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 • 白露 | 蒹葭又苍苍
“节令赋 9月7日 白露”
时辰:9月7日18:38:34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
入秋第一个节气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壹
简直是猝不及防,处暑才这么在眼前一晃,就到了白露。
这天气是凉了。
叶落。风起。肥美的捕捞季到了。
虽然,尚有正午的阳光从车窗外斜射进来,裹挟在风里的暖流散乱地自身上掠过,那是欲去还留的意思。
贰
今年夏天只画过一把扇子,寄了给凤凰。
凤凰和莲子。这是两件相干又不相干的事。
我总记得,有人说她于小聚时携三两莲蓬入舟,分给远道来的朋友。那地方产莲么?我颇不知,但凤凰的清艳与那莲蓬的清净,倘是倾动一舟,必定不过分的。
我从前是不识吃莲蓬的。从前也不识画扇。但是一年复一年,人总会有些变化。会记得一些事。忘记一些事。老也忘不掉的,或者是实在深刻,或者是象莲子这样,每年都会来眼前晃几圈。
叁
到了白露节,莲子也就快要落市。跟着上来的是石湖的水菱、良乡的栗子、旺山的葡萄、东山的白蒲枣、树山的翠冠梨。
《吉喜圃》写白蒲枣:
鲜食的枣子通称“白蒲枣”,苏州以东山出产的最佳,从前顶好的一种叫“白露酥”,要到白露脚边才能采食;常熟也有一种“鸡子枣”,“大于常枣而味胜”。现在则以三山岛特产的“马眼枣”最出名。这种枣子与东山的其他白蒲枣比,个头小,两头尖,形似马的眼睛;吃口甜,特别是吃到核上,没有一丝清苦。
白露酥没有吃到过。印象中倒是有一年初秋到树山,路边累累的都是白蒲枣。就觉得白蒲枣应当是树山出的。其实树山出的翠冠梨有名。梨有清热润肺的功能,这个时节多吃点是好的。
肆
顶应时的还是芦苇。自然是《诗经》里那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就是芦苇。蒹是没有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农村常见。
那几年来往于书院时,常带把剪刀沿路剪去,越剪越远,险些走进水里去。
把芦苇的根茎洗净,切碎,煮水。煮好之后的水是淡黄、透明的,有一种清香甘甜的味道,很好喝。中药里叫芦根,甘寒清润,可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我对芦根很有印象,是因为魏子演的《上海沧桑》里提到过这么一笔偏方,芦根榨汁,把一个濒死的人救转了过来。
芦苇又和寒芒很象。不过芦苇是中空的,是“头重脚轻根底浅”,而且必定傍水而生。寒芒实心,也不特地拣水生。
伍
《黄帝内经》里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秋季五行属金,对应肺。所以在养生方面主要是养肺。
山药、莲子、枸杞、百合,这些药食两用的食物都有很好的养阴生津、滋阴润燥功效。俗语说“秋粥宜人”,冰糖银耳雪梨粥、沙参枸杞粥等等,都是很不错的“白露粥”。
也不妨来做一款甜甜的四白露,可祛湿气、湿热、祛痘美容。
1、准备好材料,梨只需要半个,一把杏仁,一袋半奶还有一朵百合。
2、梨切成小块,百合掰开后洗净,一起放入搅拌机中加入清水,搅拌成泥。
3、用过滤网滤出残渣,这残渣可以用来烙饼。
4、过滤出的汁加入冰糖粉、牛奶,小火一边加热一边搅拌,煮开了就可以关火。
5、还可以不加糖,直接煮开后放凉,加蜂蜜饮用也行。
陆
入了秋,院子也该收拾了。
以前这时候——茑萝、牵牛各自零星结子;邻家的丝瓜硕果累累,竟窥墙爬过院子来,结了两个小瓜悬荡,嫩绿可掬;薄荷长得打了结;牵牛的攀援棍几度跌折,委屈得只攀自己的茎扭来扭去地生长,花骨朵也不提供了;两株凤仙开了淡红色的小花。
今年竟等不到邻家的丝瓜爬过墙来;天气大热,几株微月也不肯开了。
遂等着二喵姑娘从甘南避暑回来,逮了个稍凉的天气,到藏书去搬了一车花草回来。还有酒。算来正是白露前三天,中元前一日。
今年的白露,和中元日子很接近。
忽地一声笑在空地上悄然绽放,或者三两成群,或者顾影自怜。多数人叫它曼殊沙华或者彼岸花。
结
任淡如
芦苇本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水生植物,如果不是两千年前的那首《蒹葭》,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去注意它,歌咏它。
《诗经》中的那首描写芦苇的诗是多么美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吟诵这首《蒹葭》,因为它不但音韵和谐,意境朦胧,而且回环往复,缠绵深情。
《诗疏》中有云:“苇在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又据古代文献记载: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蒹葭喜水,它常傍水而生,入秋则茎叶变黄,花开则洁白如雪,纷飞时宛如缥缈的梦境,又仿佛道不尽的思念情深。
在诗人的笔下,蒹葭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亦可引发诗人种种复杂的感情。比如别离,比如思念,还有对自身遭遇的伤怀感叹。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在一个露水浓重的深秋之夜,大唐才女薛涛在江边送别她的友人。江水茫茫,蒹葭苍苍,月光凄寒,山色迷蒙。
