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质作用过程性试题突破 2024-04-18 18:23:15 鸣谢 参与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兼顾年龄) 肖 云 史德新 毕智宏 李玉艳 席丽丽 王静静 史书芳 常文慧 纪 娜 谷家雪 张增俊 高 丽 该部分内容的结构 高三二轮专题|地质作用过程性专题背景分析:1. 考查频次全国卷对地质作用过程的考查由来已久,如2005年全国文综I第39题:简要说明喀拉喀托 火山喷发的原因,2008年全国文综卷I第36题: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原因。2020年全国三套试题中对地质作用过程的考查无论是分值还是难度都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2020年高考试题中有关地质作用过程考查的综合题)2. 为什么考首先是课标的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过程,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其次是因为现代地理学发展的要求: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反演区域特征的形成过程,构成传统地理与现代地理的分界,除关注地理事物在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地理过程更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地理过程视角的认知一方面可以了解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过去,另一方面可以科学的预测未来。最后高考考试性质的要求:地质作用过程性试题的考查能够考查出考生的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对考生的推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的考查。3. 考查内容袁孝亭教授认为地理过程的概念是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出现动态变化的过程。综上所述,地理过程是地理事象在时间断面的纵向变化过程,突出地理过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因此地理过程类试题非常注重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原动力、运动过程或规律、未来趋势和结果的整个过程分析。4. 变化趋势试题的横向比较,就是看看同一种设问角度,随着高考的时间变化都有怎样的变化。 河流堆积过程2010年全国Ⅰ卷·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2020年(3)(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流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体会:虽然是相同的考查角度,答案看起来也是大同小异,但是仔细对比后就能发现,与10年试题相比20年的试题在语言组织上画面感更强,过程性也更具体,比如: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表达也更为严谨,如:搬运能力强而不是可携带砾石;继续分析,还可以发现10年试题中的一个概念偷换的错误,就是设问问的是鹅卵石,但是答案给的是砾石堆积。启示:全国卷21年再考查这个角度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个题给备考第一个的启发就是我们的考生一定要有画面感。沙金一题,如果考生具有画面感,是能够想象出金矿——碎屑——沙金的这个过程,进而再对关键环节进行表述即可;第二个启示就是一定要表述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的变化;第三个启示,其实也是两个试题的对比,地质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地质作用过程性试题的表述要有时间观。地质现象成因2013年全国2卷·(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020年三卷(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体会:虽然是相同的考查角度,而且从本质上来讲,两个设问都和“出露”有关。2013年的试题与教材中的河漫滩的成因有着相似之处,考生如果能把握好“河流”这个关键要素,并不难回答。但是2020年的试题,对考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既需要考虑到水平面河流众多,同时还要考虑到垂直方向上“山高谷深”。退一步讲,这一问与第二问以及材料之间构成一个关系,也就是答案中的第一句话,为什么一定要有。重新梳理一遍:材料中说“断裂与金矿有关”,第二问说“河流与断裂有关”,第三问的解决就需要“河流与金矿有关”。分析到这里,这个设问角度变化的最大启示是:新高考对能力的考查愈加的多元。七年前可能是基本原理的迁移运用,七年后更多的是想象力、推理能力等高阶思维。5. 学情分析首先是有一部分学生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不明,像板块名称、基本过程不清。其次是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差。在应答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把变化描述成一种静态,不知道玄武岩台地是一种地貌,答题时考生聚焦在“玄武岩”上,如把“地面破碎”写成“玄武岩破碎”,把“台地面积减小”写成“玄武岩减少”。再次是思维定势严重,其原因是平时学习中重视结论的记忆,忽略了过程的分析。最后一点,缺乏地质作用过程性模型的构建,忽略了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尺度以及其突变性。 6. 思维建模地质作用过程性试题往往是围绕某地质事象考查,如“沙金”的形成等。而事象的基本构成:物质因素、动力因素、作用过程(包含时间)、作用结果。(1)物质因素:岩层、岩体(基本概念、基本特点)。(2)动力因素:内力和外力(基本概念、表现形式)。(3)作用过程:各种施力因素(施力物体)与事象主体(受力物体)在多种地理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的联系之下产生变化的过程。首先,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只不过在某时、某地是以某种作用为主,过程有先后。一般高的地方易侵蚀、低的地方易沉积。所以,外力侵蚀是因为之前内力抬升,外力沉积前是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其次,地质过程“动静结合”,即存在活动期与稳定期,活动期以内力作用为主,稳定期以外力作用为主。(4)作用结果:作用过程前后,事象主体的在位置、大小、形状、性质等方面发生的对比变化结果,实质是整个作用过程中的一个瞬间、短暂的表现停留。具体分析要点:(1)“岩性”的一般认知角度:岩层、岩体性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层、岩体的形状,岩层平直、弯曲、倾斜;岩层、岩体的位置,上升或下降、水平拉伸或错位;岩层、岩体的大小,增大或变厚、减小或变薄;这些均提示我们要考虑区域内的具体作用力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2)根据“岩性”判断出“作用力”的性质。“作用力”+“作用力的性质、形成条件”会指引我们考虑区域内的相关要素的特点,如根据题目情境得出为“流水作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区域内与“流”和“水”相关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地形地势、植被等,即实现了“要素综合”;而“流水”是跨区域的,这就要求们应该考虑上下游的联系,即“空间综合”;在某些特殊构造情境中,如“阶梯状河床构造”,就特别突出了不同时期区域内的“流水作用”,这就要求必须考虑“时空综合”。专题设计【典例突破】题组一:(题组设计说明:地质过程是一个漫长时间的过程。