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马王堆省博物馆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1-24

欢迎你们来到长沙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伍阿哥,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到来。湖南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革命烈士公园北侧,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1951年3月筹建,1956年2月开馆。该馆藏品11万多件,一级品763件。藏品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商周青铜器,楚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东汉至隋唐的湘阴窑和岳州窑青瓷,唐五代长沙窑釉下彩瓷器,唐人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手迹等。太平天国和湖南农民运动等方面的文物也较多。珍品有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象纹大铙、醴陵的象尊,湘潭的豕尊等商代青铜器及长沙马王堆3座汉墓中出土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女尸。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型帛画,长2.05米,绘有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神话与现实浑然一体,是作为墓主人“引魂升天”的“铭旌”而埋入墓中的。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軑侯家族的墓地。

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軑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軑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国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的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国丞相,极力巩固中央政权,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軑侯。軑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平、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在长沙国的独特地位,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了厚葬。

三号墓中出土的28件共12万多字的帛书,包括《老子》、《周易》、《经法》、《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五十二病方》等,大部分是早已失传的古籍,对于研究古代哲学、历史、天文学、医药学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该馆为了防止这些文物的自然损坏,采取现代科学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加以保护。对丝织品的揭取、消毒去污、防虫防霉和加固保护等,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或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在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型、铜器修复和文物复制方面,也取得成果。

该馆基本陈列有 《湖南历史文物陈列》和《马王堆汉墓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有保存于地下室的女尸及其内脏器官,复原的巨大棺以及保存于马王堆现场的3号墓坑与2号坟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和其他一些文物珍品,曾在国内许多省、市和日、美等国以及香港展出。该馆还举办过《湖南革命史陈列》、《楚文物展览》 、《馆藏明清绘画展览》、《明清工艺品展览》、《齐白石画展》等40多个陈列展览。

该馆编辑出版有《湖南省博物馆》 (大型图录《中国博物馆》丛书第2卷)、《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大型发掘报告)、《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3集)、《新民学会资料》等书刊30多种。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一件素纱禅衣,薄如蝉翼,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非常高超。三号墓出土了10多万字的帛书以及外面已经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巧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评价极高。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是防腐学上的奇迹。来到长沙不可不来博物馆一睹二千多年前的灿烂文明。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前言: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主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一号墓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4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 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纪年木牍)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即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一一研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葬君”。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记录。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第一部分走进轪侯家:

(“利苍”玉印)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轪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轪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国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国丞相,极力巩固中央政权,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轪侯。轪,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平、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处在长沙国的位置独特,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厚葬。