薛涛握着友人的手,竟无语凝噎,不忍分别。她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相隔千里,但是在你离去之后,我要天天在梦中见到你,我每天的梦会做得比关塞还长,因为只要醒来,我就会孤单,我就要经受思念之苦。
那摇曳在江边的蒹葭,经历了那么多的岁月,不知它们渲染了多少离别的场景,也不知它们见证了多少离人的眼泪。
杜甫对蒹葭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他为蒹葭脆弱的生命担忧,他更为秋风对蒹葭的无情摧残而鸣不平。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因为蒹葭生存艰难,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它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它们奋力地生长,抽穗,开花。
对蒹葭这种不甘自弃的精神,杜甫非常欣赏,他觉得每一个弱小而坚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歌颂。因此,杜甫的这首《蒹葭》不是简单的咏物,它寄寓的是杜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忧时怜物的悲悯情怀。这种情怀是一个伟大诗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崇高善良的最好体现。
中唐诗人刘禹锡在有次调官赴任途中,目睹“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之景,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写下了《晚泊牛渚》这首诗: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秋风萧瑟,江边的芦苇左右摇摆,一起一伏,江水在微风的轻抚下,泛起鳞甲般的涟漪。天边的晚霞已经褪色,南行的大雁传来声声哀鸣。
在这个宁静寂寥的秋夜,刘禹锡一个人漫步在江边,军营里的鼓声渐渐没有了声响,江上的渔家点起了簇簇灯火。
刘禹锡是那样富有才华,但因性格耿直常遭调任贬谪,虽然他很少为自己的行为后悔过,但他在内心里,对于仕途的升迁依然是在意的。因此在那个异乡之夜,刘禹锡想起了寒微子弟袁宏,他因为善于咏史,而得到了谢尚的提拔。但是在刘禹锡身处的这个时代,普通的士子们却很难有袁宏那样的好运。
所以一首《晚泊牛渚》,表达的不止是刘禹锡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思,更有他对统治者不注重人才的讽刺和批判,以及世无知音的深沉喟叹……
那美丽的蒹葭,纤弱的蒹葭,它寄托着人们的种种情思,它从遥远的古代走来,从文人们的笔下走来,从歌咏深秋的诗篇中走来。
它们从古代一直走到今天,还是那样地浪漫潇洒,与世无争;它们静静地生长在泽国水边,用最安静坚韧的姿态,完成了生命的轮回。
每当轻风拂过,那尽情铺展连绵的蒹葭就都唱起了歌,那声音是那样清亮,那样悦耳,每次我都在倾耳谛听。
我知道,那美妙的声音一定来自于《诗经》,来自于一种最浪漫执着的追寻。
那声音,是秋天最温馨的絮语,也是大自然最动人的旋律。
-作者-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
“白露”,光是嘴里念着这两个字,便觉得极富一种情思。
晨起,秋之气息渐浓,草叶上凝成的露珠泫然欲滴。或许就在我们昨夜的睡梦中,那习惯了隐藏的心事,竟不小心泄露到了这里。
如今身处城市,我们不一定都能得见“秋叶泫露如泣”的情景。但是,如果稍加留意,秋街黄叶,草间虫鸣,依然有被露水打湿过的痕迹。
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哦,已经是白露时节了。
【 白露起源 】
仲秋清露夜微凉
白露,是农历廿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秋天分为三秋,即:孟秋、仲秋和季秋。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结束、仲秋伊始。
白露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7日左右,视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意为秋天的早晨开始出现露珠了。
这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换、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而气始寒也。”《历书》里也说道:“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在古人眼中,白露时节,暑热散去,夜晚丝丝生凉;阴气潜入万物,寒生露凝,万物始着露,天地皆有一番秋绪。
【白露物候】
鸿雁秋声寄相思
白露,是一个情思隽永的秋天。
此时暑气氤氲消散,低头是圆润清露、颗颗撼心,抬头秋已朗朗、天高云畅。极目处似有“嘎——嘎——”长音,隐若破空而来。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白露秋风夜未央,雁字南飞,一行行,一声声,既是秋到的象征,也是无处寄放的思念,不知散落何处人间?
