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刘氏伤寒流派掌门人王庆国教授临床用方150首正式推出

TEACHER'S DAY
感怀师恩 ● 节日快乐
# 釆桑子 #
不计辛勤一砚寒,

桃熟浇丹,

李熟枝残,

种花容易育人难。

幽谷飞香不一般,

诗满人间,

笑满人间,

人才济济笑开颜。

HAPPY TEACHER'S DAY
TEACHER'S DAY

通经活络小方佳——穿青海甲汤

01
临床基础

【组成】穿山龙30g,青风藤30g,海风藤30g,山甲珠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痛风等。

【方解】方中青风藤、海风藤可祛络中之风,对游走性肢体疼痛效果较佳,为治疗关节不利、麻木拘挛之要药;穿山龙苦平,能祛风胜湿,活血通络,热痹多用,可用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山甲珠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力至全身,内通脏腑,外透经络,直达病所,功善活血化瘀,搜风通络,破坚通闭,其力甚强,临床广泛用治风湿痹痛、关节强直、手足拘挛等,诸药合用,共奏祛风胜湿,通经活络之功。王教授还随证加入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等,以期增强原方之功。注:由于穿山甲价格昂贵,临床可以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等藤类之品,或者土元、蜣螂、僵蚕、蜂房等虫类之品替代之。

02
临床心得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痛风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痛风常以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病”“痛风”“白虎历节”等范畴。王庆国教授根据痛风病的病机特点,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两个阶段辨证施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热内阻、热毒炽盛病机为主,方用加味苍柏散、柴胡解毒汤、三妙散等加减;若湿热内盛兼有气虚者,王庆国教授则常用当归拈痛汤以利湿清热,疏风止痛,兼以补虚扶正。慢性缓解期,多以肾气不足为主,兼有湿热瘀血痹阻脉络之证,治宜补肾培元,扶助正气,兼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王庆国教授特别强调补肾的重要性,认为补肾药应贯穿本病始终;痛风病久入络,常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以活血化瘀,涤痰通络,并加用虫类药搜风剔络治之。

王教授认为:穿青海甲汤方中,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其性苦微寒,以热痹多用;青风藤、海风藤,长于祛风湿通络,前者镇痛之功明显,且能止痒,后者善治络中之风所致游走性疼痛;忍冬藤味甘性寒,善于清热疏风,通络止痛;上述三味皆属藤类药,功专畅络通滞,祛风清热除湿,常作为引经药引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穿山甲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搜风通络,性善走窜,力至全身,常用治风湿痹痛,关节强直,手足拘挛等。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王教授将其与加味苍柏散、三妙散、当归拈痛汤等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等,每奏殊功。

03
验案举例

案一:穿青海甲汤、三物黄芩汤合方加土茯苓、萆薢治疗痛风

患者,女,58,2016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最近3-4天左脚红肿疼痛。

现病史:左脚红肿疼痛,服双氯芬酸钠、苏打片,手脚心热,心烦寐差,纳食一般,大便2-3天/次偏干,小便黄。高血压,服寿比山、倍他乐克,舌诊:舌红苔薄黄腻,脉诊:脉弦滑而大。专科、辅助检查:2016.1.07 UA:505,2016.1.11号超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滑膜增生,最厚处约为0.4cm,以内侧为著,超声提示: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符合痛风性滑膜炎改变。

中医诊断:历节,痹证。

证候诊断:湿热痹阻,浊毒内蕴,血热瘀阻。

西医诊断:痛风。

辨证分析:本案患者痛风急性发病,证属湿热痹阻,浊毒内蕴,血热瘀组,故治宜清利湿热,宣通经络,兼以泄浊解毒。方用穿青海甲汤、三物黄芩汤合方加土茯苓、萆薢等品。

处方:穿山龙30,青风藤30,海风藤30,桑枝30,萆薢30,土茯苓50,黄芩20,苦参20,生地30,羌活15,法半夏6,煅牡蛎15,7剂。

二诊:左脚关节已不疼,红肿热势减轻,五心烦热大减,夜眠不佳,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前方加桂枝10,白芍20,夜交藤30,14剂。