(“妾辛追”印)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锥心之痛,于汉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形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复原了一个中年轪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黄杨木梳、篦)辛追生前养尊处优,衣着打扮十分讲究。一号墓中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和单层五子奁中除装有胭脂、油彩、白粉等各种化妆品外,还有铜镜、镜擦、粉扑、梳、镊、笰、环首刀 等梳妆用具。镊用于修眉,笰用于上妆。出土时笰毛的部分染为红色,很可能是胭脂。请各位游客特别注意看黄杨篦子,它好像刚做不久似的,刨削光整,分齿均匀,非常精致。宽度仅仅5厘米,却有74齿,比现在一般的篦子还要精细。它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做的呢?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驻军图)三号墓墓主人可能是利苍的儿子、第二代轪侯利豨或其兄弟。根据纪事木牍记载,他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年仅30多岁。从三号墓中不仅出土兵器38件,还出土了一张军事地图“长沙国南部驻军图”。高祖末年,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发兵攻打长沙国南部,随即汉王朝及长沙国派兵征剿。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汉文帝初年。“驻军图”的出土说明墓主人是长沙国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而且曾经参与指挥过这次战役。图的方位为上南下北,与现在地图的方位正好相反。散落图中各处的圆圈,它们代表的是里,相当于现在的村落。而四方框表示的是县城。兵营则画成多种不规则的形状。在整个防区的中央、几支河流的汇合处设有军队的指挥部,以三角形来表示。整个防区内,在指挥部的前面、左面和右面驻守有六支军队,分二线部署兵力,并依托三条山谷扼守南越国进入长沙国内陆的通道。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国南境驻军采取的是凭险固守的战术。图上军事部署之严密,地形利用之巧妙,对各军事因素思虑之周密,都充分说明了经过长期战争的实践,汉初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小米饼)从一号、三号墓出土了大量饮食器具、食物标本等,西汉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一斑。墓中不仅出土了主食如稻谷、小麦、大麦等多达11袋,而且还出土了轪侯家食用的 糕点。例如从一号墓的彩绘陶盒中我们发现的小米饼,是将小米捣制或碾磨成米粉,加上水团成饼状,再蒸熟而成的。今天南方食物中的糍粑、糍饭团大约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一号墓云纹漆鼎内残存的“藕片”)当时湖南地区的基本副食是鱼、肉、蔬菜、瓜果,这些在马王堆汉墓中都有大量的出土。其中蔬菜虽然全部炭化,但个别的形状仍隐约可见。最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们打开一号墓出土的云纹漆鼎时,竟发现里面盛有2100多年以前的汤,而且在汤的表面还漂浮着一层完整的藕片。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藕片内部纤维早已溶解,出土后与空气接触,再加上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震荡,藕片迅速消失,全部溶解于水中了。地震工作者认为,这一现象说明:2100多年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有破坏性的地震。

(天鹅骨架)轪侯家食用肉食的范围也相当广泛。这一点可以从一号、三号墓随葬的大量肉食得到证实。他们不仅食用家禽、家畜,并且大量地从自然界猎取野生动物。据遣策记载,其中不仅有常见的猪、羊、牛、狗、鸡、鲤鱼、鲫鱼等,而且还有不少珍稀动物如梅花鹿、鹤、锦鸡、斑鸠、天鹅、鳜鱼等。可以说,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陆地跑的,各种动物无所不包、无奇不有。其食物范围之广,着实令人咋舌!

(导引图)这是从三号墓出土的一张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图“导引图”。所谓导引就是疏导气血,引申肢体,是一种以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图上绘有44人,每人动作各不相同,旁边都有题字。根据残存的31处文字说明来看,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描绘运动的姿态。第二类说明运动所模仿的动物姿态。第三类则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果您想健康长寿,不妨试一试这古老的导引疗法。

(“冠人”男俑)一号、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轪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男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有“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 几十个彩绘木俑。他应该就是轪侯家的家丞即总管。女侍俑身体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是主人的贴身丫鬟。与它们相比,彩绘木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是轪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再加上后面我们将看到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奏乐俑)奏乐俑共有5个,其中2个吹竽,3个鼓瑟,俨然一支家庭管弦乐队。您看他们都身着长袍,娥眉高挑,小嘴紧闭,神情紧张地在准备为宾客们演奏。此外,歌俑面目清秀,身着长袍,席地而坐,似乎在歌唱婉转悦耳的曲调;舞俑面部丰腻,涂脂抹粉,身体稍微向前倾斜,两膝略微弯曲,身着短褂长裙,体态轻盈,好像伴随着歌声翩翩起舞。轪侯夫人生前过着金声玉振、轻歌曼舞的奢糜生活,死后还随葬歌舞乐俑梦想继续在地府尽情享乐。

(竽)一号、三号墓出土有琴、瑟、筑、笛、竽、竽律、编钟、编磬8种乐器。这是我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为研究西汉音乐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这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竽”。它出土于一号墓,保存完整,有22根竽管。但竽管与吹口之间不能通气,上端没有气孔,斗内没有气槽,也没有用以控制音高的簧片,只是一具乐器模型罢了。