白露三候
一候· 鸿雁来丨白露一到,寒气渐生,鸿雁南渡避寒;秋自北来,春向南飞,称为“来”;
二候· 玄鸟归丨玄鸟即燕子,春分时自南往北飞,白露则南飞返乡,是为“归”;
三候· 群鸟养羞丨百鸟感知到秋的肃杀之气,也开始储存食物以备冬,如藏珍馐。
白露物候,均与鸟有关。在鸿雁、燕子的迁来归去中,古人品读季节交替,也感应着身心的秋凉意。群鸟尚知如何为秋冬预立,我们更须妥帖照顾自身。
“露凝而白,气始寒也。”说是寒,虽有些夸张,但秋意已经早晚不饶人。谚语有云,“过了白露,长衣长裤““白露身不露”。白日且多备好薄外衣,以免秋凉入体;夜深露重时,闭好门窗,撤去凉席,盖以薄被,将寸寸思念,一并交给梦中的安睡,方不负夜短情长。
图|清可 ©
【白露农事】
万物肃落,男耕女织
白露,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红了石榴,甜了柚子,棉花皑皑如雪,稻谷灿灿金黄。
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农民忙着收获庄稼,北方冬小麦开始播种;树木还没有完全落叶,但地里的蔬菜都陆续地“歇菜”了;吐絮的棉花,团团饱满,已经可以采摘了。
白露至,促织鸣。所谓男耕女织,秋收过后,农家妇女也准备在家中用棉花织布,为家人做成棉衣和棉被,古时便有“千家夜机鸣,万户纺纱声”。
如今,我们虽然不再需要亲自织布、缝衣,但是换季时节,为所爱之人添置新秋衣物,或将家人衣物归置整齐、洁净,亦是现代人最相知的情意。
【白露习俗】
深情与共,慢待时光
白露时节,万物秋气凝结成一颗颗诗意,起了相思,却也静美如斯;使人们在愁绪之外、也生了温柔款慢的心,来细细对待生活。
且把白露的情意,交给民间的素朴。
图|蒽子 ©
/ 祭禹王 /
江苏太湖人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因大禹治水有灵,称其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七和白露,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规模最大,历时一周。
而在山西沿黄河一带,人们在祭禹王的同时也要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收清露 /
白露节气,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因白露之日的露水,水质清净,甘平无毒,《红楼梦》中便用此做药引,制成了薛宝钗的冷香丸,留下一段清奇佳趣。
/ 吃龙眼 /
白露恰逢龙眼佳期,福州人这时必吃龙眼。一家子围坐桂花树下,剥开龙眼,洁白剔透,咬一口,满腔的清甜。
秋燥时节,龙眼可益气补脾,抚慰你我忧思过多的心。
/ 白露吃十白 /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要吃“十样白”,采集十种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此药膳可在秋天滋补身体,去关节炎。
何为“十样白”?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与“白露”字意相应。
【白露雅事】
烹茶饮酒且为欢
白露,起了相思,莫负相思。
人间最美之事,莫过于在思念的季节,心里有可以惦念的人,如此,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对的。
白日烹茶,庭前言欢;夜凉煮酒,灯下对饮;花插鬓边,拂去你眉间的风露清愁。
