、辐射雾的特点:①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早。②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盆地等;③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二)平流雾1、概念: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海雾:(1)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2)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3)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蒸发雾成因:冷空气流到暖水面上时,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由于暖水面蒸发而形成的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时可形成;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均可形成。
(四)上坡雾成因: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五)锋面雾成因: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
(六)城市雾成因:受局部地域图片影响特别明显。例如都市雾、常常出现在大城市、工业中心及工厂附近,由于有大量的活跃性凝结核存在,对雾的形成特别有利。
(七)谷雾形成过程: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八)混合雾形成过程: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是“平流雾”和“锋面雾”交织形成的雨雾连连的景象。有利于形成混合雾的条件:①两个参与混合的气团温差要大于10℃,各自的相对湿度要大于95%,越大越有利。这类雾有时出现在海陆气温相差很大而风微弱时的海岸附近。②降水是产生混合雾所需要的条件,对辐射雾、平流雾则起一定的消散作用。
(九)团雾“团雾”又名坨坨雾。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一片朦胧。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小。天气晴好时不易出现团雾。高速公路上团雾容易出现的原因是:1、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团雾。3、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处于低洼地段的路段更容易形成团雾。
三、雾消散的原因(1)下垫面增温,雾滴蒸发(2)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3)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图片四、雾的危害:1、降低能见度,对交通影响大如影响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和机场飞机起降。2、危害人体健康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后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3、对农作物危害也很大,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水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粘附上有害雾滴,不但会使果实蔬菜上长斑点,而且能促进霉菌的生长。4、危害电力设施雾闪也称污闪,是指浓雾使绝缘表面附着的污秽物在潮湿条件下,在绝缘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使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大大降低,在电力场作用下出现的强烈放电现象。雾闪会引起电气设备、输电线路短路、跳闸等故障,造成电网断电,影响工农业和其他各行各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电,造成严重经济损失。5、影响通信影响微波及卫星通信,使其信号锐减、杂音增大,通信质量下降。【变式演练1】 雾凇的形成,需要冬季寒冷漫长,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且大气保温作用弱。“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是吉林雾凇的真实写照。吉林雾凇观赏区有“夜看雾,晨看挂”之攻略。
读“吉林市雾凇景点分布图”和“甲、乙、丙、丁四地表层水温统计表”,完成1~2题。1.当地“雾”“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晴朗的夜间 ②江水温度较低 ③凌晨气温明显下降 ④江水温度较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河湖岸边,不能满足雾凇形成条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1.C 2.D【解析】1.结合材料“雾凇的形成,需要冬季寒冷漫长,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且大气保温作用弱”,读图和表可知,松花江丙-甲段冬季表层水温在0 ℃以上,江水温度高,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大,冬季多晴天,夜晚至凌晨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而形成“雾”“挂”。故选C。2.结合上题雾凇形成过程的分析,丙、乙、甲都位于丰满水电站的下游,冬季江面温度都在0 ℃以上,江水温度高,水汽大量蒸发,清晨气温快速下降,水汽在树枝凝结而形成雾凇;丁位于丰满水电站上游的松花湖,冬季水面温度在0 ℃以下,水面封冻,蒸发弱,不具备形成雾凇的水汽条件。故选D。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变式演练2】海面空气发生平流运动时,当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就会导致大气底部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形成海雾。海雾根据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的差异一般划分为蒸发雾和冷却雾。渤海海域海雾多发,严重影响沿海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安全。下图为1998~2018年渤海海面夏季平均水温分布图,下表为甲海区不同季节雾日的海—气温差条件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合计海温大于气温(%)14.110.617.616.959.2海温小于气温(%)15.57.03.513.439.4海温等于气温(%)01.4001.41.渤海海域夏季平均年水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 )A.四周高中部低 B.南部低北部高 C.沿海向中部递增 D.西部向东部递增2.甲海区的海雾大多出现在( )A.较暖海面上,属于蒸发雾 B.较冷海面上,属于蒸发雾C.较暖海面上,属于冷却雾 D.较冷海面上,属于冷却雾3.夏季最易出现冷却雾的海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A 2.A 3.D【解析】1.根据1998-2018年渤海海面夏季平均水温分布图进行判断,可看出该海域中间部分等温线数值较小,靠近陆地部分等温线数值较大,说明渤海海域夏季平均年水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四周高,陆地附近高,中部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据表进行判断,海温大于气温时,海雾发生比例高,海温小于气温时,海雾发生比例相对较低,说明海雾多出现在较暖海面上,BD错误;是由于海水温度高于气温,海水的蒸发旺盛,水汽充足,遇到上层较冷的空气,凝结成雾,属于蒸发雾,A正确,C错误。故选A。3.由材料信息:海面空气发生平流运动时,当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就会导致大气底部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形成海雾。海雾根据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的差异,一般划分为蒸发雾和冷却雾。进行分析可知,出现蒸发雾是海温大于气温,夏季出现冷却雾的条件,是海水的温度低于气温,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中,④海域温度值较低,水温较低,易出现冷却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雾与洋流的关系(1)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寒暖流交汇处。(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变式演练3】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D.远离河湖与林草地2.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C 2.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高速公路由于水泥沥青地面,由于比热容的原因,升温快,降温夜快,在夜晚,地面不断的降温,使得近地面气温不断下降,形成逆温,最终导致团雾的现象。C对;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与雾形成关系不大,A错;题干是针对所有高速公路,不是所有高速公路沿线都工业污染严重,B错;临近河湖与林草地是促使雾的形成,但题干中只说高速公路,并没有指出哪一段高速,不是所有高速都临近河湖与林草地,D错。故选C。2.团雾形成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而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则能使团雾浓度更高、能见度更低、发生频率更大。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则能使团雾浓度更高、能见度更低、发生频率更大,故分布在河湖附近、低洼地段的高速公路,区域内空气湿度大,团雾发生频率更大。结合选项,③位于太湖附近,水汽较其他三个地点更为丰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故选C。【点睛】雾的形成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多出现在早上,早上地面辐射降温,气温最低,致使水汽凝结。沪宁高速发生团雾频率高与高速两侧湖泊和长江提供水汽有关。解答本题要注意本题问法,不是针对沪宁高速多团雾的原因,而是针对所有高速公路,是高速公路普遍现象。【变式演练4】 智利北部的某海滨小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冬季多浓重湿雾。当地村民用塑料网制作“捕雾器”收集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与铝合金材质的捕雾器相比,塑料网捕雾器更受当地人欢迎的原因是 ( )A.经久耐用 B.造价低廉 C.清洁卫生 D.取水高效2.影响冬季多浓重湿雾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答案】1.B 2.C【解析】1.智利北部滨海小村,经济欠发达,农业生产的收益较低,因此收集水资源的方式要尽量降低成本。根据生活知识可知,与铝合金材质的捕雾器相比,塑料网捕雾器造价较低,所以更受当地人欢迎。故选B。2.题中信息显示,访村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属热带沙漠气候,该海岸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经过,由于寒流降温使近地(海)面大气容易出现水汽凝结现象——雾,当地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风力微弱,雾的维持时间长,加上海上水汽丰富,容易形成浓重湿雾。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