其后随访,患者痛风未再犯,病情稳定,但未再复查血尿酸指标。

案二:穿青海甲汤、当归补血汤合方加补肾之品治疗痛风

患者,男,70 岁,2017年6月7日初诊。

主诉:足跟疼痛伴双手掌指关节肿痛反复发作10 年余,再发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10 年前出现右足足跟疼痛,经西医诊断为“痛风”,此后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出现双手掌指关节肿痛。一周前因饮食不慎再次出现足跟疼痛,双手第一掌指关节疼痛,局部肿胀,肤温增高,日常活动受限,纳可,寐欠佳,大便正常。舌质淡黯,右侧有瘀斑,苔薄白,脉滑而有力。实验室检查:尿酸467μmol/L。

辨证:痰瘀痹阻,方用穿青海甲汤、当归补血汤合方,加补益脾肾,清利湿热之品。

处方:穿山龙30g,青风藤20g,络石藤15g,忍冬藤15g,土茯苓40g,萆薢10g,丹参10g,熟地黄30g,骨碎补10g,补骨脂10g,黄芪20g,当归20g,淫羊藿10g,鸡血藤10g,肉桂5g。14 剂。

二诊:患者诉足跟疼痛、右手掌指关节肿痛明显好转,局部肤温正常,左手掌指关节处仍有轻微疼痛。复查血尿酸降至正常。前方加防己15g,续服14 剂。3周后随诊:患者足跟疼痛好转,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明显缓解。

按语:本案患者患病日久,年老肝肾气血不足,方选长春丹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关节肿痛,舌有瘀斑,为内有瘀血之征,治以穿青海甲汤化瘀通络止痛;两方合用,共奏补肾填精、祛瘀通络之功。穿青海甲汤由穿山龙、青风藤、海风藤、山甲珠组成,由王教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来,全方具有通经活络止痛之功。长春丹源自《医方类聚》,由补骨脂、穿山龙组成,具有补益肝肾之效,主治诸虚。王教授认为痛风病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易致体内痰瘀阻滞,虚实夹杂,治疗当以补肾填精、祛瘀通络为主。二诊见患者左手关节轻微疼痛,加用防己以增强全方通络止痛功效,从而诸证皆愈。王教授临证时,常用穿山龙、青风藤、络石藤、忍冬藤、海风藤、鸡血藤等藤类药物治疗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之证,以理气活血、疏通经络。

案三:穿青海甲汤、木防己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女,17岁,2013年12月5日初诊。

主诉: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出现关节肿痛,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后好转。后因中考期间精神压力过大复发,现症见:肘腕关节红肿、不痛,四指指间关节肿,晨僵严重,关节怕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血沉45mm/h,类风湿因子41IU/L。

中医诊断:湿热痹。

证候诊断:湿热痹阻,经络不通,寒热错杂。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经络,寒热同调。

处方:穿山龙30g,青风藤30g,海风藤30g,汉防己10g,生石膏50g(先煎),桂枝15g,白芍15g,生晒参10g,生薏米20g,木瓜20g,炙麻黄10g,制附片8g,细辛4g,苍术15g,防风10g,生甘草15g,14剂。

二诊:服药后关节红肿消失,患者原方续服14剂。现自觉周身困重,前方去党参,加生黄芪20g,制附片加至10g。21剂。

三诊:服上方后肘腕、指间关节红肿大为减轻,周身困重改善,唯劳累后症状加重,乏力气短,舌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予前方去木瓜,加稀莶草20g、麦冬10g,生石膏改为40g。续服21剂,以观后效。

按语: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相对应的病名,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痹症”“历节”等病症,本病的发生常与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有关。临床上湿热为患成痹者亦属常见,《金匮翼》有云:“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王教授治疗湿热痹阻证,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为主要治法,选用加减木防己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穿青海甲汤等加减治疗。本例患者属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期复发,有典型的晨僵、关节红肿等表现,属湿热痹阻,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王教授以穿青海甲汤合桂芍知母汤为主方进行治疗,且重用石膏至50克,然恐方中寒凉太甚,有遏伤中阳之弊,故在清热药中反佐辛温的桂枝、麻黄、附片、细辛等,寓相反相成之意。二诊效果明显,仍以前方出入治疗。三诊时续减清热之力,佐以补益扶正,以图后效。

千言万语,
道不尽那年那月那日,

教诲之恩!

谨以此文献于最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