浮生若梦,诗酒趁年华,为欢何其多?秋之况味,熏熏然矣。
图2|清凉地儿-了琹 ©
/ 白露茶 /
“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
老南京人喜欢喝“白露茶”,因采于白露时节,茶中沁入了白露的诗意,便有独特的甘醇清香之味。若用白露清晨收集来的露水煮茶,更是茶中一绝。
据说贾宝玉喜欢喝的“枫露茶”,便是白露茶的雅称,早上起来后,他必定要喝一盏,才可一慰秋心。
图1.2|清凉地儿-了琹 ©
/ 白露酒 /
旧时江浙一带乡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称为“白露酒”。听说最好喝的是用湖南程江水酿的“程酒”,古为贡酒。
秋风起,夜露凉。此时,温一壶白露酒,淡淡的味甜中和了酒的辣口,就着明月清风饮至半酣,再多的愁绪,也有了可纾解之处。
/ 白露赏花 /
“忽有一花迎白露,定应来伴木芙蓉。”白露花卉当是木芙蓉。
相传花蕊夫人爱此花如痴,后蜀皇帝便于成都遍植芙蓉花,秋来满城蔚若锦绣,携手共看。从此,成都便得“芙蓉城”之美称。
赏木芙蓉最宜有重瓣者,是为“醉酒芙蓉”。早晨白若秋霜,中午粉胜胭脂,黄昏如醉霞深红。第二日,便开完了,因此也叫三变芙蓉。变色的是花颜,不变的是对你的思念。
【白露心事】
一念秋声远,一念相思长
白露,晨已微冷,夜多清寒。鸿雁声声哀不断,一缕牵挂仿佛秋天的藤,悄然爬上心间。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孤身羁旅的路途中,你心里是否也有正在思念的人?
图|清可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灯火明灭的故乡,是否也有人在默然等候你的归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或许,你想念的人,也正在想念你呀!
只有圆满的人生不会深刻,我们需要遗憾让内心有所牵挂。
图|清可 ©
哀伤的秋景,给惦记多添了几分苦,却让我们保持对生命的温柔和期待。
直到越积越厚的情意,等来月明人团圆,等来满溢的幸福映照天上人间。
今日白露,请你寂静欢喜,也请你放纵所有的思念。
图|清可 ©
丨白露· 特辑丨
明日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在所有二十四个节气里,名字最好听、最形象、最富有诗意的便是“白露”,露凝而白,似晨雾散去时留下的眼泪,清雅中又透着凝神的静美。
露是秋凉的信使,白是秋天的色彩
白露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迟钝的人在此时,也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了。白天阳光尚热,夜晚降临,温度骤降,晨起水汽在草木间凝结成露水,这一颗颗晶莹透亮、洁白无瑕的小精灵,便如一个个未舍仙气的天地信使,告诉着人们昼夜温度的巨大变化。
中国文化中,最早的哲学理论,便是五行理论。从它诞生起,万事万物便都有属于自己的声色触味属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便已点明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露凝白,秋水老。秋天的颜色,便是这秋季绚烂到极致而呈现的人间光影。
有谚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默默无“蚊”的时节快要到来。此时节气温开始下降,“秋老虎”也将逝去。似乎要与一切曾标注为“夏天”的事物告别了,你又是否曾觉惋惜呢?