(博具)三号墓中出土了一套当时的娱乐用具、博具。它主要有1个博局、12个大棋子(六黑六白)、20颗小棋子、42根筹、1个骰子组成,装在特制的漆盒里,是为玩六博而特意制作的 。那么六博的玩法是怎样的呢?请看汉画像石中的博戏场面。两人面向棋盘对坐,分别执黑、白两棋,并将棋子置于博局上的12个L形和T形的曲道上,然后轮流投掷一个十八面球体的 骰子。骰子一面刻着“骄”字指一种有利的棋步,相对一面刻着“妻畏”字,即“骄”,的反义词,其余各面分别刻数字一至十六。通过投掷骰子所获得的数字行棋,以获得筹码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博戏在汉代曾经风行一时,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博戏迷。但是晋代以后逐渐衰落,唐代之后便演变为现在大家都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象棋。

(云纹漆案)案是设计用来端取食物的长方形平盘,在它的四个角底部,各有一个曲尺形的矮足。古人用“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相敬相爱。这件案的底部书写有“轪侯家”三字,表示这件 器物属轪侯家所有。出土时,案上完好地放有五个小漆盘,盘内盛有腐朽后的牛排等食物及竹串,还放有漆卮和漆耳杯及一双竹筷。这种摆设反映了2000多年前贵族宴饮时分餐制的情景。

(“君幸食”漆耳杯)耳杯是古代用于盛食、盛酒或羹的器皿,由于在器身两侧设有便于用双手端取杯的部分,形如两耳,所以称之为耳杯。战国时人们视这两耳形如鸟的两个翅膀,因此又称为羽觞。这件耳杯的内底上用隶书写有“君幸食”三字,意思是请您用餐。

(粉彩漆方奁)由于这种奁是专门用来装贵重物品,所以它的形体和纹饰就更加讲究。盖的款式与众不同,呈盝顶状,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漆奁的花纹用白色凸起的线条勾起,再在其中用红、绿、黄三色勾填彩绘漫卷的云纹,纹饰华丽,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文献上称之为“堆漆”。著名的漆纚纱帽出土时即盛装在此奁中。

(锥画纹漆奁)锥画是指在尚未干透的漆膜上,用尖细工具刻出阴线纹饰的装饰手法。奁盒上的花纹线条比头发还细,必须在明亮的光线中才能看得见。盖上和底部锥画着撒腿奔跑的小兔、潜水游动的鱼群、展翅凌云的飞鸟和匍匐在地的小松鼠。四周是弥漫的云气纹和几组不同的云凤纹。盒身外壁锥画着云纹和神人乘龙、飞鸟、狩猎等纹样。特别是狩猎的场面画得极其生动,猎人手执长矛,追逐着两头奔鹿,其中一头仓皇已极,急急逃窜,另一头正在腾空跳跃,神态十分逼真,是一幅狩猎现实场面的真实再现。

(彩绘双层九子漆奁)这是古代的一种梳妆盒,分为上、下两层。器表髹漆十分讲究,器身外髹黑褐色漆,漆上刷一层极薄的金粉,其中加少量的银粉,再用油彩绘上黄、白、红三色云气纹,璀璨耀眼,十分华丽。上层盒内放有手套、絮巾、阻带和绣花镜套。下层盒的底板较厚,凿有9个不同形状的凹槽,每个凹槽中嵌放各种不同的小奁盒,有椭圆形、长方形、圆形和马蹄形,造形都极为精致。盒中放有香料、丝棉粉扑、笰、镊、笄、胭脂、铅粉、针衣、假发等梳妆用品,还放有梳、篦两对,一对角质,一对为黄杨木质。

(云纹漆鼎)鼎是一种盛食物用的祭祀礼器。从夏朝至两汉它是国力、权力的象征,并有一套完整的用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五鼎,在使用时谁也不敢逾越。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有七 件鼎,由此可知墓主人的阶级地位。这些鼎都保存完好,胎骨很厚,是用整块木旋削而成,称为旋木胎。体型稳重,器表髹黑漆,口沿有一道菱纹图案,盖和器身都彩绘红色、灰绿色的涡卷纹和方连纹,使它形成几何云纹的图案。足部朱漆彩绘兽面纹,耳部为云纹。器内髹红漆,并书写“二斗”两字,表示它的容量。

