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谁为中心”不是嘴皮说说,要看实际行动,一不小心露原形

教师节随着大家去爬山玩,有着各种优惠活动,沾沾人家教师的光,不亦乐乎。

这一天活动结束,“收获特大”,这个“大”是自我反思,汗颜之极,无以言表。

都说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真的再次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的是对于真知的反思。

以别人为中心,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话语,也是心理学习的精华所在,区别在于有人作为口号喊得响,做不到,有人默默去做做得好,却从不声张。

回顾这一天体验的自我中心,事情太多,从头到尾,无所不是。

早上出发等候大巴车,说好在某个路口处等着,提前十分钟到了那里,自认为应该走公交专用道,就在路口处等,直到过了约定时间,联系才发现车子早已到了,停在稍远地方。

服务区停车休息,说到孩子毕业工作去向,朋友孩子很优秀,自己联系的本地单位,回到父母身边,大家都祝贺。这时候有人过来插话说,孩子毕业千万不要留在本地,还是去长江以南好,当然人家不知道前面因果,否则不会如此说。他说得倒是很真诚,也列举出南北工作环境对比具体实例,很有说服力,我也认可,不过对于朋友来说当然不会太舒服。

这也再次证实,人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说的都是本人经历或体会到的看法,然而不了解说话背景,贸然表达会尴尬。

谈话时候,不知道前提,不明白缘由,再有心得,还是不说少说得为妙,否则有可能自寻难堪。

接下里的活动才是自我反思之处,性质要比不知情发表不合时宜观点严重多,不是程度的,而是性质的。下山时候,大家商量好,先坐滑道,再乘漂流,最后坐景区交通车到停车场。

等待坐滑道的人很多,耐心买好票,排好队,马上可以滑道下行了,被告知没有滑道垫子了。不幸的是,是我在等着拿这个垫子,等了一会儿,忍不住问工作人员小伙子多久可以送到,回答还得20分钟。

原本之前我打过电话给大家是否不等了,被答复再等等看,这次忍不住着急起来,听有人说走下去也就十几分钟,想着步行下山,早赶到下个漂流地方。于是再次打电话,说还得等很久,直接下去漂流吧,人家听这样说,没有第二次坚持,退票,步行下山。

好不容易到了漂流地方,大家筋疲力尽,买好票,等了一会,看着漫长队伍,我又开始心里发急,想到下面还有车子可坐,干脆退票继续步行吧。

就这样,第二次买票退票,继续步行下山。要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年轻不再,山路陡峭,可想而知。关键在于,原以为很近的交通车子站点遥远得很,路程之远不是自己想象,最崩溃时候总算到达。

事后最初的感受,还不以为然,觉得等候太久时果断放弃等待,对于沉没成本是勇敢清零,是好事,慢慢觉得不是这个理儿。

首先,总是自我为中心。两次退票都是自己的决定,根本没有以别人为中心,没有这个意识,否则问一句“你们看法如何”,人家会有自己想法。结果,抛出自己想法后等同于最正确,别人顺着是人家优秀,彰显出的只有自己自以为是的无知。

关键时候,本能欲望发挥主导作用,知识意识毫无用处,这是鲜活的反面例子。

其次,习惯于盲目乐观。每一次退票,都以为下一个会顺利,以至于最后狼狈至极,只好合理化防御为多看看风景也好,累的都尝试倒着走了,哪有心情与精力看风景。盲目乐观的反面就是急躁情绪,不能忍受当下的等待,不能延迟满足。

所以,学习再多知识不能使用,全是无用的道理,甚至不如不学,因为别人没有期待,不会因寄托希望而耽误事情,这就是赵括纸上谈兵的教训。

集体行动出现不如意时,常识应对其实就是问一句,“你们觉得如何办”,千万别自作聪明做主张,“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既然选择没有对错,行动没有标准答案,何不征求并遵循满足别人想法呢?!

“以谁为中心”不是嘴皮说说,要看实际行动,否则一不小心露出原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