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之一,民谚“白露节气勿露身。” 夏天可以穿戴随性,但白露时节为防止着凉,就不要再赤膊裸身了。
敏感的鸟儿为过冬做着准备
白露时节,农谚曰“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对气候最为敏感的鸟儿们如务农者的亲信,它们的来来去去,就如它们划过长空时留下的痕迹般,在人心中暗藏。
微微带着些凉意的空气中,从早到晚都浮动着桂花的清香。此时大雁归来,燕子南飞,众多的鸟感受到天地肃杀之气,开始贮藏食物以备过冬。
大雁,作为禽中之冠,因其为兼具仁义礼智信的灵物,而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味。
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金秋的9月,爱情与乡愁成了人们绕不开的话题。七夕的鹊桥让爱情孕育,开学季则让远离家乡求学的游子,品尝到思乡的愁苦。
“白露”是诗人们的“缪斯女神”
秋风起,秋凉至,诗人们看到这样一个残荷落败,露水渐生的时空场景,他们的创作欲望也被激发了。
他们诉爱情感伤——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爱情中,白露化作清霜,沉浊而感伤。秋意浓,秋水隔。纵可相见,却不得相守。
他们叹世事变迁,生命有时——
白居易《南湖晚秋》:“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刘因《秋莲》“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白露至,秋风起,恐残荷、莲蓬也将倾倒破败了吧。
他们也念家国情怀——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秋季,眼见月夜、白露,思乡情切,却无奈国破家亡,亲人离散。
吟白露诗,不如品白露味
白露的诗意,似乎总是无法摆脱一份悲凉与无奈,此时,倒不如放松思绪,来品尝下属于白露的独特滋味。
集露水,品茶香
白露至,秋意浓,此时最适合来杯白露茶,“一杯拂燥,两杯明心,三杯忘归”。
古人在白露时节,喜在晨起收集露水。《本草纲目》上说,露水“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乾隆曾发明“荷露茶”,他命人晨起,捧着瓶缶,为他一滴一滴地汲荷叶上的露珠,拿来煮茶。《荷露煮茗》诗前就有小序云:水质以轻为贵,越轻就越宜于烹茶,饮了可以“蠲疴益寿”。
露水煮“白露茶”也可谓是茶中一绝。白露时节采的茶是晚秋茶。相比早秋茶的清新淡雅,晚秋茶则显得更加浓郁醇厚。茶汤入口,有着秋高气爽的开阔,也有着历经春夏磨砺后的甘醇,因此十分受老南京人的青睐。
酿米酒,饮陈酿
而在湖南郴州,每年白露一到,家家以糯米、高粱等五谷酿白露米酒,用以待客。它甘甜温热,润燥通络,有助消化,最宜于秋季饮用。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则是取自程江水酿制的“程酒”。早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郴县有渌水……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也。” 程酒,在古时为贡酒,可谓盛名在外。
据传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将白酒与糯米糟酒,按1:3的比例混合,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了几十年的程酒,清香扑鼻,后劲极强。
食鳗鱼,补虚损
老苏州在白露时节不仅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水果以养阴润肺;还会吃鳗鱼。因为此时的鳗鱼(鳗鲡)最为肥美,在当地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河鳗味甘、性平,有滋补强壮、补虚养血、祛湿的功效。粉皮鳗鲡、毛豆子烧鳗鲡、鲜鳗鱼熬白萝卜都是当地的家常美味。在秋凉的白露世界,吃一口鲜嫩的鳗鱼,温润醇厚的滋味萦绕口间,想来必是人间快事。
作者:李大奎
八月节,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五个节气“白露”,表示仲秋时节已开始,昼夜温差加大,天气渐渐转凉。《月令七二候集解》解读为:“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故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等等农俗之说。
这个节气,在《诗经》中亦有极美的诗句呈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唐代大诗人元稹还写过有名的《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那作为“百科全书“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节日节气无不涉猎,这“八月节”又是怎样写的呢?