(龙纹漆几)古人习惯席地而坐,所以常利用几来托手以达到舒适的目的,或将物品摆放在几上便于使用。此几表面扁平,在光泽亮丽的黑漆地上,描绘着乘云穿雾、张牙舞爪的巨龙。几面下部装有长短两对足,短足固定于几的背面,长足与几面之间用活动木栓连接,可以转动。如需将几面抬高,只要把长足竖起固定即可。若要席地而坐,用作依凭,则可将长足收拢,用木栓卡挂在背面,使短足着地。真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烟花菱纹罗地“信期绣”)信期绣是出土的刺绣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仅一号墓就出土这种绣品20件。信期绣烟色菱形花纹,图纹清晰秀丽、素洁大方,而在轻薄的罗地上刺绣,则显示了高超的刺绣技艺。为什么当时人们叫它“信期绣”呢?是因为这种绣品的绣纹以燕子作为主题图案,绣面上布满了长着长尾的变形燕子和流云,展翅飞翔的燕子,有着朱红色夺目的头嘴,配上绛色、深绿色的羽翼,穿梭在浅棕色的云层里,燕子是定期春来秋往的候鸟,每年总是信期归来。因而绣有这种样式花纹的手套、夹袱在竹笥中的被称为“信期绣”。

(几何纹绒圈锦)锦是一种用几种颜色的经纬线织成图案花纹的提花丝织物。绒圈锦是一号墓中制造工艺最为复杂的织锦,是以多色经丝和单色纬丝交织而成,丝织物表面的几何形图案部分,呈现有立体感的环状绒圈,锦面上绒圈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看上去有层次之感,丰满而美丽,使织锦产生了“锦上添花”的立体效果。如果把组成花纹的绒圈割开,让绒圈的丝头散开,就成为后世的提花丝绒。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实物,把我国起绒挂术的创始时间至少提早了300年.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品的实物。丝绵袍用印花敷彩纱作面料,素纱作缘边和衬里,内垫丝绵,衣面上的图案为藤本科的变形纹样,其枝蔓部分印纹细密,分布均匀,交叉处有明显的镂空版特有的断纹现象,而花、叶及蓓蕾部分的纹样各不相同,色彩有浓有淡,不像印花那样规整统一,并且笔调明快流畅富于变化,这又是镂空版印花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可以肯定它是在印好枝蔓后,再用手工把色浆一笔笔描绘上去的。在丝绵袍这样大的面积内,依次进行印染和描绘,它的难度和所用工时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印花和彩绘相结合是技术史上一大变革,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涂料印染方面的杰作。

(素纱直裾禅衣)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禅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这两件衣服,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还不到1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点,可谓“轻若烟雾 ,薄如蝉翼”。当然高级的纱料并不以空隙多就算好,而主要是以蚕丝的纤度匀细见长。纺织学上有个对纤度的专门计量单位叫旦,每9000米长的单丝重3克,就是1旦。因此其数越小,说明蚕丝越细。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竟然只有10.5至11.3,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其纱纤度却有14,足见素纱的纤细轻薄。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第二部分简帛之珍:

(遣策)“视死如视生”的古代贵族们,为了在阴间也能奢侈荣华,就在墓中放入了大量的陪葬品。在放入的同时,往往把这些物品的名称、数量逐条记录在简牍上,这种类似于陪葬品清单的简牍即称为“遣策”。在出殡之日,由主持葬礼的人宣读遣策,意为遣送死者的物品一并送达,最后随同陪葬品一起搁至墓室中。

