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哥本哈根(1),克里斯蒂安堡宫等
前面说过,来哥本哈根的动机纯属打卡,之前也没有什么研究,所以,游记也只好按我们游走的大致顺序写了。就是一次哥本哈根走马观花之旅。
哥本哈根老城区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南区、中区和北区,从位于南区的酒店走到北区的美人鱼雕像,完全靠徒步一点问题没有。
这是从南区往中区方向的沿途所见。
酒店所在的位置叫南港(Sydhavnen,丹麦语跟荷兰语、德语都有相似之处),是有一百来年历史的城市新区。
哥本哈根也有不少教堂,我们只看了一两个。
高高的塔楼是克里斯蒂安堡宫的塔楼,是城市最高的建筑。
这条运河叫腓特烈斯霍尔姆运河(Frederiksholms Kanal),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中。两边的建筑很多也是那个时期的,最初多为仓库,现在都改做他用。
右边的红色坡屋顶建筑,叫克里斯蒂安四世啤酒厂(Christian IV's Brewhouse, Christian IV's Bryghus) ,建于1608年,最初是城市的军事防御用途,后改做啤酒厂。
一些很有年头的船只现在是博物馆。
周边的一些老建筑,很多也是17-18世纪的。因为17-18世纪哥本哈根发生过几次城市大火,中世纪的建筑几乎不存在了。
这座建筑的门上有19世纪的数字和房屋主人的头像。
有些建筑看上去比较新一些,估计在一百年以内。
运河上的船只。
后面那条红色的船,是建于1895年的盖瑟号灯塔船(Fyrskib Gedser Rev),盖瑟(Gedser)是丹麦最南端的一个小镇,也是北欧国家最南的小镇。这条船过去曾在盖瑟附近的波罗的海上作为灯塔船,为过往船只导航,1972年退役。灯塔船现在是个博物馆,属于丹麦国立博物馆。
这个好玩儿。
腓特烈斯霍尔姆运河上的这座石桥,建于1744年,相当于是克里斯蒂安堡宫的正门。同时建成的还有桥头的两座桥亭。石桥的前身是座吊桥。
城堡四周有运河环绕,Slotsholmen就是丹麦语城堡岛的意思。从12世纪起这里就是丹麦的统治中心,所以Slotsholmen也是中世纪丹麦行政管理的代名词,即权力之岛。
石桥的桥面因为铺的是挪威的大理石和鹅卵石,也被称作大理石桥。我们由此进入克里斯蒂安堡宫。
从里面回看桥亭。
前方的建筑就是克里斯蒂安堡宫的主建筑。宫前的一大片空地,是马术表演场地。每逢重要节日,就会有马术表演。平时这里也是市民马术训练的场地。
马术场地的两侧,是两座对称的建筑,左侧是马术学校,右侧是皇家马厩。
北侧(进门左侧)的马术(骑术)学校。
过了马术场地,有尊骑马像。
骑马像的人物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
克里斯蒂安九世(Christian IX.,1818-1906),丹麦国王,1863-1906年间在位。
先说说他的家族,格吕克斯堡(Glücksburg),曾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下的一个小采邑。是奥尔登堡王朝丹麦国王的一个分支。其祖先是16世纪的丹麦国王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
1863年,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死后无嗣,由格吕斯克堡公爵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四子克里斯蒂安王子继位,即克里斯蒂安九世,从而开始了丹麦史上的格吕克斯堡王朝,直至现在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了解这位丹麦国王的人可能不会太多,但他的后代们名气可就大多了。
克里斯蒂安九世共育有三子三女。
1,大儿子后来继位为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八世。
2,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嫁给了当时的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即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他们的儿子后来成为英王乔治五世,也就是当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祖父。
3,二儿子乔治,1862年成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是在他执政期间举办的。现在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是他的孙子(前提是放弃希腊王位)。
所以,当今所有英国王子公主们也都还拥有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吕克斯堡的头衔,也依旧是格吕克斯堡王室的成员。
4,二女儿德格玛公主,嫁给了日后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改名为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皇后),他们的儿子就是被苏维埃政权灭门的沙皇尼古拉二世。
5,三女儿提拉公主,嫁给了汉诺威王国的王储。
6,三儿子瓦尔德玛王子,丹麦海军军官。
前几天有网友给我留言,说克里斯蒂安九世是欧洲岳父,还真有点道理。不过要说起英国王室的祖上,从1066年征服者威廉时就是北欧的诺曼人了。
现在的克里斯蒂安堡宫(Christiansborg Slot),已经是第三代建筑了。这里是集丹麦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为一体的地方,同时还为王室保留了一部分区域。
城堡起源于1167年的阿布萨隆城堡(Absalons borg),阿布萨隆是12世纪下半叶的一位著名的丹麦政治人物和罗斯基勒大主教,后面到他的骑马像时再介绍。
阿布萨隆于1167年建造的城堡,作用还是为了军事防御,可以算作是哥本哈根建城的开始,所以阿布萨隆也可算是哥本哈根城市的创建者。
