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5&6)克里米亚战争
第五节 果戈里:耶路撒冷综合征
果戈里,中学时就学过他的文章节选,不过早就忘了,但这个名字对国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鲁迅也算是他的粉丝。
成千上万的俄罗斯朝圣大军中就有这位俄国著名的大作家。果戈里从耶路撒冷回到俄国后,一切似乎都变了,我们所知道的他的那些小说(其实我也没看过),都被他自己否定了,并认为自己写的那些东西都是对上帝的犯罪。果戈里后来选择将自己饿死,但也可能是假死。因为苏联时期将他的棺木打开时,发现他是脸朝下的。
这种因耶路撒冷而让很多人精神异常的现象,被称作“耶路撒冷综合征”。
1847年10月31日,伯利恒圣诞教堂岩洞大理石地面上的银星被偷了,据信是希腊人(东正教)干的。银星是天主教的法国人捐的。法国人和俄国人都宣称自己有权重新安装被盗的银星(实则是争夺耶路撒冷)。这件事,日后竟间接引发了一场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下图为伯利恒(位于巴勒斯坦)圣诞教堂。
下图为教堂地下洞穴内的银星,银星的位置表示耶稣降生的地方。当时拍这张照片还费了一番周折。
第六节詹姆斯.芬恩和克里米亚战争
当时的法国统治者是皇帝拿破仑三世(拿破仑的侄子),这一回的战争是法国-英国-奥斯曼结盟一致对俄国了。因为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前些时间曾是乌克兰与俄罗斯新闻的热点),所以称克里米亚战争(或克里木战争)。战争持续了几年,结局是双方都伤亡惨重,俄皇尼古拉一世自杀(本书说是在紧张压力下身患重病而亡)。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放弃吞并奥斯曼的野心,但还是获得了耶路撒冷和圣墓教堂的保护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