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9 2024-04-24 22:17:51 #每日学论语#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驾车随从。进入卫国,孔子感叹说:“卫国人口真多呀!”冉有说:“既然卫国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百姓富裕起来。”冉有说:“如果百姓富裕了,那么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要对百姓进行教化。”【微言微感】 故事发生在孔子去卫国的路上,冉求给老师驾着车,师徒一行人边走边聊天。孔子为什么去卫国?当然是为了寻找王道乐土,好推行自己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强国富民的主张。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孔子学贯古今,满腹经纶,对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已经胸有成竹。他缺少的只是机会,明主的绝对信任,和绝对权力。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月”的意思是一年。孔子以为:“给我一份信任,还你一份精彩。一年见变化,三年见成效。”孔子治国理政的方略,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子贡曾经和老师探讨过。当时子贡问老师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孔子的答案是“治国三件套”:“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说:“那要是必须去掉一个呢?三件套先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又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没有强大的军队,谁来保护国家安全?不能丰衣足食,百姓如何安居乐业?然而,孔子说三者比较,还是获得老百姓的“信”更重要。这里的信是什么呢?是信任吗?是信誉吗?是信仰吗?叶公问政,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这里面就有一个老百姓信任的问题。本国百姓安居乐业,对当政者信任热爱,外国百姓千方百计、扶老携幼来投奔。当然,里面也有百姓的信仰问题,信誉问题。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吗?”“去兵”没问题,“去食”没问题,就是不能让百姓丢掉“信”,孔子给出的解释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周厉王时期,执政者横征暴敛,严刑峻法,逼得“国人”没有活路。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有一定势力的“国人”?他们不再信任当局,不再抱希望于周厉王能改变,于是,揭竿而起,围攻王宫,驱赶了暴君。这就是西周时期“国人暴动”的故事。“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这就是孔子强调“信”的原因。那么信如何来?一曰以礼治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办事说话有理、有据、有节,合法、合规、合礼。二曰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据其所,而众星拱之。”具体来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三曰以仁治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用瞎折腾,做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如此就可以了。孔子的治国安邦谋略可行吗?齐景公觉得行,一开始很喜欢,当时就要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让孔子做试验田。结果,晏婴同志一篇小报告,把孔子说得一无是处,动摇了齐景公重用孔子的信心。从此,齐景公开始疏远孔子。孔子无功而返,好不沮丧。回到鲁国后的孔子,迎来了人生从政最好的时候。鲁定公九年至十三年,孔子先后在鲁国担任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要职,最辉煌的时候还担任过临时宰相。孔子在鲁国一时间风生水起,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百姓安居工程,为鲁定公挣足面子的“夹谷之会”外交胜利……实话实说,孔子在治国安邦上还真有两下子。但是后来,齐国的“反间计”和“美人计”,让鲁国君臣出现了隔阂,孔子失望出走,再次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对于即将来到的卫国,孔子还是充满期待的。吴国的季札曾说,卫国多君子。季札和卫国的蘧伯玉、公叔文子、公子荆、史鱼等打交道后赞不绝口。弟子子贡的家是卫国的,子贡家做生意,而且生意做得很好,人脉很广。弟子子路的大舅哥颜浊邹,家也是卫国的。颜浊邹在卫国混得不错,他的连襟弥子瑕是卫灵公面前的红人,很能够说得上话。而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之邦,孔子虽然没有去过卫国,但是孔子在卫国的声望很高,据说有庞大的粉丝团。基于以上原因,孔子离开鲁国,首选去卫国。刚到卫国一个小镇,就看到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孔子不由得兴奋起来!人是第一生产力,有人就好办事。如果是不毛之地,人口稀少,要想快速建立一个治理国家的样板,自然事倍功半。现在卫国人口资源有一定优势,所以孔子不由感慨说:“庶矣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古代中国,战争不断,瘟疫肆虐,所以人口多少就是国力强弱的第一因素。没有人就没有兵源,没有人就没有人种田,当然就没有国家税收,国家强盛就无从谈起。所以,国将兴,必先休养生息,发展人口。武王伐纣建立大周朝,第一件事就是实施“分封制”和“井田制”,让社会稳定下来,让人口和生产逐渐恢复。后来,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莫不如此。据说,前苏联建立之后,新中国建立之初,也都是鼓励生育和生产的。