不过阿布萨隆建造的城堡也就存在了两百来年,1369年,因教会与王室之间的冲突,城堡被丹麦国王联合汉莎同盟摧毁。现在如果参观城堡的话,还能在地下看到当初阿布萨隆城堡的遗迹。
阿布萨隆城堡被拆除后,14世纪末又在原址上建起了哥本哈根城堡(Københavns Slot),哥本哈根一词有生意人的港口的意思。哥本哈根最初还是属于罗斯基勒大主教,15世纪时被丹麦国王占有,后成为王室的居住地。
1730年登基的丹麦国王(同时也是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决定重建已经残破的宫殿,并于1745年大致建成,是为第一代克里斯蒂安堡宫,当时是北欧最大的王宫,建设费用几乎是整个王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179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克里斯蒂安堡宫(第一代),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只好搬去了阿马林堡宫居住,国王命令丹麦著名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克.汉森(Christian Frederik Hansen)负责重建被烧毁的宫殿。
第二代克里斯蒂安堡宫于1803年开始建造,因为时间处于拿破仑时代,所以建筑带有法兰西风格。到1828年建成时,时任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六世并不愿意再搬回这里居住,所以这里只是王室举办招待活动的地方。
1849年,丹麦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弗里德里克七世曾在这里住过几年,宫殿的南翼则交给了议会使用。
1884年,第二代宫殿又因大火烧毁了大部分,但由于政治斗争原因,废墟搁置了二十多年。
1907-1928年,重建了德国式新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并采用了钢筋水泥的建筑技术。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第三代克里斯蒂安堡宫。
塔楼高106米,属于第三代建筑,是哥本哈根市内最高的建筑,也是哥本哈根最早的钢筋水泥建筑。塔上设有观景台,可以免费参观,因为时间紧,我也没有上。
建筑体呈三面布局,右侧的建筑是丹麦议会(始于1849年)。对称方向的建筑是最高法院、总理府还有部分属于王室,用来做王室的接待,同时也便于国王参与政治会议。某些区域可对公众开放参观。
大门洞内的头像,搞不清是谁,推测可能是某位国王和两位建筑设计师。
一些准备上塔参观的游客。其实上塔是免费的,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应该上去看看。
宫殿内还有剧场、图书馆、王室大厅博物馆等,需要进去才能看到,不过参观门票价格也不低,要160DKK,即使我再来的话,可能也不舍得进去。
在王宫的北侧,还有一座托瓦尔森博物馆(Thorvaldsens Museum),建筑是于1837年通过集资建造的,以纪念丹麦著名的新古典主义雕刻家贝特尔.托瓦尔森。里面收藏有大量托瓦尔森的作品,以及他的生活用品等相关展品。我们到的时候博物馆已经闭馆,不过后来在柏林博物馆岛,还是看到了不少他的雕刻作品,可能是临时去德国展出的。
建筑的位置,过去曾是王宫的一部分废墟。
简单说说贝特尔.托瓦尔森(Bertel Thorvaldsen,1770-1844),丹麦著名的新古典主义雕刻家,丹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出生在哥本哈根,但他大部分的艺术创作时间都是在罗马及意大利等地,他从27岁去罗马学习,直到1838年68岁时才回到哥本哈根。
他与意大利著名雕刻家安东尼奥.卡诺瓦是同时代的人物,卡诺瓦对他的作品评价也非常高。
托瓦尔森在意大利和欧洲多地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比较大型的一个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教皇庇护七世的陵墓(托瓦尔森可是位新教徒),还有一个就是位于瑞士卢塞恩(琉森)的大型雕塑垂死的狮子。
我曾在德国美因茨看到过的现代印刷术发明者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雕像,还有慕尼黑维特尔斯巴赫广场上的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骑马像,都是出自托瓦尔森之手。
1838年,托瓦尔森回到哥本哈根,受到了英雄般地欢迎。1844年3月24日,他在丹麦皇家歌剧院时突然死于心脏病。他的墓就在博物馆的庭院中间。
从大理石桥出来,沿腓特烈斯霍尔姆运河往北走。
路边是丹麦国立博物馆(Nationalmuseet),成立于1807年,以丹麦文化史为展示主题,是丹麦最大的文化史博物馆。前面看到的那条盖瑟号灯塔船就属于国立博物馆。
继续往北。
运河在此向东转弯,向东看托瓦尔森博物馆。远处的高塔是过去的圣尼古拉教堂,现在是当代艺术展览馆。
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建于1815年的哥本哈根法院(Københavns Domhus),当时是市政厅和法院在一起,所以也称老市政厅。1905年新市政厅启用后,这里就只是法院了。
法院前的广场叫新市场广场(Nytorv),是1610年由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创建的,得名相对于相邻不远的老市场(Gammeltorv)。当时的市政厅等文艺复兴式建筑都在广场周边,1795年的哥本哈根大火烧毁了包括市政厅的大量建筑,所以才重建了这座市政厅和法院。
新市场周边的街道。
新市场广场向北看过去的尖塔是哥本哈根圣彼得教堂。
我们就在新市场把角的一家餐厅吃的午饭,餐厅名字就叫新市场(Nytorv)。
吃完饭继续游逛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