(帛书《五十二病方》)帛书《五十二病方》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详细记载了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103种疾病的治疗医方,书中有医方283个,药名254种。其中《 牝痔》一篇中记载了一套完整的割除内痔的外科手术。大意为:人的直肠内若长了痔疮或瘤子,就杀一只狗取出它的膀胱,套在竹管上,从人的肛门插入直肠内,用嘴巴对着狗膀胱吹胀,然后将直肠下端的痔疮慢慢引出,用刀割去痔疮或瘤子,并在伤口上敷上可消炎止痛的中药——黄芩。但有时直肠难以缩回原位,就在直肠上涂上起润滑作用的软膏,再把人倒悬起来,将冷水泼溅在他的胸腹上,使腹腔因受刺激而收缩,直肠马上就会自动缩回到腹腔中了。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以250幅绘有云、蜃气、恒星、彗星等各种天象的图像组成,是一种利用天象来占验灾异变故、战争胜败的图书。此书中最精彩的是29幅彗星图,除最后一幅“翟星”外,都有头、尾两部分。彗头画成一个小圆圈或圆点,有的彗头里还有一个小圆圈或圆点,说明在彗头中心可能已经发现了彗核。彗尾的形状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曲或直。可以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关于彗星形态的著作,它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天文观测及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帛书《五星占》)帛书《五星占》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专著。全书共约8000字,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金、木、水、火、土五大星体的运行规律进行记录,并运用天文星象来 占卜吉凶。第二部分则是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70年间木星、土星、金星的运行位置和会合周期,且都与现在的测值极相近 。其中以关于金星的记载最为准确,所测的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现在所测的583.92日只多0.4日。更为不易的是,现在的观测数据是借助了大量的精密仪器设备才得到的,而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仅凭肉眼的观测就已取得这样高的成就,着实令人惊叹。

(帛画《车马仪仗图》)《车马仪仗图》出土时挂在三号墓棺室的西壁。全图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画的左上方有人物两行,第一行为首的是头戴高冠,腰佩长剑,身后随从如云,这就是身为长沙国军事将领的三号墓墓主人。画的左下方是由100余人组成的方阵,方阵之中有一鸣金击鼓的乐队,钟鼓声声,跃然纸上。右上方是整齐的车舆队伍,除了能清楚看见的四列十多辆的四乘马车外,还有源源不断的车舆正和着钟鼓之声徐徐而来。画的右下方是一列列威武的骑士纵队,与上方的车舆队伍共同组成了气势雄壮的车骑队伍。这金戈林立、战马嘶嘶的场景浓缩在一幅画面上,仿佛大战在即,长沙国的军队正整装待发。这是一幅写实性的画卷,墓主人生前阅兵之景非常生动形象,人物众多却主次分明,是中国绘画史上现存最早的写实画作。

(一号墓T形帛画)此画因其形状呈英文字母“T”形,为了便于称呼,故称之为“T”形帛画。遣策中则记载为“非衣”,可能有“似衣非衣”之意。出土时反盖在一号墓内棺棺盖上,顶部横裹一根竹竿在每个垂角下并都系着丝带或麻质带子。据考证这是旌旗画幡一类的物品,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相当于“招魂幡”。

整幅画全长205厘米,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披发而坐的神。根据“山海经”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主管着天气的阴晴和昼夜的变幻。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传说扶桑生长在东海,有几千丈高,十个太阳在此栖息并轮流出去值班。而画中却只有九日盘旋其中,另外一个太阳可能正在值班尚未归来。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称之为“金乌”,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左边则是一轮弯月,月下一个美丽的女子轻舒广袖翩跹而舞。有人说她是月神正托举月亮缓缓升起,也有人说是偷取了不老丹药的嫦娥向月宫飞去。月中一只肥胖硕大的蟾蜍口衔一株灵芝草,而体态轻盈的玉兔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门两旁两位守门神一司阍正躬手而立,恭敬作揖,欢迎升天的老夫人。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上有朱雀鸟作为装饰。华盖以下体态丰腴的轪侯夫人锦衣华服、环佩丁当,正手持拐杖踽踽前行。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其后,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人像两侧是交蟠穿壁的双龙,象征尊贵和吉祥。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他们面色青蓝,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一一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地府中更有面目狰狞的怪狗和双目圆睁的猫头鹰,镇压鬼怪妖魔不去侵扰老太太的亡灵。

