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故宫

虽然中国北京的故宫独一无二,但是但凡有民间宅院府邸被称为“XX故宫”,首先是对建筑格局、规模的肯定;其次,主人家的背景也不是一般人,耐人寻味。今天我们要说的“江南故宫”,便是其中之一。汪山土库位于江西新建县大塘坪乡村,它是由清代嘉庆年间创下“一门三督抚”科举神话的程氏三兄弟所建的祖宅,又被称为“江南小朝廷”。

据史料记载,汪山土库的程氏家族人才辈出,繁衍至今有些人都身份尊贵地位显赫。由于程家仕途一帆风顺,因而促成了他们在家乡兴建土库的想法。因为赣语把大型的青砖瓦房多称为“土库”,由此得名。在当地人的眼里,这是一座吉祥的有福之宅。有别于苏杭豪门大户喜好人造园林的建筑风格,土库的建筑特色是以江南园林建筑、徽派建筑与清朝宫廷建筑相结合的清代官宦顶级豪宅,规模浩大,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实属罕见。

汪山土库距离南昌市仅40余里,驾车过去不过一小时。因为很少人去,这座位于江西乡野的“江南故宫”有点“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意味。走进汪山土库,你就会发现这个地方还是很值得一游的。汪山土库坐落在一处四面开阔的田野上,整个建筑群被高高的围墙所环绕,广袤而清新的田园风光烘托着汪山土库的静谧和古韵,乡间的自然美和古宅的风格美融为一体。进出土库的的门开得很小,给人以几丝神秘感。

这座大宅是始建于1821年,历时数十年才建成。坐北朝南,以祖堂为中轴辐射开来,占地108余亩。25幢抬粱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浑然一体,具有赣南客家围屋的特点。

整个土库共有572个天井、1440多个房间,庭堂重重,巷道交错。有进与进之间用于整体隔开的透巷,有横穿每幢房子、专供轿马出入的八尺巷,还有隔在每幢房子之间的回声巷,其回声来自埋在巷道之下的许多瓦缸,瓦缸里装满了石灰。

汪山土库的外观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像徽派建筑、围屋建筑,简朴而平凡;内部巷道纵横、花楼重门,集宫廷建筑、园林建筑为一体,富贵而庄严;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排水、通风、采光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置身其中,冬暖夏凉,舒适宜人,晴无日晒,雨不湿鞋。

虽然汪山土库极尽雕梁画栋之美,然而奇怪的是,所有红石匾额,尽管四周雕有琴棋书画、祥禽瑞兽等纹饰图案以为框,中央却没有镌刻任何文字。汪山土库为清中期官至一、二品的程氏三兄弟所建,三兄弟分别为湖广总督、江苏巡抚和安徽、浙江巡抚。村里人对此的解释是,匾额之所以空白着,是“三个大红顶子”期待着某一天拜相,然后补刻文字;这也体现着当时的官宦人家不敢显山露水的野心。

另外,清朝的民居在建筑上有严格规定,皇帝才可以住九进,一品大员可以住七进。汪山土库建造时,家族中最大的官员是总督,官阶为正二品。按照规定,他们家原本是不能建七进的,但他们做得很巧妙,在第六进做了一个隔巷,算起来只有六进半,也不算违规。景区工作人员补充介绍说:兄弟中有一人入阁拜相,就可以把隔巷拆开,成为真正的七进宰相堂。这是他们家族的希望和梦想,也是借此励志和激励后人。

汪山土库游人很少,很适合安安静静地慢慢看,也适合一个人游玩时的思考和感悟。整个宅院虽然还没完全开发出来,但是规模仍然很大,方向感差的很有可能迷路,但宅院本身的整体建筑就是最好的看点。也许随着海昏侯遗址博物馆的开园,靠近博物馆的汪山土库也会被带动起来,渐渐打开知名度。但是清净的景点总是最适合参观的,想去的游客,不妨趁早去看看。

交通:从南昌西站(高铁站)下车,站前广场坐50路,然后在红谷滩配套中心站下车,换乘137路,坐到长胜下车,汪山土库就在路边。返程也一样,红谷滩配套中心站貌似是个交通枢纽,应该还可以到更多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