现在考题中有关地质过程的考察,大都让考生简单呈现这个漫长的地质过程,引导学生回答这类地质过程题目时,需要完全回顾整个地质过程,往往考查要点比较全面,需要全面考虑物质因素、动力因素、作用过程(包含时间)、作用结果。在语言表述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事物质变的节点。)瓦屋山又名“蜀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左图),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体顶部由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72道瀑布从绝壁倾泻而下,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右图)。(1)推断瓦屋山形成的地质过程。答案:远古时期为海洋环境,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节点);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覆盖其上(节点);地壳断裂抬升,形成断块山(节点)。突破要点:物质因素:两种、山体顶部由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动力因素:玄武岩——岩浆喷出、石灰岩——沉积作用作用过程(包含时间):玄武岩——岩浆喷出——喷出石灰岩之上,在后;石灰岩——沉积作用——低的沉积——海洋环境-基础,在前作用结果:孤峰状的山体、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断块山甲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乙图是甲图中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2)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答案: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突破要点:物质因素:1种、花岗岩动力因素:花岗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作用过程(包含时间):岩层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风蚀作用结果: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球状风化地貌瀑布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河床产生落差而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瀑布最终消失。图9示意我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天瀑”剖面及其形成过程。(3)结合图示,分析“云台天瀑”的形成过程。(8分)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形成山地;河流流经落差大,长期以下切侵蚀为主;较软的泥质灰岩被侵蚀的较快,灰岩被侵蚀较慢;由此形成了陡崖,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便形成了“云台天瀑”。突破要点:物质因素:山地、较软的泥质灰岩动力因素:重力势能下切侵蚀作用过程(包含时间):山地——落差——流水差异侵蚀作用结果:形成陡崖 这个答案第一句“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形成山地”是大多数学生回答时会忽略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物质、动力因素。 题组二:(题组设计说明:在近几年考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特殊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该类试题过程的论述往往比较简化,突破的关键点一是信息的获取,二是突破思维定势)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12分)(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6分)参考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 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 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 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 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 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 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 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 山体。学生错误分析:且不说思维过程,就是基本的学生没有看到设问中问的是“构成……的玄武岩”,回答成了地貌变化。再者没有看到材料中“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更不用说能够看到“平坦”的台地,进而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了。就该题来讲,学生的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是二轮一定要重点突破的。突破要点(识破冲突):除了信息获取,该题的突破需要结合所给信息,“台地”是内力作用岩浆喷发造成的,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便是要在此基础上完成它的使命——削平台地。岩浆喷发一般形成“锥形火山”,此处却形成了“平坦的地形单元”——学生做题一时接受不了“台地”作为内力作用塑造的“高地”;外力作用一般是“削高为低,削尖为平”——尖顶山的出现,让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削平为尖”的必经环节。除此之外,本题材料背景其实将实际情境进行了简化——隐藏了地形抬升。题组三:(题组设计说明:专训语言组织)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活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首先拆解答案的组成第一部分是“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包含了板块的名称以及运动(消亡/生长)方向,算是必备知识的调用,回应了设问中的“板块运动的角度”。第二部分是“构造活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这一部分算是基本原理的应用,回应了设问中的“断裂发育”,特别强调的是“压力超过了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是一种很严谨的表达。第三部分是“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回应了设问中的“图示区域”。这应该是最大的失分点。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2)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扇状堆积物质。(时间与空间的结合)(2008年全国文综卷 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地貌形成过程: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是泥沙淤积的结果。逆向思维考虑,既然G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有两种可能,一是河流含沙量少,导致淤积量小,进而推断该河泥沙含量小的原因,河流泥沙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植被覆盖率,二是影响泥沙沉积的因素即河流的流速,从图中河流流经地区可知,M点以上河段流经盆地,流速缓,泥沙大量淤积,而M点以下河段流经地区地形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淤积少。