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无处不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而,“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具有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第三部分棺椁及女尸陈列:

(锦饰内棺)锦饰内棺出土于一号汉墓,是直接装殓女尸的棺木。该棺内涂红漆,外刷黑漆。在盖板和四壁上,分别使用了铺绒绣锦、绢等丝织品和黑色、橘红色的羽毛来进行装饰,使人感到异常华丽。彩色羽毛与色彩纯正、构图精细饱满的丝织品相辉映,不仅表现出当时的工艺水平十分精湛,也反映了汉初审美观的水平和工艺技师的高度智慧,是一件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

(朱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是一号墓四层套棺中的第二层棺。有2.3米长,0.92米宽,0.89米高。该棺里外皆涂朱红色漆。靠死者头部的头档是图案化的高山,山两侧各有一昂首腾跃极富生气的白鹿。靠脚的一头画有“双龙穿玉璧”的图案。两条披鳞甲长凤羽巨目利牙的龙,身体蜷曲穿璧而过。棺右壁板画满了繁复的几何云纹,左壁板两侧各画一条呈波浪起伏状的褐色龙,龙身间隙,画有一虎一鹿,一朱雀和手臂长有羽毛会飞的神仙。盖板上面,在飘飘欲飞的云纹中,是二龙二虎相搏斗的场面。我们在惊叹2000多年前画师为我们勾勒没的这梦幻般奇情异景的同时,也深深地为这浓墨重彩尽显华贵与富丽的汉代贵族的奢华而感慨。

(黑地彩桧棺)黑地彩绘棺是一号墓的第三层棺,长2.56米,宽1.118米,高1.14米。该棺内涂红漆,外表以黑漆为底,上面用漆彩绘着漫卷多变的流云和116个形态诡谲的动物、神怪的形象。它们有的在歌舞弹唱,有的在嬉戏打闹。这些形态各不相同的神怪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变化多端,在云气间安排得十分得体,极富想像力,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画面上反映最多的是一种似羊非羊、似虎非虎、头上长角、身上有尾的怪兽。这种怪兽一般要么手里抓着蛇,要么嘴里咬着蛇,这无疑证明它具有打鬼吃蛇、保护灵柩不被损坏、肉身不被侵扰的寓意。

(辛追)辛追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2100多年。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名叫“辛追”。出土时身长有1.54米,体重为34.3千克,血型为A型,头、颈、躯干、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皮肤湿润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有油腻感。头发、眼睫毛、鼻毛等毛发附在原位。部分关节仍然可以活动。皮下脂肪丰富,软组织丰满面有弹性,用手按压后,并且能很快恢复原位。在注射防腐剂时,软组织鼓起,能较快扩散、吸收。经X射线检查,全身骨骼完整,两侧对称,小至鼻骨及趾骨依然能分辨,外形与现代人骨没有任何差别。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等死后早期腐败现象。但因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现象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

这具马王堆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蜡制模型躯壳的“尸蜡”,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炭鞣尸”,因此国际上已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

(内脏标本)经过尸体解剖,发现辛追生前患有冠状动脉硬化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严重的多发性胆结石症,全身性动脉粥性硬化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还感染了蛲虫、鞭虫和血吸虫,右前臂曾经骨折畸形愈合,肺部处还有一小块肺结核的钙化灶。百病缠身的辛追,究竟是因何种疾病,又是在什么季节死的呢?在马王堆女尸的胃肠中我们发现了138粒半形态饱满未经消化的甜瓜子,这表明:辛追是死于瓜熟季节的春夏之交,并且是吃了甜瓜之后不久猝死的。由于马王堆女尸全身各处脂肪丰满,没有发现慢性消耗性疾病和长期卧床的征象,未见肿瘤,未见脑溢血等病变,也没见暴力致死的伤痕,故推断是在吃过甜瓜后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死亡年龄约为50岁。