关于后边的“富之”和“教之”,为什么要这么排序?为什么不能先“教之”后“富之”,或者同时进行?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饿着肚子谈理想,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首先是活着,然后才是好好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么一句话,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要活着,要温饱,这是人的本能。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为什么能够一呼百应?起义可能死也可能不死,不起义只能等死,大家当然选择揭竿而起,万一成功了呢?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满足了衣食住行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只有,才会考虑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价值需求。而后者,是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从小人到君子的升级需求。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为什么不放弃学习?因为他还有自尊,还想要面子,还想让父母高兴,还在乎老师的看法。等到我们把他最后一层遮羞布也撕破了,让他赤裸裸暴露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他就会破罐子破摔,什么都不在乎了,“魔兽”也就彻底练成了。也就是说,让学生不放弃自己最好的办法,不是羞辱他,打击他,而是给他希望,给他自尊,给他成就感。“先富后教”的理念,用到教学上就是:想让学生爱学习,就先帮助学生会学习,学得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啥也学不会,啥面子也没有了,谁愿意乖乖听话、让干啥干啥?从孔子谈国家治理,联想到我们自己的教师工作。我以为:“先富后教”,就是先满足孩子学得会,学有所获,尝到学习的乐趣;然后带孩子看见窗外的精彩,给孩子希望和冲动。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鼓励唤醒,欲罢不能。就像《白鹿原》上的白灵对父亲白稼轩说的那样:“你把我带到省城,打开了我的眼睛,让我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我还怎么愿意闭着眼睛生活?” 赞 (0) 相关推荐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门十哲 在介绍孔子的弟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古人的称呼. 秦朝之前,有身份的人,都有姓.氏.名.字.姓为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氏为由姓派生出来分支的称号:名是出生时父母取的称呼:字是在成年以后自己取的别 ... 散文||我所了解的孔子(下) 我所了解的孔子(下) 艾平||湖南 四.为官五载难酬志 孔子并不排斥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出来做官.事实上,他一向认为匡扶社稷.造福苍生理应成为读书人的使命.况且他也并非政治素人,早年曾在季氏手下任过小吏, ... 论语日课316: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然后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q ... 论语连载(270)《先进篇》第3章,“德行:颜渊、闵子骞…。”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原文朗读] [注释] 德行:道德品行. 言语:善于表达言辞. 政事 ... #每日学论语#13.1【2017-5-14】 #每日学论语#13.1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率 ... #每日学论语#13.2 #每日学论语#13.2[2017-5-15] [原文] 仲弓为(wéi)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zhī,下同)贤才而举之?" ... #每日学论语#13.3【2017-5-16】 #每日学论语#13.2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 #每日学论语#13.4【2017-5-17】 #每日学论语#13.4 [原文] [原文] 樊迟请学稼(jià),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wéi)圃(pǔ),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qu ... #每日学论语#13.5【2017-5-18】 #每日学论语#13.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 ... #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每日学论语#13.6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当官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按政令行事:如果自身 ... #每日学论语#13.7 #每日学论语#13.7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白话] 孔子说:"鲁国的政治局势和卫国的政治局势都不怎么好,他们的政局像兄弟一样有相似之处." ... #每日学论语#13.8【2017-5-21】 #每日学论语#13.8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 ... #每日学论语#13.9【2017-5-22】 #每日学论语#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q ... #每日学论语#13.10【2017-5-23】 #每日学论语#13.10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就治理差不多,满三年就会卓有成效.&qu ...