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早期」癌症?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从0-85岁累计发生癌症的几率为36%! 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7个人确诊。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大肠癌(结直肠癌)是我国癌症的五大死因,这五大癌症占整个癌症的80%。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发现早期癌症呢?
其实,一些会出现表面症状的癌症,是可以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
如何发现早期肺癌?
高危人群:
我国专家建议:年龄50~74岁和≥20包/年的吸烟史,加一个其他的肺癌风险因素(癌症史,肺部疾病史,肺癌家族史,氡暴露和致癌因素职业暴露 );
发达国家建议:年龄55~74岁,且有30包/年以上的吸烟史,目前仍在吸烟或戒烟不足15年。
筛查方法:
对高危人群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并逐年进行年度低剂量螺旋CT扫描(年度CT复查);
发现肺部气道病变,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在必要时进一步随诊;
发现的阴影或结节,特别是磨玻璃样的阴影或结节,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等由专科医院高年资医师确诊,如有必要可做病理活检。
如何发现早期肝癌?
高危人群:
高发区35岁以上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
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长期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
长期食用霉变粮食者;长期饮用不洁的沟塘水者;
长期酗酒、抽烟者、药物滥用或毒品注射者;
有家族史者;甲胎蛋白持续阳性者。
筛查方法:
高危人群中,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初筛阳性,则需要进行甲胎蛋白(AFP)联合超声检查进行筛查,根据二者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AFP(-)B超(-),六个月后复查;
AFP(-)B超(+),及时复查(半年内);
AFP(+)B超(-),若AFP>200ug/L,则每月复查一次, 若AFP
若AFP(+)B超(+),则可诊断为肝癌,应及时治疗。
如何早期发现胃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血清胃蛋白酶阳性(PG);
胃癌家族史;
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
上消化道疾病史等.
筛查方法:
一、选用血清胃蛋白酶原 (PG)检测作为初筛手段
PG阳性者再进一步内镜筛查;
PG阴性,3年后再行PG检查;
PG阳性,但内镜检查无异常者,1年后复查PG。
二、直接进行胃镜筛查
检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内镜检查规范,依次对胃底、胃体、胃窦、幽门等部位全面观察,尤其是胃壁的大弯、小弯、前壁及后壁等部位,如发现可疑病变,可采用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等辅助技术。
胃镜检查病例诊断为重度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年至少复查一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进行临床治疗。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有下列因素之一者:
一级亲属大肠癌史;
本人既往肠息肉、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史;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同时具有以下症状两项或以上者:
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史;高脂饮食、长期饮酒、吸烟。
筛查方法:
一、散发性大肠癌的筛查方法:约70%~80%大肠癌无明显遗传背景, 一般人群中≥50岁,建议选择以下任一项筛查:
(一)每年进行一次化学法便潜血检测(gFOBT)或免疫化学便潜血检测(FIT);
(二)每3年1次粪便DNA筛查(sDNA);
(三)每年1次纤维乙状结肠镜筛查;
(四)每10年1次结肠镜筛查;
(五)每5年1次气钡双重造影筛查。
二、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增加,建议更早更频繁接受检查。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预防癌症等慢性病的措施有:改变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等良好习惯。
吸烟是与癌症关系密切的最大的可预防因素,人类1/3的癌症与过多吸烟有关,控制吸烟可以减少80%左右肺癌和30%由癌症引起的死亡。
通过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活动并保持乐观心态,可以预防30% 50%的癌症,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全世界有1/5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预防相应癌症的发生。
要高度重视身体某部位异常的无痛性肿块、大便潜血、血尿、咳嗽、痰中带血、流鼻血、久治不愈的胃痛食欲减少、体重减轻等重要的癌症早期报警信号,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确诊,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同时,能做到及时治疗,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千万不要等着有了明显症状再去医院做检查,肿瘤就到了中晚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