(一号墓木椁)椁是放置棺木及随葬品的葬具。这是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木椁。它的结构十分复杂,由枕木、椁室、盖板三部分组成。庞大的椁室放置于三根巨大的方形枕木上,椁室由内、外壁构成四个边箱和正中的棺室;椁室中放置多重相套的木棺。这种木椁的构造,沿袭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形式,因其椁中空如井,古代文献称之为“井椁”。它全由粗大的杉木制成,所用木板70块均为整块木料,其中最大的一块椁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达1.5吨。如此巨大的木材却是用斧锛加工而成。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副庞大的外椁在结构上没用一根金属钉子,全部以扣接、套榫相结合。工具如此简单,但彼此间却严丝合缝,方正平直,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文来源:张家界伍阿哥,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违反你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一周一墓——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古物地域性研究资料必备欢迎关注、分享)

    遗址名称: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 遗址时代:西汉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发掘时间:1972年-1974年 地理位置: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 开放时间:9:00 ...

  •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湖湘文化和千年女尸

    推荐阅读: 长沙印象:可盐可甜,亦庄亦谐 前言 在"长沙印象"一文中,由于篇幅较长,"博物馆"部分只是略略带过,但博物馆却是了解湖南和长沙最值得一转的地方. 今 ...

  • 湖南长沙岳麓山爱晚亭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1-07 伍阿哥带大家一块去感受岳麓山爱晚亭的魅力吧.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总面积 36平方公里.它属五岳之一南岳衡山的一部分,南岳有七十二座山峰,以湖 ...

  • 湖南长沙海底世界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1-22收录于话题#长沙景区导游词集,15个伍阿哥今天带你走进长沙海底世界,长沙海底世界占地100亩,坐落在浏阳河大桥东金鹰影视文化城.以"二馆二园 ...

  • 湖南长沙石燕湖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1-18 我们现在正赶往我们的目的地星城长沙,美丽的石燕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伍阿哥.今天阳光灿烂,秋高气爽,给我们的参观旅游风景区增添了几分爽朗的 ...

  • 湖南长沙世界之窗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1-23 欢迎大家来到长沙世界之窗,伍阿哥很荣幸为大家讲解长沙世界之窗景点,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将长沙世界之窗的基本情况向您 ...

  • 湖南长沙坡子街旅游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4-03 公众号底部的(菜单栏),更容易找到您需要的.导游词A:景区导游词.导游词B:车上沿途导游词.计调手册:旅游通讯录. 长沙坡子街景区 伍阿哥今天带你走 ...

  • 湖南长沙开福寺旅游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4-03 长沙开福寺景区 伍阿哥今天带你走进开福寺,开福寺是一座佛教古寺."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著名寺院都是"古庙依青嶂,行宫 ...

  • 湖南长沙杜甫江阁旅游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4-02 伍阿哥今天带大家走进长沙杜甫江阁,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诗圣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曾寄居江阁,为纪念这位被历代人民爱戴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 ...

  • 湖南长沙雷锋故居旅游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4-04 伍阿哥欢迎大家来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故乡参观,雷锋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今雷锋镇雷锋村简家塘). (雷锋纪念馆)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 ...

  • 湖南长沙浔龙河樱花谷旅游景区导游词

    原创 张家界伍阿哥 湖南导游 2020-04-02 公众号底部的(菜单栏),更容易找到您需要的.导游词A:景区导游词.导游词B:车上沿途导游词.计调手册:旅游通讯录. 长沙浔龙河樱花谷景区 伍阿哥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