(蒹葭苍苍)
一、品枫露茶
枫露茶体现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因男一号贾宝玉酷爱而有名。此茶其实是很普通的一款秋茶,也就是俗称的“白露茶“,即“秋白露“,于白露季节采制秋茶而得,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
正谓: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故贾宝玉特别喜欢这款枫露茶,早上起来后,必定要喝一盏。
故书中特别说明:“那茶是三四次后才起色的“,言下之意,枫露茶是泡的,并且耐泡。所以,专司“奉茶”的丫环茜雪便每天给贾宝玉早早地泡好此茶,以便他随时可以喝上。
谁知,有一天,这泡好的枫露茶竟被李嬷嬷先饮了。气得贾宝玉大发雷霆,摔了茶钟发了火还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水,要撵走李嬷嬷。
奈何这李嬷嬷是贾宝玉的奶妈?撵不得。贾母得知情况后,便将丫环茜雪撵走了事。可怜的茜雪(媚人)就这样“顶缸”被扫地出门。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枫露茶事件“。
二、喝玫瑰露
玫瑰露,多用白露之水以蒸馏之法提取玫瑰中的精华而制成的一款名贵保健品,可解毒消肿、活血散淤,还有美白袪痘的功效。
它出现在《红楼梦》中,主要起引子的作用,旨在引出错综复杂的“玫瑰露事件”。这在60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有极为详细的描写。
因彩云偷了王夫人的玫瑰露给赵姨娘,由此在有心安顿无心人之下,一个阴差阳错的冤案徐徐拉开。
伶人蕊官从林黛玉处得到一些蔷薇硝,托春燕送给芳官。贾环知道后向芳官讨要,芳官不想给,便在麝月的建议下给了些茉莉粉替代。兴高采烈的贾环将它送给彩云,彩云识货,告诉这是茉莉粉,贾环的母亲赵姨娘知道后,便认为这是芳官有意作弄,即跑到怡红院大闹。
(春燕)
双方为此结下嫌隙,便有了蓄意报复之念:
因贾宝玉给了些玫瑰露给芳官,芳官转送五儿。五儿的母亲柳嫂子又将玫瑰露分了些送给娘家内侄,娘家哥哥还礼将自己曾从门房收得的茯苓霜给了柳嫂子,五儿便又将母亲得到的茯苓霜赠给芳官。
就在五儿赠霜给芳官时,恰巧遇林之孝家的在此处巡逻,一番取证,便作出结论:五儿偷了王夫人的玫瑰露,将连同她的母亲柳嫂子一并处罚。
(五儿)
原来这是与芳官有嫌的赵姨娘及丫环小蝉,还有被柳嫂子得罪的莲花儿、司棋等人伙同林之孝家的,相互勾结,炮制了这起卑劣的“玫瑰露事件“,欲打压芳官,整治与芳官要好的五儿,借机让秦显家的取代五儿的母亲柳嫂子小厨房总管的位置。
可见,这环环紧扣的“玫瑰露事件”拉开了贾府烂透了的里子:就连贾府的准主子、仆人之间,为了谋得蝇头小利,也不惜栽赃陷害互斗内耗。
难怪这百年望族贾府怎能不“三世而衰、五世而斩”?其后代安享尊荣的背后,其实已是龌龊不堪!
三、吃冷香丸
冷香丸,也就是用“八月节“的露水作药引,制成的一味专治“喘咳“的丹药。
书中主要体现在第七回,因薛宝钗从胎里就带来一股热毒,便落下了经常“喘咳“的病根:“也不知请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怎不见一点效验儿……。“
幸得“一个和尚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药末作了引子,倒还效验些。“
这'海上仙方儿’,便是冷香丸。
因白露之日的露水,水质清轻,甘平无毒。用此配制“冷香丸”,有愈百疾、止清渴、治喘咳的疗效。故薛宝钗随身携带冷香丸。
四、白露泠泠
“白露泠泠”,原本出自《西厢记》中的妙句:“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意思是“幽僻的地方可有人来住?那一片片的青苔在白露时节显得好清冷。”
这晶莹的白露水珠给人清冷的感觉,是何等的忧伤?
故《红楼梦》将此伤感的意蕴平移到多愁善感的女一号林黛玉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跃然纸上。
这就是第35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乃曹公用闲笔的方式引出的。
因贾宝玉“私结戏子琪官调戏丫环金钏”被贾政狠揍一顿后,在怡红院养伤。于是贾府上下络绎不绝地探病看望,气氛很是热闹。原本身体不好正在吃药的林黛玉见此场景,忽感于自己寄居在潇湘馆,却是“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冷落得很,便不由得想起《西厢记》中的“白露泠冷”来。
《西厢记》中红娘奉老夫人之命,请张生赴宴,看到了西厢之冷落。
林黛玉由此慨叹自己之命薄,莺莺尚有孀母弱弟关爱,而自己呢,父母俱亡,外祖母年事已高,怎可能照顾得来?
综上所述,不言而喻。《红楼梦》中的八月节,无论是作为意象的“枫露茶”、“玫瑰露”、“冷香丸”,还是关联到的西厢妙句,一方面,凸现了宝黛钗三个主角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为贾府“盛极而衰”埋下了伏笔。
可见,《红楼梦》中的八月节,实乃别开生面,更有一番意蕴,需得细细品味方知。
是为记。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