题组四:(题组设计说明:小时间尺度的考查,过程性试题更多考查的是在比较长的周期内的事物变化,容易忽略小尺度的变化。)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指出4至6月该河段河床形态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试题分析:河床是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其形态受地形、地质、土壤、水流冲刷、搬运和泥沙堆积的影响。以河流水体形态的变化和河谷形态变化相结合,将气候的季节差异、河流水文特征(含沙量、流量、流速)变化与地质地貌相联系,分析气候、河流和地质地貌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不同尺度的时空综合。要求学生具备正确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根据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文字信息中河流发源地大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季节性融雪受气温影响较大,但对河流含沙量增大作用不明显,7月后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多为暴雨,冲刷力大,会明显增大含沙量。该河段的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说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变化大,从而导致河床形态发生变化。示意图把设问的答案凸显出来了。答案要点组织① 不同时间,河床的宽度变化不大。典型形态为直立河岸。从区域构造运动而言,地壳持续抬升,较大落差使得河流流速快,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不摆动,未形成河漫滩。小尺度上,河床是基岩性质,岩性相近,抗侵蚀能力一致。② 4至6月河床深度不断增加。此时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融雪量增加,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高山融水径流含沙量较低,随着流量增长,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力强,河水不断侵蚀河床。③ 6至8月河床深度最小。此时间段内,冰雪融化殆尽,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河流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大。暴雨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和沟谷流水侵蚀强,洪水含沙量高,当洪水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河床抬高。洪水消退后,流量小,水位低。 赞 (0) 相关推荐 【地理探究】什么是辫状水系?辫状水系是如何形成的?体现了什么样的地理过程? 一直专业做地理 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有: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暴涨暴落:2.河流含沙量很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 ... 关于河流的冷知识,你一定没有听说过!附高考地理难点内容“河流”思维模型 高中地理复习和新课的全部课件在这里,请使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不如意,会经历挫折.我们经常看到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最著名的是黄河十八曲,那大家为什么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没有直线呢? 首先,大 ... 高考满分系列讲堂之二:高度重视高考真题~如何刷题,如何刷出满分卷! 编者按:我们都知道,在高考考场上,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都是有得满分的可能的.地理高考试题从能力立意命题以来,印象中从来没有考生能拿到满分的.本文作者系微信公众号讲地又讲理的创办者.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 【高考真题】2020年高考地理山东 浙江(试题 解析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2020年高考地理山东 浙江(试题 解析合集下载) 【地理拓展】高中地理地质大专题!超全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地质过程汇总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每日每篇精品推文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 ... 高考地理选择题易错试题的个案分析 易错题是表面看似简单, 但解答容易出错的试题.易错题涉及核心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是命题者思维的"创新", 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空白", 也是学生思维的&quo ... 谈高考地理试题答题模式构建 地理学习号 爱生活,爱教育,爱旅游,爱地理!老胡地理工作室5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高考地理试题从模式化的知识立意到"规避模式"的能力立意,再到追求问题解决的素养立意,应该说都与当时的 ... 【试题速递】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五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辽宁高三零模)原材料供应速度始终赶不上市场需求,只能进行批量化生产以应对市场需求.这 ... 【地理试题】江苏省普通高中2021年5月高考地理考试模拟试题 爱地理走天涯 END 下载电子版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 服务微信号请加:l591921299 高考地理[知识星球] 干货 | 高考地理成因类试题分析思路汇总! 高中历史教学 本公众号面向中学生.一线教师,以及广大文史爱好者.旨在丰富广大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素材:与全国的一线历史老师交流历史教学经验,共同进步:向广大文史爱好者传播历史知识,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 ... 地理干货丨高考地理常见的24个过程类问题归纳! ▼ 地理常见过程归纳整理 1. 三大岩石形成过程 沉积岩形成示意图 2. 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3. 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4. 三角洲形成过程 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河 ... 干货 | 高考地理常见的24个过程类问题归纳! 地理常见过程归纳整理 1. 三大岩石形成过程 沉积岩形成示意图 2. 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3. 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4. 三角洲形成过程 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河流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